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关于“回到原点”的问题 有的同志认为,我提出“回到原点”,又说“回到原点,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走向未来。”这是一个“处在明显的矛盾之中”的说法。“回到原点”就是回到过去,怎么能走向未来?这里涉及到如何理解“原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中国文化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另一个视角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透视,着重阐明其人文主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文中提出原型与变型。理性与非理性、内在与外在。消解与重建等问题并进行了多层分析。强调指出,中国文化承认人的内在潜力及其创造性,主张实现自我超越的心灵境界,这在现代社会是极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它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主张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对于克服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对立有积极作用。该文还提出“人文主义宗教”的问题,认为中国文化既不是西方式的宗教文化,也不是西方近代意义上的人本主义,而是以人为中心而又追求终极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形态,兼有人本主义与宗教精神。中国文化也有自我封闭和完美主义的局限,只有在开放的心态下,经过自我消解,才能重建。  相似文献   
23.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讨论,必将涉及到思维方式的问题,因为思维方式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它的最高凝聚或内核。换句话说,思维方式是一切文化的主体设计者和承担者。任何文化现象(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从事文化活动的社会主体创造的,传统  相似文献   
24.
王阳明的良知说既确立了其在理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又宣告了理学已开始解体,而理学解体的帷幕是由他的大弟子王畿正式揭开的。一王畿曾经说:“师门致良知三字,人孰不闻?惟我信得及。”(《遗言付应斌应吉记》,《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十五。以下简称《全集》)意思是,在王门弟子中,只有他才真正领会了良知说  相似文献   
25.
朱芸蒙 《法音》2022,(5):29-31
宋代灾害频发,虽然朝廷通过赈济、赈贷、赈粜等多种方式力求应对和解决灾害带来的各种问题,但也不能忽视各种社会群体在救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以“慈悲济世,无我利他”为信仰追求的佛教僧人,更是扮演着独特的重要角色。本文将以佛教僧人为切入点,概述宋代佛教僧人参与救灾的主要方式,并尝试探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26.
历时两天的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 2月 9日至 1 0日在北京大学举行 ,海内外研究冯友兰思想的老、中、青学者会聚一堂 ,发表学术论文近 30篇。讨论热烈 ,气氛活跃 ,高潮叠起 ,充分体现了学术自由精神 ,正在向自由理性精神发展。这是本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冯友兰作为中国 2 0世纪的哲学大师 ,不仅培养了一批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后继学者 ,而且这些学者正在各自的领域进行耕耘 ;近年来 ,他的学术著作还以各种形式不断出版发行 ,研究著作也越来越多。最近 ,《三松堂全集》第二版也已出版。冯友兰学术思想引起海内外学人…  相似文献   
27.
玄奘法师曾在今陕四省铜川市玉华寺译经四年余,翻译经卷682卷,且最终圆寂在这里。玄类法师与玉华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佛教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玉华寺原为玉华宫。玉华宫所在的玉华山,重峦叠嶂,林木葱郁,“夏有寒泉,地无大暑”。四季景色,各有千秋:阳春,山花遍野,争奇斗艳,芬芳清香;盛夏,浓荫蔽日,宁静清幽,凉爽宜人;深秋,青松挺拔,红叶似火,野果飘香;隆冬,银装素裹,棵棵“玉树”,枝枝“梨花”,特别是那高耸30余米的冰塔和遍地流堆凝脂,形成的朵朵“莲花””,使人叹为观止。玉华宫前身为仁智宫,建于唐武德七…  相似文献   
28.
孔子天人之学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子是儒家生态哲学的开创者。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哲学”这个概念,如同他并没有提出“哲学”这一概念一样;但是,在他的思想言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并影响到后来儒学的发展。儒家的“天人合一”之学是从孔子开始的,孔子的“天人合一”之学与生态哲学有极大关系。孔子不仅是提倡人间关怀的人文主义始祖,而且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得到人生乐趣的伟大思想家。  相似文献   
29.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在生动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与现实的关系,探索传统文化走向现实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例如,对传统与现实本身的理解,社会变革中的实践与传统的关系,传统向现实转化中的方法和价值观,经济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文化发展的机制,典籍文化和制约现实生活的文化与传统,文化发展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对传统批判继承中的理解和解释,主体性、主体间性与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外来文化的吸收,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文化发展中的接受与传播,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将促进哲学自身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此,本刊辟“传统与现实问题研究”专栏,做为探讨这些问题的园地。实际上,传统与现实问题不仅是个“史”的问题,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哲学其他分支学科甚至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都会涉及的综合性理论问题。因此,我们诚望学术理论界的同志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30.
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传》把天地自然界看成是有生命的存在,而人的生命正来自于这个自然界。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源,也是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根源。人在获得自然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佐”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