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阅读理解的风景模型:整合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理解是构建篇章有效而连贯的心理表征的过程,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模型,分别去解释阅读结果的心理表征和阅读的加工过程.风景模型则同时考虑了阅读的加工过程与心理表征,并描述了二者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整合了以往的理论模型.大量实验证据验证了风景模型的心理真实性,并发现它可以应用到各种阅读情景中.  相似文献   
2.
印象整饰的测量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启山  温忠麟 《心理科学》2005,28(1):178-179
印象整饰是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近年来,印象整饰日益受到心理学、组织科学的关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变量。本文回顾了印象整饰的研究脉络,评介了4种印象整饰的测量工具,概述了印象整饰和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的研究。对我国开展印象整饰方面的研究特别是组织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陈启山  年承涛  温忠麟 《心理科学》2005,28(3):634-635,642
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不同印象整饰水平个体的内隐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我监控者的内隐性态度是存在的,高自我监控者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存在分离。研究对“印象整饰对强迫服从后态度改变的影响”的结果做出解释:自我监控者强迫服从后的态度中庸是其关注自身的公众形象而有意压抑和控制其内隐性的评价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追踪研究中测验工具的信度是衡量追踪研究质量的重要指标。传统的信度估计方法不适用于估计追踪研究的测验信度。近年来, 研究者提出了四种估计追踪研究的测验信度, 包括估计单个时间点的测验信度系数rw和r(Sw), 以及估计整个追踪研究的测验信度系数RT和RL。本文评述了这四种信度估计方法的数学模型、前提假设及其优缺点。RT和RL既可估计追踪研究中单个时间点的测验信度, 也可估计追踪研究中整个追踪研究的测验信度, 所需要的前提假设较少, 推荐同时使用RT和RL来估计追踪研究的测验信度。  相似文献   
5.
以523名工读生为调查对象,考察工读生毒品使用特点,并在控制相关人口学变量后,探讨感觉寻求、压力性生活事件、结交不良同伴与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关系。结果显示:(1)工读生的毒品使用行为严重,34.2%的工读生曾使用过毒品,毒品使用呈现低龄化、以吸食新型毒品为主的趋势。(2)工读生的感觉寻求是毒品使用的风险因素。(3)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感觉寻求与毒品使用之间的关系具有风险增强的调节效应。(4)这种调节效应以结交不良同伴为中介变量。因此,感觉寻求对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影响是有中介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对青少年毒品使用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于长三角地区收集387份企业员工——上级的分时段配对样本,构建以进谏效能感为中介的员工进谏行为形成机制模型。结果发现,员工的个人权力感与其进谏行为成正相关,进谏效能感起中介作用,并受到独立型自我建构的正向调节以及依赖型自我建构的负向调节。当个体拥有高水平的独立型自我建构或较低水平的依赖型自我建构时,进谏效能感对进谏行为的促进作用增强,并且员工的个人权力感通过进谏效能感对进谏行为的间接效应也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管理研究以引入西方管理理论为主,缺乏相应的本土理论支持,而中国的本土管理理论离不开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为了更好阐释并分析中国组织情境中的现象和问题,本文从中西方传统人性观出发,基于中西方文化中个体行为规整方式之差异,尝试与社会交换范式进行对比,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之自我修为观点为基础,提出自我修为思想。相较于外控和契约,自我修为主张个人通过道德规范的内化,不断接近自我反省、约束、学习、提升和奉献的境界,并在修身进程中不断有所作为,施益于他人,服务于集体,并实现自我。文章期望对当下中国组织中无法完全用社会交换范式解释的现象提供一个新的解释视角。  相似文献   
8.
理解评估与成绩预测:两种不同的元理解监测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启山  李利 《心理学报》2008,40(9):961-968
探讨理解评估与成绩预测与各种强化元理解监测线索的认知任务的关系。结果发现,理解评估与成绩预测的判断值偏离标准测验成绩的程度受监测线索强化方式的调节;主动强化监测线索比被动强化更能提高理解评估和成绩预测的精确性;精确的理解评估或成绩预测所需的线索不同,利用同一线索评估理解或预测成绩,其精确性也不同。这一结果挑战了元理解监测的一维观,表明理解评估与成绩预测涵盖了元理解监测不同方面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职场孤独感是个体在工作场所中体验到的孤独感,包括情感和社交两个维度。在介绍其定义、结构和测量后,根据现有研究总结出职场孤独感的前因与后果。在群体层面上,职场孤独感的前因变量包括组织规模、地位和气氛;结果变量包括团队绩效、领导成员交换和团队成员交换。在个体层面上,职场孤独感的前因变量包括人格特征、职场排斥、工作倦怠、工作过载、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等;结果变量包括工作绩效、工作压力感、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组织承诺等。  相似文献   
10.
心理病理学视野中的完美主义自我展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童  温忠麟  陈启山 《心理科学》2012,35(1):233-237
完美主义自我展示是完美主义者在人际过程中为向他人展示自己非现实的、固定化的完美形象而进行的印象整饰过程。本文在简要阐述完美主义特征与澄清完美主义自我展示概念基础上,重点梳理和剖析了完美主义自我展示对抑郁、焦虑、社交恐惧、饮食障碍及人格障碍等常见心理病理现象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机制,最后,就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