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十八大报告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篇闪耀着伦理道德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从伦理学的维度解读十八大报告,其包含的伦理道德思想有四个方面:以人为本、人民主体的大伦理观,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执政党科学化建设的党德价值观。四个方面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2.
伦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哲学分支学科,它既需要关注"道德形上学",又需要直面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科学地解决影响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的伦理道德难题.  相似文献   
3.
东亚金融危机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在东亚政府主导型的、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中,有一些滋生“泡沫经济”、诱发金融危机的结构性因素。中国在文化上与东亚其他国家同源同构,存在着相似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防范金融危机,除了在经济、金融领域采取一些改革和防范措施外,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道德创新,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社会系统和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则与基本方略,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至上"的理论品格与精神实质。从伦理学视角看,这一重要思想鲜明地彰显了"人民为大"的至善伦理,是一种"大"伦理观。称谓这一伦理观为"大"伦理观,是因为它在内涵上全面覆盖了经济-民生、政治-行政、文化-文艺、生态-环境等伦理诸领域,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各方面,在实践上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指引。  相似文献   
5.
鲁从阳  郭广银 《学海》2011,(1):81-88
理想人格是解读《道德经》的一个重要维度。老子关注人的生命的本真存在和理想状态的实现,他从其抽象玄妙的形而上道论出发,引申出以"朴"为本质的人性论,并通过其朴素的辨证思维建立其彻底的道德观,进而提出尚柔、守中、持保三宝等修养途径,建立了一个使人实现其个别性与普遍性相统一、完成人格并达至理想的存在状态的体系。守中成德——修德复命——复命归朴——道无名,朴,这即是老子理想人格思想的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6.
伴随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文化、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时须与可能已经出现.在走向世界的学术进程中,中国伦理走向世界具有深刻的文化先锋意义.面对西方世界的全球化战略,中国伦理、中国学术到底如何“登场”世界?中国的知识精英需要再次荜路蓝缕,开拓出一条走向世界的“学术丝绸之路”或“伦理丝绸之路”.为此,三个问题的澄明便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中国文化的伦理贡献及其世界性、现代文明危机的伦理本质、中国伦理的世界性机遇与世界走向.一个需要中国伦理智慧的世界文明史已经开始,是中国伦理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