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是华西地区传教士人类学事业的中心,在其存在的近30年间,历经非基督教运动、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等重大社会变革。学会的组织结构、研究方向、学术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单纯的探险转向为中国民众务实服务,从独立自主到寻求与中国政府的合作等变化都充分展现了基督教传教士人类学事业与中国社会变迁之间互相渗透变化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2.
由传教士创立的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华西边疆①研究为宗旨的国际学术机构,是近代华西文化史上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里程碑。具有传教士身份的学者在学会的构建与研究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他们重点考察川西北、川康、川藏及滇北少数民族地区,研究内容涉及人文、自然、科学领域,成果丰硕,有较高学术价值,至今在海内外论著中占有很高引用率。在文化交流中,学会是华西文化西渐之先驱,吸引国际汉学界对华西加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华西教会新闻>(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是华西各差会联合出版的英文月刊.于1899年2月在重庆创刊,至1943年底停刊,时间跨度达45年之久.华西教会许多重要文件和信息都由该刊刊行.作为近代华西第一份外国人创办的英文刊物,该刊保存了大量四川、云南、贵州以及西藏的传教信息和社会信息.近年来,该刊已经引起不少海内外学者的注意和利用.本文重点论述该刊的研究,并讨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路,尽可能为有兴趣的学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中华基督教文社是本色化运动的产物,它于1924年在上海成立,至1930年解散,仅存在七年,但它在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迹.它不仅是中国基督教文字事工本色化最为积极、立论最多的一个团体,也是中国基督教徒对高涨的民族主义的一个反应①.本文论述其发展历史及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蜀蓉 《宗教学研究》2007,8(4):178-186
本文在研读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卫理公会华西教区在成都办的《青年问题》月刊做了全面分析,内容包括该刊的创办历史、组织机构、内容特色与经营管理,并对其历史价值做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苏格兰人顾福安(Robert Cunningham)是内地会派遣到华西边疆的基督教传教士,他20世纪初长期活动在打箭炉及周边地区.顾福安在传教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对康藏文明的考察和研究之中,在《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华西教会新闻》这两份英文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顾福安的研究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康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面貌,为当时的西方世界了解康藏社会起到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迄今仍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华西教会新闻》是华西各差会联合出版的英文教会刊物,华西差会顾问部的许多重要文件和信息都由该刊刊行.它于1899年在重庆创刊,至1943年停刊,跨45年之久②.它不仅是近代四川第一份外国人创办的刊物,而且也是基督教在华西地区出版的最早的英文教会杂志.本文描述其发展历史、经营管理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