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发展中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新型的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加快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步子,而且对于精神文明建设亦有积极意义。然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不是没有任何消极作用的,在思想道德方面也会带来负效应。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庆祝《现代哲学》创刊十周年之际,座谈“哲学的改革与改革的哲学”这一主题,从哲学学科的整体层面上看,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哲学的真正使命,反思哲学的应有功能,正视哲学的现实状态,寻求哲学的变革之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服务于人类文明建设的不断进化和深化。而从哲学学科的办刊层面上看,则有助于进一步沟通编者、作者和读者的心态,坚持刊物改革的正确导向,发挥本刊所处的“天然”优势,激励同仁的崇高责任,以便把老一辈哲学家们开创的《现代哲学》办得更好,让南国这一朵哲学之花在艰难困苦、风风雨雨中常开不败,芳香永驻,并在跨越世纪的伟大历程中,无愧于良心,无愧于读者,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在庆祝《现代哲学》创刊十周年之际,座谈“哲学的改革与改革的哲学”这一主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见解,也可能有水火不容的争议,这包括对哲学学科和本刊是否需要改革的问题在内,也包括两者如何改革的问题在内。我们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关键性的。为了逐步搞清楚这些问题,这一次的讨论应该说是初步的。本刊计划从1996年开始,设专栏让有兴趣的同志发表高见。但要求话不在多,在于精,在于一针见血,最好是3000字以内,稿酬从优,有请同行方家踊跃赐稿,多谢支持合作!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农村实行了新的政策,专业户就象春笋一样涌现出来。它冲破了过去农村经济结构单一、模式僵化的格局,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但是,社会上和理论界对它的经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思想中主要蕴含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发展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经济发展需要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等辩证法观点。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企业家面临着全面提高素质的任务。本文从道德素养的角度探索企业家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的问题。 一 从企业家形成来说,他们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企业家的活动基点则离不开现代企业。我国正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有一支与之相匹配的特别能战斗的董事、经理、厂长等管理专家队伍。这支管理专家队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同时要加强道德建设,这已为理论界所共识。然而,集体主义道德能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统一,倘若可以统一,两者通过哪些渠道衔接起来?集体主义道德在作用于市场经济中,又怎样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在思想内容上重  相似文献   
7.
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能否被某种新哲学所“超越”?这并不是什么新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以及研究建构其新的体系的过程中,有的同志又提出了类似的问题。这些同志认为,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只不过是僵化的模式。人们自身意识水平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可以“超  相似文献   
8.
位于“南国陶都”石湾镇的佛山市陶瓷工业公司,是一个生产建筑、园林、美术、日用和工业五大类陶瓷产品的企业。共有职工一万三千多人。下属工厂、企业30家:陶瓷厂22家,机械,原料、釉料、印刷厂5家,水泥、运输企业3家。其中属全民所有制的13家,集体所有制的17家。  相似文献   
9.
最近,广东哲学学会召开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座谈会。与会者结合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联系广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围绕着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问题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以下是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0.
论释主体与客体互相关系的辩证法,应以哲学基本问题的唯物主义解决为前提。所谓主体与客体的问题,实际就是实践活动中发生的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的问题。只有承认精神是物质某种方式的反映,才能正确处理实践中的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获得实践的成功。所以,在哲学上,不能回避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谈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更不能离开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来谈主体的能动性。近年来,哲学界有人虽然使用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概念,但是却主张“超越”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