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8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153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情绪描述看青少年期到成人期认知结构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继亮 《心理学报》1993,26(3):69-75
该研究依据研究者制定的认知发展水平评价系统,对年龄范围在13—55岁之间的90名被试关于生气、害怕、伤心、高兴四种情绪的自我描述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期的思维具有形式化、外在、抽象等特点,成人期的思维具有内在、具体、形象等特点,前者具有刻板性、封闭性,后者具有灵活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32.
场依存性与独立性认知方式对视动错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对100名男性军校学员进行了棒框测验,15名高分者和15名低分者分别作为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每名被试随机给予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度/秒),每个刺激持续20秒。记录被试视动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模糊量。研究结果表明:1.场依存组被试的错觉潜伏期短于场独立组,它与刺激速度呈幂函数关系,而场独立组潜伏期随刺激速度的增加呈直线下降;2.在5—120度/秒的范围内,两组被试错觉量回归成两条直线,两直线回归系数无显著性差异,而截距差别十分显著。因此,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是视动错觉个体差异性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它对军事飞行员的心理学选拔和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自我效能理论与教学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郭占基  何先友 《心理科学》1993,16(2):109-110
班都拉(A·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最早出现于他发表的论文《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1980年在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的授奖大会上,他做了题为《人类行为中自我效能机制》的讲演,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理论。国内对他的自我效能理论的介绍文章相当少,尤其是结合教学实践对自我效能理论进行探讨的文章几乎没有,本文试做这方面的努力,以求教于同行。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学习理论,一个是动机理论。学习理论阐述了人类行为的形成;动机理论阐述了人类行为的控制和调节,自我效能理论则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  相似文献   
34.
刘鸣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1):3-9
本文对中外近七十余年来有关汉字字形认知的心理学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地综述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汉字形体特征(如笔划数、偏旁部首、结构方式等)、汉字字形的认知心理过程以及汉字字形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了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认为今后的研究应特别注重密切联系汉字字形的教学、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并加强研究方法方面的改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35.
比较研究-影响中美儿童计算能力差异的认知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凡 Gear.  DC 《心理科学》1993,16(1):22-27
本研究要确定中美儿童基本计算技能的差异是否与他们使用的解题策略和基本加工过程的速度有关。为此,对中美两国的一年级儿童进行了书面计算能力测验,以及一组计算机呈现的加法作业。中国儿童在计算能力测验上表现出3:1的操作优势。中美儿童使用的解题策略种类一样,但是,中国儿童在策略综合运用的发展程度上超过美国儿童,检索策略的加工速度也超过美国儿童。显然,策略运用和加工速度的差异促成了中国儿童在计算能力测验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36.
亲社会行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亲社会行为研究从以旁观者干预为核心的注重情境的研究过渡到以亲社会价值取向为核心的重视个体差异的研究,体现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其次,亲社会行为研究本身的特殊性要求研究者重视社会赞许性的影响作用。第三,亲社会行为研究的一个新趋势是采用多种变量交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以期更为准确地解释和预测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不确定性问题解决策略研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确定性问题解决及认知策略方面颇有代表性的研究的回顾、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二十一世纪的心理学”的论题是当今许多科学家感兴趣的.这种预测是一种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尝试。审视过去和现在.心理学未来的雏形的基础可能是行为与脑的关系及其与生命其它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9.
快速书写条件下硬笔笔迹变量与认知及个性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圆珠笔为书写工具.北京市某中学高一学生为被试,有效数据169人.探讨了在快速抄写条件下,笔迹书写特征与认知及个性的关系:18个笔迹变量可抽取笔压、结构、特征、字体和空间五个反映字的书写特征的因素;书写特征与认知因素间,横、竖笔压与概念形成速度。整篇压与视力追踪、字位与眼手协调相关显著;横笔压与16PF测验中的畏缩退怯——冒险敢为有正相关;竖笔压与艾森克个性因素的N有高相关。  相似文献   
40.
分时距认知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希庭  顾铸 《心理科学》1997,20(3):193-196
本研究探讨了分时距估计的认知特点,检验了SS模型、PT模型和CS模型的预测效度,结果表明:分时距估计主要是在信息提取阶段采用分段推算策略对时间信息进行重建的过程,变化/分割和注意分配对分时距估计有显著影响;SS模型的预测效度最低,PT、CS模型的预测效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