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性梦是指在睡梦中发生性行为,这也是性成熟后出现的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据某市的一项调查,大学生中约有70%的人经常或有时梦见性活动,其中男生比女生多。研究发现,男女两性的性梦内容和表现有所不同。男性的性梦常伴有射精,即梦遗。梦中情人多为不认识或仅仅见过面的女性,很少梦见自己所爱的人。梦中的情景总有几分奇幻、几分恍惚,非普通语言能形容。醒后往往回忆不起梦境的全部细节。  相似文献   
2.
张野  张珊珊  刘兰馨 《心理科学》2018,(5):1151-1157
为探讨社会排斥和社会接纳情境下儿童奖惩分配公平性,研究采用个体-偶然排斥范式和第三方奖惩分配范式,对8~9岁儿童奖惩分配公平性行为和奖惩分配公平性判断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社会排斥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行为显著多于社会接纳组,奖惩分配不公平性行为显著少于社会接纳组。9岁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行为显著多于8岁组,奖惩分配不公平性行为显著少于8岁组;(2)社会排斥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判断显著高于社会接纳组,9岁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判断显著高于8岁组,奖惩分配不公平性判断显著低于8岁组。结论:社会情境影响儿童的奖惩分配公平性,在排斥情境下,8~9岁儿童的奖惩分配公平性明显提升;8~9岁儿童的奖惩分配公平性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前社会上的职业道德危机,对雷锋爱岗敬业讲职业道德或其职业道德的社会伦理基础进行分析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基于对雷锋生前所遗留下来的言论文字《雷锋全集》的文本分析,雷锋爱岗敬业讲职业道德或其职业道德的社会伦理基础至少有四大维度:其一,感恩情怀是雷锋职业道德的人情伦理基础;其二,榜样力量是雷锋职业道德的社会文化伦理基础;其三,责任要求是雷锋职业道德的角色伦理基础;其四,意义追求是雷锋职业道德的价值伦理基础。缘于雷锋爱岗敬业讲职业道德或其职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其所生活时代的基本情况,对雷锋爱岗敬业的职业伦理意蕴进行分析,对于思考和应对当前社会上的职业道德危机,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特质宽恕量表》测量了102名大学生的特质宽恕能力,并通过Flanker任务和情景回忆法评估了被试的认知抑制和人际宽恕水平,目的是探讨特质宽恕、认知抑制与人际宽恕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认知抑制、特质宽恕与人际宽恕各维度之间存在两两显著相关(除认知抑制与仁慈动机之外);(2)特质宽恕对回避、报复和仁慈动机均具有预测作用,而认知抑制则只对报复动机具有预测作用;(3)特质宽恕与认知抑制对回避动机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对仁慈动机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绿色锻炼是指在自然绿色环境中进行身体锻炼。已有研究主要采用前后测实验设计,比较不同绿色环境、身体锻炼和个体特征条件下绿色锻炼心理效益的差异,结果显示绿色锻炼、模拟绿色环境均有助于个体获得更多的心理效益。心理进化模型和注意恢复理论认为人对自然环境的选择偏好是产生绿色锻炼心理效益的原因,但尚未有研究证实。我国的相关研究较少,绿色锻炼内在机制、环境污染与绿色锻炼,以及人工模拟绿色环境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二次响应面回归分析是指二次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 该方法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领域起源于个体−环境(P-E)匹配研究。它使用对个体−环境进行间接匹配测量的策略, 考察二者间的最佳匹配以及与结果变量的复杂关系, 并在三维空间对其进行检验和解释。该文在分析以往P-E匹配研究方法(例如差异分数)缺陷性的基础上, 阐述了二次响应面回归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逻辑思想, 统计分析方法, 并以实例演示其操作步骤与结果解释, 以及相对于其他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新城市电影形象地诠释了处于边缘文化状态的中国第六代导演的艺术风格.这种类型电影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城市为拍摄背景,以城市生活为叙事空间,以城市各色人群为表现主体,以城市人的矛盾情感为精神内核,真实地勾勒出都市人群的日常原生状态并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心理机制,研究采用青少年行为自陈量表、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冷酷无情特质量表对黑龙江、福建两省的128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校园排斥对初中生的外化问题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冷酷无情特质在校园排斥与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初中生冷酷无情特质对校园排斥与外化问题行为中介过程的后半段路径。研究结果为初中生群体的校园排斥、冷酷无情特质、领悟社会支持和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青春期,随着性激素分泌量的增加,我们的第一性征、第二性征相继发育成熟,身心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此时,在性激素和内部心理机制作用下,我们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迷惑和焦躁的心境。我们不知道自己身体里发生了什么变故,不知道这股来自身体内部的神奇力量究竟意味着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会对异性产生一种全新的异样感觉,  相似文献   
10.
情绪自旋是度量核心情绪个体内可变性的一种非认知性的人格特质。其通常采用经验取样法或日间重构法来对个体核心情绪状态进行每日动态跟踪, 并根据测评周期内的核心情绪空间位置的矢量角度的跨时间标准差来反映个体核心情绪状态的时间波动特性。基于情绪事件理论, 日常负性事件经历及其评估导致了个体情绪自旋的产生, 而动态情绪模型进一步解释了情绪自旋对心理健康功能的阻碍作用。未来应在情绪自旋的心理健康作用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