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61.
黄飞 《心理学探新》2014,(3):236-242
人格结构研究中的一种观点认为人格特质具有层级结构,其中大五人格结构是一种流行的人格结构模型,近年来有研究关注大五人格背后是否存在更高等级的人格.采用全循环设计,用等级评定和团队内排序方法,在80个4~6人小团队中收集成员及成员之间在五个人格特质上的自我人格知觉和对成员的人格知觉,共获得四种来源的大五人格数据,根据社会关系模型分解出目标效应.对每一种来源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跨来源联合因素分析,将四种来源数据视为四个指标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结果显示,两高级因素相关模型对数据有较高的拟合程度,两个高级人格因素对关系质量有显著且不同效应量的预测作用.结果支持大五人格背后存在更高级的人格因素.最后,讨论高级人格因素模型对理解人格结构、进行人格评估的意义;未来研究可从发展角度采用多评定者、多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739名社区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及评价,探讨基本药物制度对患者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社区门诊患者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平均知晓率较低,但总体上仍倾向于支持这一制度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有部分社区门诊患者反映买药比原来变得困难或更愿意选择去大医院就医.  相似文献   
63.
“镜像”的内涵与外延:围绕镜像神经元的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像神经元被认为是改变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发现,它的发现为迄今为止许多行为实验难以检验的心智或认知现象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研究视角。然而,镜像神经元在社会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却引起了研究者的激烈争论。系统回顾镜像神经元研究中的争议,可以尝试以争论焦点出现的逻辑关系和性质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镜像"内涵"的争议,主要包括镜像神经元是否存在及其起源的争议。另一类则主要围绕镜像"外延"的争议,即有关镜像神经元系统和镜像机制的争议。未来的研究必须摒弃将镜像神经元视为"认知科学圣杯"的神经还原主义倾向,将之视为一个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并将焦点转向关注镜像机制。  相似文献   
64.
快乐的生活,往往是钝感的,也就是难得糊涂。钝感,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65.
近年来有关研究发现了追求积极情绪可能给个体带来消极后果, 即个体越追求积极情绪, 他们很可能越体验不到幸福, 并称之为“追求积极情绪的悖论”。当个体把追求积极情绪作为目标时, 可能会(1)为个人的快乐设定过高的标准; (2)通过不恰当的活动去获得快乐; (3)监控获得快乐的过程, 妨碍了沉浸体验。这三个心理过程导致了“追求积极情绪的悖论”。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关注:(1)全面揭示追求积极情绪的后果; (2)揭示追求积极情绪导致消极后果的生理神经机制; (3)追求积极情绪的跨文化研究; (4)探索正确追求积极情绪的方式。  相似文献   
66.
睡眠剥夺是指由于环境或自身原因无法满足正常睡眠时间的情况。大量实证研究发现, 睡眠剥夺会导致个体在风险决策中更倾向于风险寻求,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睡眠剥夺会导致个体风险规避, 而目前尚无统一结论。睡眠剥夺从风险感知、风险容忍、风险决策策略三个方面影响了风险决策, 其心理机制可由认知和情绪双路径模型进行解释, 且脑神经生理学研究也提供了相关证据。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关注:(1)现实工作生活中的睡眠不足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2)睡眠剥夺影响风险决策的理论模型建构。  相似文献   
67.
去焦点化是指通过操纵个体对焦点以外的非焦点事件或因素的关注, 从而减少焦点事件对个体认知判断和情绪影响的一种策略。如何利用去焦点化减少聚焦错觉对体验幸福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提升体验幸福, 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 可以通过去焦点化策略, 减少个体对不同类型消极情绪的聚焦错觉, 以达到提升体验幸福的目的。其心理机制可从注意分散假设和情感加工理论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 (1)一般去焦点化与自我相关去焦点化的比较与探讨; (2)去焦点化对后续体验幸福的影响; (3)重新聚焦对个体体验幸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信息超载是指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大于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超载会降低决策质量, 延长决策时间, 降低决策满意度, 引起慢性压力。信息超载损害决策的机制可以从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和工作记忆资源来解释。在信息超载条件下, 一方面用于过滤和控制信息的注意力资源总量被快速消耗, 注意力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受到无关信息的干扰, 信息得不到高效加工; 另一方面负责保持和加工信息的工作记忆在限定时间内不能充分加工海量信息, 进而损害决策绩效。未来可以运用眼动赋权法探索信息超载下的信息加工模式; 发展意识思维和无意识思维的动态耦合模型指导个体减轻信息超载; 探索运用智能代理和交互记忆系统缓解组织中的信息超载。  相似文献   
69.
一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动员宗教工作系统及宗教界力量,继续合力助推贵州三都县的脱贫攻坚工作,8月1日至4日,由原国家宗教局扶贫办负责人带队,中央统战部办公厅社会服务处、三都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局挂职干部参加的帮扶项目对接调研组赴浙江省开展2018年度定点帮扶项目对接工作。  相似文献   
70.
西方自由主义者强调人在法律限度内的不受干涉的自由状态,而孟子则以自由自觉的道德本心和德性品质为基础提出了人在道德层面上不受干涉的自由状态,形成了独具儒家特色的自由理念。孟子的自由理念涵盖了四个维度的要义,从道德发生学和道德哲学的维度,孟子认为道德善性内含于人的本心,而人的本心是道德主体与道德本体的合一,因而人的行为只要是基于本心就无往而不是自由的;从道德修养的维度,孟子主张道德修养是"反求诸己"的内省和自修,它是对道德本心的自由自觉地扩充和发扬,体现出道德修养的主体自由状态;从道德行为的维度,孟子认为道德行为的自由并不是一种恣意放任的自由,而是一种以德和法为基础的自由,人在实现自身的自由的过程中要接受德与法的双重约束;从道德人格境界的维度,孟子摈弃了圣人人格的至上性、神秘性等特征,主张圣凡同一的普遍平等性,倡导"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德自由理念,从而构筑了更加自由自觉的道德理想境界,赋予人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