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学习-再认范式和复杂数字记忆材料,考察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法相对于机械记忆法在记忆提取上的优势及神经机制。行为结果表明,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法比机械记忆法的再认准确率更高。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结果显示,再认提取阶段奇象记忆条件下诱发的N400和N700波幅显著更低,这说明奇象记忆提取更容易。在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条件下,正确再认旧数字诱发的前额区、左顶枕叶区及中顶枕叶区N700成分与使用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有关。本研究表明,采用自然数码奇象记忆可以减少或跨越语义加工,从而提高个体对材料的记忆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视觉空间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维持和操作的组间差异及其神经机制,本研究记录了高、低WM组完成延迟再认(维持)任务和心理旋转(操作)任务时的行为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结果发现,在操作任务中,高WM组比低WM组的反应时显著更短;高WM组的中前额叶慢波显著更正、双侧后顶区慢波显著更负,并且两者的波幅显著负相关。在维持任务中,两组被试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高WM组的中前额叶慢波显著更正。结果表明,高WM组的执行注意能力可能更强,能通过有效调节和分配加工资源来表征视觉信息。  相似文献   
3.
注意瞬脱是指个体在对同一位置出现的多个刺激进行识别时, 如果第二个目标刺激出现在第一个目标刺激之后200~500 ms之间, 那么个体对第二个目标刺激的识别会显著降低的现象。研究表明, 注意瞬脱效应在健康人群中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主要表现在工作记忆、对分心刺激的抑制能力、意向聚焦、情绪状态和人格等方面。近年来, 注意瞬脱的个体差异也在多种神经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得到重视。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注意瞬脱效应个体差异背后的神经机制以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重复启动效应和一致试次所占的比例都会影响冲突适应效应。采用词-色Stroop任务, 本研究在控制了重复启动效应和一致试次的比例之后, 通过三个实验共同探讨反应执行和冲突观察对冲突适应效应的影响。实验一发现当前试次的Stroop干扰效应, 但没有得到冲突适应效应; 在实验二中, 先前试次为四选一的选择反应时任务, 当前试次为词-色Stroop任务, 得到反转的冲突适应效应; 实验三和实验一程序相似, 但在先前试次上不执行反应, 得到了稳定的冲突适应效应。这些结果证明, 冲突观察能够诱发冲突适应机制, 提升当前的操作表现。  相似文献   
5.
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是认知控制研究的新视角。前者通过在反应前维持目标相关信息的表征来预防冲突, 后者在反应时重激活目标相关信息以解决冲突。个体能够在这两种认知控制间进行权衡从而形成最优反应。通过AX-CPT等实验范式, 辅以ERP、fMRI技术可分离两种认知控制, 并观察到认知控制相关的脑区在激活时间和强度上的差异。个体生理发展、认知因素(期望、流体智力、训练)、非认知因素(情绪、动机等)均能影响认知控制的权衡。未来的研究应多关注这一权衡的内在神经机制和认知机制, 并与传统认知控制研究相结合, 在理论和应用上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学习-测试研究范式,以"Swahili-汉语"配对词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实验条件测试对大学生第二外语词汇习得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1)不同实验条件的累积回忆正确率相同;(2)测试效应显著,且对长时保持具有促进作用;(3)被试对不同实验条件的学习效果的预期与事实不相符。这些结果表明,自我测试既有助于学生高效习得第二外语词汇,又有助于教师改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迅速变化的环境要求,个体需要快速灵活地调整认知加工策略。背景颜色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它能够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表现。然而,背景颜色对认知控制在线调整的影响,是一个关键但又被忽略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采用字母flanker任务,考察了灰色、蓝色和红色背景条件下的一致性序列效应。结果发现,蓝色背景下的一致性序列效应不显著,而灰色和红色背景下得到了显著的一致性序列效应;此外,在这三种颜色背景下,flanker干扰效应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蓝色背景影响一致性序列效应,但干扰效应不受背景颜色的调节。当前的研究首次揭示了背景颜色对认知控制在线调整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一致性序列效应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色-词Flanker任务中,研究者采用2:1映射设计能构造两类冲突: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然而,这两类冲突所涉及的神经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2:1映射设计,记录了31个健康成人被试完成色-词Flanker任务时的行为和脑电数据。反应时数据显示了明显的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事件相关电位结果表明,中顶部P3峰值与刺激冲突有关,峰潜伏期能预测反应冲突。所以,中顶部P3反映了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典型Flanker任务中练习对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练习范式记录被试完成2:1字母Flanker任务时的行为和脑电数据。行为结果发现,练习对这两类冲突无显著影响。神经震荡能量结果发现,前额叶theta能量随练习而显著减弱,这暗示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因练习而提升;前额叶alpha能量差异不随练习而变化,这可能反映了Flanker任务中稳定的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加工机制。因此,本研究揭示了典型Flanker任务中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的稳定特征。  相似文献   
10.
疼痛恐惧是疼痛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个体对疼痛信息产生过度警觉,诱发不恰当的回避行为,扰乱机体的正常功能,加剧疼痛的现象即为疼痛恐惧。疼痛恐惧可影响个体的疼痛感知以及疼痛相关的注意和回避行为,且在慢性疼痛(如慢性肌骨骼疼痛)的发展、维持个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丧失中起着重要作用。疼痛恐惧的形成与表达涉及杏仁核、海马、背侧前扣带回皮层、和前额叶皮层等脑区的参与。当前的疼痛恐惧消退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可在疼痛恐惧加工的不同阶段(巩固、再巩固和消退)消退个体的疼痛恐惧。然而,由于恐惧记忆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疼痛恐惧记忆消退方法效果较不稳定,其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仍存在较大的鸿沟。将来研究有必要考虑到疼痛恐惧形成环境的差异以及个体人格特质/心理状态的差异,逐步完善相关消退方法并将其引入临床镇痛,以期帮助患者弱化、擦除甚至改写困扰他们的疼痛恐惧,从而缓解甚至消除病患的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