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诠释学的中国化研究述评潘德荣诠释学经过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股令人瞩目的世界性哲学思潮。如今,这股思潮再次突破了语言的界限,向着传统的中国哲学领域蔓延开来,一批海外华裔学者首先对此作出了反应。他们或是发掘中国哲学传统的诠释学特征,或是在这个传统的基础上重建诠释学,成绩斐然。近来,一些国内学者也开始探索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问题。凡此种种,拉开了诠释学的中国化研究之序幕。中国思维传统中的诠释特征美国天普大学教授傅伟勋先生认为,中国的经学注疏有类似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特征。他指出,“以儒道佛三家为主的中国思想史乃是一部我所云创造的解释学史(ahistoryofcreativehermeneutics),譬如儒家与大乘佛教的思想发展,可以说是分别对于早期儒家的原先观念(如仁义礼智,天命天道)与原始佛教的根本理法(如法印、四谛、缘起等)所作‘解释再解释,建构再建构’的思维理论发展史。””他通过对老庄、郭象与禅宗的比较研究,凸显了中国禅道哲理中隐含的诠释传统产出于对中国哲学的独特体认,傅先生创立了“创造的解释学”。创造的解释学共分五个步骤:()“原作者(或原思想家)实际上说了什么?”(2)“原作者真正意味什么  相似文献   
2.
《哲学问题》1992年第2期上刊登了C.и.雅科夫连柯一篇内容丰富的文章《论自然界中的组织作用和破坏(随机的)作用,该期还登载了B.и.阿尔申诺夫和я.и.斯维尔斯基的文章《从涵义的读出到涵义的产生》。按照编辑部的意图,后一篇文章大概是前一篇文章的评论。但我以为,这篇文章并没有起到多大的评论作用,因为这篇论涵义的有趣  相似文献   
3.
潘德新 《天风》2016,(9):6-7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提出与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需要整个民族与各个阶层形成共识,并且成为践行的行动向导和精神支柱。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和走向富强需要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引导,  相似文献   
4.
进化伦理学及其向西方传统伦理学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化伦理学”这个名称下,容纳了形形色色的具体构想。但是,各种进化伦理学纲领都以进化论来理解和把握人类道德现象。广义进化伦理学就是道德进化论。它侧重于对道德现象进行描述和说明(解释),但也试图对已有的道德规范体系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已有的道德规范进行限定或修正,因而并未完全丧失规范伦理学的性质。进化伦理学对西方传统伦理学的基础、学科性质和若干核心伦理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 ,笔者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这一国家课题的研究 ,设计了一份调查表 ,请国内若干著名的学者畅谈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的理解。令我高兴的是 ,我很快收到了包括黄楠森、肖前、高清海等在内的近 2 0位学者的“回信” (填写好的调查表 )。他们在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时 ,不仅扼要地表明了自己最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研究思路和风格 ,而且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作出了极具个性的回答。在此 ,我主要就后者予以综述 ,以飨读者。问题一 :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似文献   
6.
诠释的创造性与"创造的诠释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施莱尔马赫奠定现代诠释学以来,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一股令人瞩目的世界性哲学思潮。如今,这股思潮突破语言的界线,延伸到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哲学领域。一批海外华裔学者率先对此作出了回应,而美国天普大学傅伟勋教授建立的“创造的诠释学”尤为引人注目。它虽发端于释老之学,然又融会了西方哲学的诠释方法论,在诠释学方法规则的制定上具有独特的建树。在这个意义上,它是融合中、西思想的诠释学形态。其宗旨是构建一个诠释的方法论规则体系,以现代化地重建传统哲学。  相似文献   
7.
在体制改革的研究中,现在的基本思路仍旧以线性思维模式为主,这种思维模式桎梏着理论研究向高层次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吸收现代自然科学(主要有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及思维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结构论,比较成功地建立起全方位研究社会系统的崭新方法和原理,促进了理论思维模式从线性向非线性的深刻变化。用结构论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康德和黑格尔都地肯定了人格与自然之间有着内在关联:康德明确地把保护动植物当作道德人格应尽的德性义务,黑格尔则认为现实的法权人格必须将外部自然物当作自己的财产来加以占有,因而确认了法权人格必须在自然中获得自己的定在即实现。不仅如此,黑格尔还明确批评了法权人格那种片面地对待自然的实践态度。  相似文献   
9.
潘德荣 《世界哲学》2006,9(3):42-50
现代诠释学的源头可追溯到古代希腊的语言学(主要是语法学,揭示文本客观性层面的语义)、语文学(对语言本身以及文献的历史关联的反思)和修辞学(着眼于语言所产生的实际效果阐明语言的说服力)。正是由于语言学、语文学和修辞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古代经典的“诠释”完成了从“神谕”的宣示与解释向合乎理性的证明之智慧的转化,而圣经注释学正是这一转化的直接结果,并且通过圣经注释学,这些因素融入了现代诠释学。  相似文献   
10.
西方进化伦理学的哲学收获和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进化论(自然选择论)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遭受各种激烈的批评乃至攻击,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否认,它属于所有时代影响最为深远和最富有成果的自然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