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在阳明学的二传弟子中,王时槐是一个思想涵摄面广而又富有理论创新的思想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塘南思想的研究还只是零星的,那种基于塘南本人学行与著述基础上的、全面而系统的加以考察的工作还未真正起步。对塘南学行实录的编撰可以展示其为学的心路历程,而对其著述较为全面的查考则更有助于材料的取舍与把握,此两者于当下学界对于塘南的思想研究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所体现的可能逻辑结构是多重的,主要表现为由"说"而"乐"进而"君子"之平和的递进结构、或"说"或"乐"或"君子"之平和的并列结构、"说"统"乐"与"君子"平和的总分结构、"君子"之平和统"说"与"乐"的分总结构、"乐"统"君子"之平和与"说"的分总分结构。特定的结构所呈现的生活场景各有分殊,但皆通过对文字本义的探寻来实现。其间所体现的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承性及其关系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在朱子性情关系的多重分析中,性善论只是一种假设。此种假设体现在“性体情用”原则中,体现在“心统性情”关系中,亦体现在“心贯已发未发”命题中。此种假设在朱子哲学中是可能与必要的。对于朱子性情关系中的性善论假设进行剖析,有助于为研究朱子哲学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王门以内在证超越之取径,在王塘南的思想中,主要有以心证仁、以良知而非情识证性体、以"外"证"内外中道之体"等具体形态。其中,以心证仁体现了王门以内在证超越之别于程朱以超越证内在的基本理路;良知情识之别,是江右王门之特色所在;而以"外"证"内外中道之体"是王塘南本人基于江右、融会浙中的义理创发。  相似文献   
5.
关于龙场之悟,学界大多以阳明弟子钱德洪主撰的《王阳明年谱》为依据,但是德洪有自身的立场,这一立场值得反省。本文立足于这一反省,主要从与龙场之悟紧密相关的端居澄默、格物致知之旨以及《五经臆说》三个方面对龙场之悟进行还原式探讨,揭示龙场之悟可能涉及的多层面内涵与意义,从而为阳明龙场之悟的当下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程海霞 《现代哲学》2015,(2):109-116
基于阳明后学的研究视域,根据"天泉证道"的主要记载,"天泉证道"的"追述义"值得思考。此可以从"求证前"与"求证中"两个环节进行探讨。这两个环节皆从多层面显示出阳明一传弟子相互争辩的特征,从而呈现出"天泉证道"区别于"发生义"的又一重属性——"追述义"。探析此"追述义"还须对之进一步明晰与定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