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解释水平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研究领域。本研究以解释水平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情境问卷调查方法,通过5个实验探讨个体赠送与接受礼物时是否存在性别和角色偏好的不对称性。结果发现,一般情境下,受性别因素影响,男生偏好赠送和接受工具性礼物,女生偏好赠送和接受表达性礼物。但随着心理距离(社会距离和空间距离)的拉近,个体的解释水平降低,更关心他人的喜好和需求,赠送者会更基于接收者的偏好进行礼物选择。  相似文献   
2.
视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外界物体的运动特性的知觉。视运动知觉异常是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一种常见表现, 其检测光流、二阶运动、协同性运动、生物运动及运动速度的能力异于健康控制组, 且过度迷恋重复性运动物体。该群体视运动知觉异常的原因探析集中于背侧/M细胞通路特定假设、复杂性假设、神经噪声假设、经验缺失假设、时空加工异常假设、极端男性脑理论和社会脑假设。但到目前为止, 尚缺乏一个统一准确的、可验证的解释。未来研究应注重考察自闭症者视运动知觉异常的个体差异和神经生理机制, 进一步整合和验证解释理论, 并着眼开发有效的视运动知觉测评工具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开展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工作的共识, 但传统识别和诊断方法局限及专业人员缺乏常导致自闭症儿童错失最佳干预期。为改善现状, 近年来机器学习凭借其客观准确、简便灵活等方面的优势, 逐渐被应用到自闭症的早期预测、筛查、诊断和评估过程管理中,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机器学习也在研究对象选取、分类数据采集和理论模型应用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未来研究应推动构建孕产期和新生儿病理生理信息追踪数据库和标准化模型分类指标体系, 同时继续优化算法, 加快智能化自闭症识别和诊断理论成果向实践转化。  相似文献   
4.
不确定感伴随从众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其内在加工过程及个体差异仍不明确。对804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不确定感与从众正相关;(2)决断性与结构需求完全中介不确定感与从众的关系,且存在性别差异;二者关系上,女性更大程度上受决断性的中介,其次为结构需求;男性受决断性和结构需求的平行中介。结果支持不确定−认同理论和认知闭合两阶段模型观点,为不确定状态下不同性别人群从众行为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说谎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及时有效地识别说谎, 在人际交往和司法安防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说谎的自主性, 将说谎研究的实验范式分为被动说谎范式、主动说谎范式和混合说谎范式三大类。个体说谎时具有较高的认知负荷、较强的情绪唤醒和刻意的自我控制等心理活动特点, 这些心理活动会导致眼睛运动、面部表情、姿态动作等非言语视觉线索的变化, 且非言语视觉线索存在个体差异。未来研究应深入考察说谎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非言语视觉线索的心理意义, 加强真实情境下说谎行为的研究, 并借助新技术实现对非言语视觉线索的精准测量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拟探讨知觉改变引起的难度和材料意义引起的真实难度导致的非流畅体验对元认知判断的影响;同时对比记住判断和遗忘判断的不同。方法:引入定向遗忘程序,让被试在"记住"条件下作学习判断,在"忘记"条件下作遗忘判断,考察两种不同难度对人们有意遗忘和识记能力的影响。结果:两种材料难度对预测判断和学习成绩有不同的影响,而且两个实验均表明学习判断值显著高于遗忘判断值。结论:知觉属性导致的表面难度引起的非流畅性不同于材料的真实难度引起的非流畅性体验,由真实难度引发的加工可能促使记忆更加深刻,同时,记住判断的准确性高于遗忘判断。  相似文献   
7.
被试操作任务(SPT)编码后的记忆成绩通常优于语词任务(VT)编码后的记忆成绩,此类现象被称为SPT效应。本研究考察动作与物体之间已有的联结程度对联结再认的SPT效应的影响。学习阶段,被试使用SPT与VT编码识记日常动作短语(动作与物体配对,如“切西瓜”)和怪异动作短语(如“种锤子”);测试阶段,要求被试区分“旧”、“重组合”和“新”短语。结果发现,当识记日常动作短语时,SPT条件的联结再认成绩显著高于VT条件的成绩,但是,当识记怪异动作短语时,SPT条件与VT条件的联结再认成绩无显著差异。此外,仅在VT而非SPT条件,怪异动作短语的联结再认成绩显著高于日常动作短语的成绩。研究结果表明,动作操作和刺激材料的怪异性均可促进动作与物体的联结记忆,但是两者不能对联结记忆产生叠加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习判断是指人们在学习之后对自己学习效果所做的一种预测,是元记忆监测性判断的一种形式。学习判断按其发生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即时学习判断和延迟学习判断。与即时学习判断相比,延迟学习判断的相对准确性较高,被称为延迟学习判断效应。实验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延迟学习判断的时间加工进程,发现高等级学习判断比低等级学习判断诱发了更大的时间窗为400-600ms的早期新旧效应和800-1200ms的晚期右侧额区新旧效应。上述结果表明,延迟学习判断包含不止一个加工过程,早期新旧效应反映了线索再认的过程,晚期右侧额区效应则反映了对提取之后的评估过程,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两阶段模型解释延迟学习判断效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