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内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速 《心理科学》2003,26(5):877-881
数学是什么 ?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这是对数学的十分重要的概括。进一步分析 ,数学具有这么一些学科特点 :1、数学研究对象是形式化的思想材料 ,反映了数学的抽象性 ;2、数学思维在宏观上是生动活泼的策略创造 ,在微观上是严谨的逻辑演绎 ;3、数学知识的物质载体是精确简约的数学语言。这些数学学科特点也决定了对数学学习进行心理学研究时的一些基本事实 :1、数学既然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而无处不在又无时不有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内容。因此 ,儿童数概念及运算能力的发展是…  相似文献   
2.
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在算术应用题上真实性思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速 《心理科学》2005,28(4):977-980
采用由7道真实性算术应用题构成的测试材料研究了117名职前教师和72名在职教师,首先要求被试解答这些题目,然后评定学生的不同答案。结果表明:1)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表现出真实性思考的多重性。2)我国职前教师被试的真实性思考的人数比例为87.5%,高于国外研究所报告的比例。3)在职教师的真实性思考、真实性解答的人数比例都高于职前教师,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不确定的真实性解答的人数比例极显著地高于职前教师;常规性解答的人数比例显著地低于职前教师。在评定学生解答时、在职教师更愿意接受“不确定”这样一个解题的逻辑性结果,职前教师对常规性解答的态度更为宽容。  相似文献   
3.
西方数学学习困难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速 《心理科学》2005,28(1):143-145
近十年来,西方心理学界对数学学习困难(MD)的研究不断地增加。本文阐述了MD研究的几个主要的方面:MD界定与鉴别的复杂性、工作记忆各个成分对MD的影响、MD数概念与计数知识的发展、MD算术策略的特征及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对MD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区分了两类数学应用题:非视觉化题目与视觉化题目,采用数学测验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54名小学四、五、六年级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视觉空间表征。结果表明:图式表征在非视觉化题目与视觉化题目上都极大地促进了问题解决,图像表征妨碍非视觉化题目的解决但与视觉化题目的解决无关,并提出图式表征和图像表征在两类题目上有不同的含义。六年级学生的解题成绩及图式表征有显著的提高,但图像表征与年级因素无关。差生的图式表征能力很差,而在视觉化题目上使用图像表征显著地多于优生及中等生。在非视觉化题目的非视觉空间表征与图式表征之间的转换灵活性上,优生表现了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徐速 《心理科学》2011,34(4):856-862
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问卷,选取六年级与八年级被试共516人,考察儿童学业情绪的领域特殊性。结果表明:1)儿童学业情绪存在普遍的显著性学科差异;2)各学科学业情绪都存在比较普遍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男女生在各自的优势学科中表现出比较积极的情绪,六年级学生学业情绪优于八年级学生;3)在各个学科中,家庭支持对学业情绪的影响表现出比较强的一致性,家庭支持与积极性情绪存在显著性正向关系,家庭支持对消极性情绪存在较为复杂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
徐速 《心理科学》2007,30(3):705-707,718
本研究采用7道真实性算术应用题构成的测试材料,考察了不同解题条件下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真实性思考。选取优中差学生共74人,先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数学测验中完成测试材料,然后进行事后个别访谈。结果表明:1)一般访谈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真实性思考的水平;而访谈提示进一步显著地提高学生真实性思考的水平。2)不同学业水平学生之间在两次真实性思考提高量上都没有显著差异。3)在访谈中,优差学生在反应方式与真实性思考的层次性等方面表现出差异。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速 《心理科学》2006,29(3):698-700
本研究采用12道假设性情境题目和包含数学涉及运算、思考、实用性三个维度的数学认识问卷,选取90名六年级小学生和106名初二学生作为被试,探讨中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观。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形成及发展与学校数学课程内容紧密相关。2)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二学生对假设性情境的认同程度显著地高于六年级学生;在数学认识问卷的数学实用性维度上,六年级学生的肯定程度显著地高于初二学生。3)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学业水平与数学知识观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徐速  朱燕 《心理科学》2001,24(1):35-38
本文研究了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的信念与归因.学生自我的信念与归因以及师生归因的比较,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在教师和学生的信念中男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占优势。但在归因领域里却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2)对最好的学生,教师倾向于努力归因;对最差的学生,教师倾向于基础归囚。(3)最好的学生自我归因时倾向于基础和方法归因,最差的学生倾向于努力和方法归因。(4)师生归因维度上的一般趋势:造成数学学习成功的原因比较稳定、内源、可控;造成数学学习失败的原因也倾向于内源,但比较不稳定,不可控。(5)师生特定归因中的差异广泛存在,建议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儿童自我控制水平与父母管教态度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速  刘金花 《心理科学》1999,22(2):177-178
1引言儿童的自我控制是指儿童按照社会的期望和要求对自我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施加管理和控制,使自我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西方学者对儿童自控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从理论形成到具体的研究都有不少的贡献。我国对儿童自控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  相似文献   
10.
儿童自我控制水平与父母教育观念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儿童自控水平与父母教育观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父亲与母亲的教育观念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独到的作用而不能相互替代;父母对子女自控的期望水平对儿童自控的发展有显着影响;从性别差异上,母亲对男女儿童自控的影响是一致的,而父亲对男孩没有影响,对女孩则有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