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哲学研究,素称沉寂,而近年稍有起色。但究其研究范围来看,似局限于汉代哲学本身,虽有文章论及其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可惜语焉未详。本文拟通过汉代哲学的主要代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与秦汉医学同异的辨析,探讨汉代哲学与医学的关系,借以深化对汉代哲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内忧外患的超强力挤压之下,孕育出了部分知识分子对传统的强烈悖反心理,从而主张彻底破除传统文化,“彻底重建”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这种思路和心态在八十年代中国文化讨论中表现为带有明显激进色彩的“彻底重建”论。按这种观点,“中国文化必须从总体上予以彻底否定”(黎明:《封建体制抛弃了传统文化中的好东西》,《世界经济导报》1986年6月9日),只有从根本上挣脱传统的束缚,彻底重建中国文化的传统,才能实现中国文化形态的全面更新。这种激进的“彻底重建”论具体的理论表现是:以反传统继承传统,用外来文化打破“超稳定”系统,西体中用,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3.
评唐君毅的文化精神价值论和文化重构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随着文化讨论的深入和拓展,随着传统与现实,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问题的凸现,人们将目光投向了现代新儒家“返本开新”的主张,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辩。“返本开新”既是现代新儒家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又是其解决古今,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接融汇问题的理念和方法,因而为其信守不渝并努力实践。而要解开现代新儒家何以要“返本开新”的文化情结,便须把握其文化精神价值论,进而透视其文化重构观。而这样,又须从其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物质文明的发达与精神文明的昌盛,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早已科学地揭明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如果仅有物质文明的发达,而无相应的精神文明的  相似文献   
5.
<正> 董仲舒的道德论,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为依托,以加强社会控制为目的,继孔孟道德修养论之余绪,折中荀韩治国方略,使思想境界培养方面的强制灌输与自我反省熔铸为一,从而确立了封建道德的总原则,建构了封建道德的基本体系,在理想人格、价值取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是个宏大的概念,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看,都不能在整体上得出儒家文化能够促进或者妨碍经济发展的结论,而应做具体的分析. 毋庸讳言,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构成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它的某些成分可以成为促进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经过近20多年的研讨,特别是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实践的探索,儒家文化的某些内容可以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助力,已经成为事实.现在的问题是,儒家文化要在当代中国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助力,就要有切实的契合点,即要有恰当的进路;否则,无论儒家文化有多少优良之处,无论人们对于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有多么强烈的共识,都无济于事.而要合理地解决这个进路问题,就应当从儒家文化社会功能的两面性人手,对其做切实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由广东省委党校李恒瑞教授主编、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世纪难题的破解──社会改革开放新论》一书,是一部思想深刻、见解独到、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著作。综观全书,我觉得它有如下优长之处: 第一,思路新颖,颇有创见。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构成,作为使得当代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基本政策,早已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将改革开放纳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观的范畴,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进行系统阐释,并且明确地“把社会改革开放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或学说来建设”,并且尽…  相似文献   
8.
孔子从道思想与传统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从道思想是其价值观的精髓,其基本精神是以道为尚,其内涵大致可分为四 类:对现实政治的态度,对历史和时代的态度,对价值原则的态度,对名利的态度。孔子的从道思 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资源,对于后世思想家和传统人文精神的思想内涵、表现形式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认为,传统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政治合作的精神、政治批判的精神、历 史担当的精神、立足现实的精神、重视传统的精神、追求崇高的精神。孔子的从道思想和传统人文 精神的诸多方面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公是中国文化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谈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谈人文化成,都离不开周公。更为重要的是,周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的叔父。他一生辅助武王和成王父子,在政治上大有作为,在文化上大有开拓。据《史记》记载,“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去世后,周公“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摄政之初,周公不惧流言,坦荡行事,并奉成王之命平定了管叔、蔡叔、霍叔发动的“三监之乱”,以及武庚之乱,最终使得“诸侯咸服宗周”。“及七年后,还政成王”,恭…  相似文献   
10.
汉代礼治的形成及其思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西汉到清末,两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是标榜礼并以礼治为旗帜的社会。从汉到清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礼治,其观念、制度、规范等层面的建构,主要是在汉代形成的。宏观地看,整个两汉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就是一个礼治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及其相应的社会秩序逐渐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孕育阶段——从高祖立国到文景时期(西汉前期);确立阶段——从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宣帝时期石渠阁会议和《礼记》的定稿及其流行(西汉中期);成熟阶段——东汉章帝时期白虎观会议及《白虎通义》的出现。本文主要从礼治思想和礼治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