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施,也就是以慈悲心给予他人福祉与利益之事。《维摩经》中说:“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周”;《中论》中说:“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谛;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檗。”可见,布施作为佛教修行的突破点,可以历炼自己的身心,增长自己的福慧,以此积累自己成佛的资粮。  相似文献   
2.
3.
詹静波 《天风》2014,(2):22-24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督教逐渐适应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形成自身多元化发展的特性。各年龄段、各文化水平、各种职业阶层的人们都开始走进教堂,寻求和接受真理。这样的情形对教会的教牧和发展带来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其中,青年事工是教会牧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年轻人富有朝气和活力,是教会各项开拓性事工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各地教会越来越重视青年基督徒的牧养关怀,相继成立了各类青年聚会、青年团契、青年小组,使教会凝聚起更多年轻基督徒,使他们的属灵生命更好地获得栽培和成长。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有一群刚刚加入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五大宗教都是讲求奉献的宗教,倡导慈心于物,济世利人,齐同慈爱,愍人之苦,愍人之急,救人之穷,施恩不求回报。各教对此有着不同的提法,如基督教称之为“施予”;伊斯兰教习惯上把这种行为称作“施济”;佛教和道教称“布施”或“施舍”;天主教则称之为“爱德”。尽管说法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扶危济困。多年来,我国各宗教团体在这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善事,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本刊特邀了五大宗教的五位作者分别从各自宗教教理教义的角度阐发了“施济”、“施舍”或“施予”、“爱德”的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5.
詹静波 《天风》2014,(2):22-24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督教逐渐适应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形成自身多元化发展的特性。各年龄段、各文化水平、各种职业阶层的人们都开始走进教堂,寻求和接受真理。这样的情形对教会的教牧和发展带来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其中,青年事工是教会牧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年轻人富有朝气和活力,是教会各项开拓性事工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各地教会越来越重视青年基督徒的牧养关怀,相继成立了各类青年聚会、青年团契、青年小组,使教会凝聚起更多年轻基督徒,使他们的属灵生命更好地获得栽培和成长。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有一群刚刚加入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6.
静波 《法音》2000,(5):13-15
站在世纪之交的分界线上,与大家一同畅谈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神圣使命,心中自然而然生起—种责任与压力之感。要知道,作为佛教中的一份子,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佛教今天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佛教徒中出家人的定位。众所周知,“文革”之后,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切实的贯彻与落实,无论是寺院的恢复与重建,乃至不断增加的信众人数,都能充分证明这一点。欣慰又欣喜之余,难免又有些深切的忧虑。佛教今天的现状,相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而言,依然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尤其是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价值观念的转型时期,面对各种思想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静波 《法音》2024,(1):16-17
<正>制定和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举措,作为一名爱国爱教的僧人,应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关于学习宣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法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共同倡议》过程中,不乏反思、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深入挖掘和阐述佛教教理教义中爱国爱教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实际上,学佛有赵州禅师说的“吃茶去”一句话就够了,吃茶以后就行脚,明白了道理就去实践,把握自己的心。由于是生活禅,我们把它放在生活中去阐述,使它更有生命力与说服力,其实到最后还是一句“吃茶去”。 不解决转变思维观念的问题,学佛没有意义。有个例子,在一个寺院里,有一位发心在客堂收布施的老人家,他总是告诉别  相似文献   
9.
人生有悔     
四十岁的我,常羡慕三十岁的我活力四射,三十岁的我,却羡慕二十岁的我青春飞扬,二十岁的我,又羡慕十岁的我天真烂漫。  相似文献   
10.
静波 《法音》2014,(12)
正我来自中国东北的哈尔滨,那是一座温暖的城市,冬季虽然非常寒冷,虽然有过二次世界大战的痛苦痕迹,但是曾经在道里区通江街居住的2万多犹太人在战争期间没有遭受过迫害,包括他们的教堂和坟墓,保留至今;还有哈尔滨附近的方正县一带的老百姓收留了1万多名日本孤儿的感人故事,至今在流传。而我在很小的时候,就不断倾听过关于中国东北沦陷时的事情。我的祖父、祖母等很多老一辈人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