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介绍并评述有关智力差异的一种新的理论—认知相关理论。作者认为该理论强调了基本心理过程的速度和加工容量上的差异,但对操作基本心理过程的策略上的差异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发展过程的回顾和展望,认为到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知识化、推理化、小型化以及在价格上的大幅度下降,微电脑将会影响着整个社会,也必将冲击现有的教育模式。将会出现新型的智能专家系统,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环境;同时由于计算机的自然语言化,将更有利于儿童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可以预言,微电脑将会成为21世纪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有效工具,起重要作用:①极大丰富儿童的学习、生活内容;②提供给儿童更多自由创造的机会;③改变汉字的教学方式;④促进儿童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⑤使儿童在游戏中训练自己的智力;⑥使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同时,21世纪的微电脑教育能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第一,儿童对父母的情感或信任感可能会发生变化。第二,对于儿童情感和社会化过程的发展将无能为力,成为21世纪的突出问题。第三,在培养儿童的某些智力上有困难。第四,早期教育的某些目标可能会受到损害。第五,将对儿童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许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在对人类的思维进行着种种探讨。康德(I.Kant)认为,认识的材料完全是由经验得来的,但是人在认识这些材料时,由于人心有其本身的构造,必须依某些范畴来认识。所以这些范畴是从心自身来的,不是从经验来的,是超乎经验的,即先验的。但赫尔姆霍兹(F.Helmhotz)认为,人的观念是后来经验的产物,即后验的。这两种观点的辩论持续了很久.本世纪初,著名的符兹堡学派创始人屈尔佩(O.Kulpe)对思维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  相似文献   
4.
汪安圣同志是《色、形爱好的差异》一文的作者之一。葛銘人同志的文章发表以后,汪安圣同志写了这篇文章。現在我們把它全文发表出来,讀者如有什么意見,可以提出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日本和澳大利亚特殊教育的概况和发展趋势,指出这两国的特殊教育都非常发达,十分受重视,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规范化的教学体系,有严格的特教师资培训制度,有大量机构和专家从事特教研究,两国特教的共同发展趋势是:一体化;重视早期干预;父母参与;训练程序化;计算机在研究中的普遍应用;个别教育计划.  相似文献   
6.
陈立  汪安圣 《心理学报》1979,12(1):13-19
“四人帮”同中外历史上一切反动派一样,是科学的死敌。他们惧怕科学,扼杀科学。我国的心理学科,正是由于“四人帮”的疯狂破坏,遭受了严重的摧残。阶级异己分子、反动文痞姚文元一再把黑手伸进心理学,采用他那惯用的乱扣帽子,乱打棍子的卑劣手法,对心理学进行大砍大杀。在文化大革命前夕,姚文元(化名葛铭人在光明日报发表黑文,)对我们关于儿童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一个实验研究,斩头去尾,断章取义,带头发难,攻击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诬陷心理学的研究是所谓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设计了一个模拟的初级运动系统,让14名五至十岁的被试解决该系统中的车速比较问题,通过收集和分析被试解题的原始材料,结果发现:(1)被试解题中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错误:知识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2)在这些被试的解题行为中,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策略,这些不同的解题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试的认知发展水平。根据这些结果,作者对问题解决中的知识和策略的性质及其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色、形爱好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立  汪安圣 《心理学报》1965,10(3):83-87
人对顏色、形状有不同的偏好,这原是周知的事实。过去心理学对顏色的爱好研究很多。卡茲(S. E. Katz)和布律德(F. S. Breed)研究了5—15岁的儿童,各种顏色爱好的次序是:蓝、绿、红、紫、橙。国內陈鹤琴对小学生有关光谱各色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两端色彩的爱好胜过居中各色。温肇桐调查小学生对顏色的爱好次序,男的是:紫、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