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重鸣  成龙  张玮 《应用心理学》2010,16(2):180-186
Savage于1954年提出"确定事件原则"这一概念,Tversky和Slafir(1992)通过实验发现,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会出现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现象,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分离效应"。尽管已经有很多对于二次赌博中分离效应的机制研究并产生很多分歧,但对于囚徒困境范式中是否存在分离效应以及其机制并没有一致的结果。本文对囚徒困境中的分离效应进行了验证性实验,虽然整体结果上与Shafir与Tversky(1992)的结论相吻合,但被试专业背景对结果有显著效应。同时,按照Lambdin和Burdsal(2007)对分离效应的操作定义,结果发现分离效应没有出现,文章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成龙 《现代哲学》2001,42(3):101-106
近年来,在关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的劳动观还是不成熟的、理想化的劳动观,其基本出发点仍然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最近笔者重读《手稿》,发现《手稿》尽管还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其基本的出发点已经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劳动观,劳动观是贯通《手稿》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3.
Emoji是一种从最初模仿挪用日式动漫符号, 到后来日益扩展其使用范围的图像符号体系。自从1999年Shegetaka Kurita创造Emoji以来, Emoji不断获得充实和发展, 目前已成为数字交流中代替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线索的主要形式, 并成为全球普遍使用的交流工具。Emoji本身具有有趣、形象、生动和幽默等特点, 在网络交流中具有表达情感、加强表达、改变语气、维持或增进人际关系等功能。同时, 其使用会受到性别、文化、语境和平台等因素的影响。目前, 随着Emoji的不断发展和广泛使用, 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展至网络交流之外的心理测量、商业营销、法律判决以及情感分析等领域, 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1)进一步探索Emoji在网络交流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2)加大对Emoji在其他领域中应用情况的进一步研究; (3)更加深入探索Emoji的神经生理机制; (4)从认知加工角度来探讨Emoji在网络交流中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4.
何贵兵  张玮  成龙 《应用心理学》2010,16(3):250-256
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本研究探讨了中国文化价值观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并揭示了时间取向在中国文化价值观和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价值观可分为刻苦上进、自然知足、重视家庭、谦逊克己、团结和谐、正义利他、服从权威和中庸守序等八个维度;自然知足、正义利他和谦逊克己与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并通过未来取向的中介作用影响幸福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毛主义"与"后毛主义"的关系是国外当代中国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形成了"割裂对立论"和"继承发展论"两类观点。"继承发展论"既看到二者的共同点,也分析了二者的差异。"割裂对立论"则只看到二者的差异,割裂了二者的联系。国外研究坚持文本研究与实际考察相结合、心理分析与背景分析相结合、结构研究与案例解剖相结合、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