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明冲突"观的冲突--亨廷顿和托夫勒的文明冲突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谬尔@亨廷顿和阿尔温@托夫勒的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异大于同:两人对文明所下的定义不同,阿尔温@托夫勒更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明,塞谬尔@亨廷顿则显得保守些;在对待文明冲突的态度上阿尔温@托夫勒自信和乐观,而塞谬尔@亨廷顿则悲观并且充满忧虑;塞谬尔@亨廷顿否定了普世文明的存在,而阿尔温@托夫勒则实际上肯定了普世文明的存在;在看待民族国家的未来作用上,两人的观点迥然不同,在如何面对文明冲突的态度方面两人也见仁见智.两种文明冲突观都给我们不少启迪.  相似文献   
2.
郑易平 《学海》2004,(4):79-81
已往对美国的废奴运动的研究,大都是从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和落后的南方大量使用奴隶的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展开的.当然,研究者也肯定了黑人的觉醒和斗争以及进步白人反对奴隶制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易平  龚成 《学海》2003,34(2):92-96
尽管苏联解体已逾十年,但研究斯大林模式,特别是认清它的弊端,仍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斯大林模式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理论探索不相一致,从长远看阻碍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郑易平 《学海》2001,(1):136-139
本文对"东亚式民主"的内涵、利弊及前景作了分析,作者认为"东亚式民主"只是个历史名词,指的是在东亚诸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存在着的某些基本的共同点;"东亚式民主"只是具有某些民主形式的政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东亚式民主"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在经济的起步阶段,有可能较快地推动经济发展,过了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就会向反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任何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矛盾和冲突,社会和谐就是通过一定的机制,使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强度与范围都得到有效调节和控制。本文在对中外思想家有关调节社会冲突的学说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论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健全民主和法制,是调节社会冲突、实现社会和谐的一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文明对美国革命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清教的契约思想为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英王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依据 ;新教的人权政治思想为美国革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一次宗教大觉醒运动不仅使契约思想、人权思想广为传播 ,而且在此基础上达成了“天赋人权”、反对暴政的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