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西方自悯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佛教的慈悲观, 后者体现为在困境下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在自我认知维度, 慈悲意味着客观认识自己以及自他关系; 在自我体验维度, 慈悲意味着以慈悲喜舍等积极情绪应对不利情况; 在自我调控维度, 慈悲意味着通过行为的自我约束及觉知力实践训练建立稳定健康的心理功能。西方自悯因其自身的哲学思维限制没有触及佛教慈悲观核心理论, 而佛教慈悲观的自我构念梳理有助于拓展、完善西方自我观的功能。  相似文献   
32.
梅康钧 《天风》2008,(1):18-19
当我们住研读圣经的同时,如何积极地用圣经.从圣经的光照中,应对社会所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以基督徒自身与众不同的善心、善行,表达基督精社,持久地爱人、服事人、将灵命生活与社会生活很好连接.  相似文献   
33.
《天风》2008,(19):39-41
中国教会承蒙主的祝福、三自原则的指导,自治、自养、自传方面颇取成效,全国各地福音遍地开花,新的堂点如雨后春笋相继落成.但我们更要从自治、自养、自传深化到治好、养好、传好.  相似文献   
34.
李永鑫  周广亚 《心理科学》2008,31(2):471-474
应激、倦怠和抑郁是职业健康心理学中三个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为了对三者的关系加以明确的考察,本研究利用大一学生生活事件问卷、简式倦怠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在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对230名大学新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应激(主要生活事件和日常琐事)、倦怠和抑郁是三个可以相互区分的心理学概念;(2)无论是在横断考察还是在纵向分析中,日常琐事都是抑郁的有效预测变量;(3)无论是在横断考察还是在纵向分析中,日常琐事都是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4)无论是在横断考察还是在纵向分析中,倦怠都是抑郁的有效预测变量;(5)倦怠能够(部分)中介日常琐事对于抑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天风》2006,(1):F0002-F0002
中国基督教两会为了回应“按三自原则办好中国教会”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总结和研究三自爱国运动新时期的教会在各项事工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以及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于2005年11月25日—12月6日,差派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为组长的调研组一行5人,赴天津、河南、河北教会调研,探访信徒。本次调研以“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为主题,就各地教会如何开展神学思想建设的情况;各地教会的信仰生活情况;各地教会领导班子、人才培养的情况;各地教会社会服务事工的情况;各地教会构建和谐基督教、扩大团结面等问题,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调研组除了在省两会及省辖市两会进行调研外,还分成两个小组赴地、市、县教会实地走访。  相似文献   
36.
春来草自青     
户外散步的时候,霰雪飘零,轻轻沾在我的黑外套上,就像是白毛衣起的球,绒绒的。冒着微寒,我在青砖铺就的人行道上,放慢了脚步。在我的右手边,是一带雕花  相似文献   
37.
在阳明学的二传弟子中,王时槐是一个思想涵摄面广而又富有理论创新的思想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塘南思想的研究还只是零星的,那种基于塘南本人学行与著述基础上的、全面而系统的加以考察的工作还未真正起步。对塘南学行实录的编撰可以展示其为学的心路历程,而对其著述较为全面的查考则更有助于材料的取舍与把握,此两者于当下学界对于塘南的思想研究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38.
李道谦(1219-1296)编《甘水仙源录》所收陈时可撰《长春真人本行碑》,为历史上最早一篇丘处机(1148-1227)的传记,文中颇称许其人的学问与诗文,谓“师于道经无不读,儒书梵典亦历历上口,又喜属文赋诗,然未始起稿,大率以提倡玄要为意,虽不事雕镌,而自然成文,有《銵溪》、《鸣道》二集行于世”①。《本行碑》撰于丘处机羽化翌年,据此当时《銵溪集》与《鸣道集》已经刊行。元人所作诸传的有关记述约略相同,唯秦志安(1188-1244)编《金莲正宗记》,亦将李志常(1193-1256)述《长春真人西游记》视作丘处机之著述②,盖因此书采录丘氏大量诗文之故。至今…  相似文献   
39.
蚕在吐丝的时候,总爱把自己“放”在中间,然后一缕一缕地将丝吐出来,慢慢包裹自己。当丝变成一个圆团状的茧时,蚕就成了“翁中之虫”。于是便有了“作茧自缚”这样不无嘲讽意味、充满贬义色彩的成语。  相似文献   
40.
针对"谁是佛"的问题,《坛经》提出了"自心是佛"的观点。《坛经》认为,"自心"之"心"首先是自然、清净、自由、广大之心,它非恶非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人为,它就是佛心,也就是人的本心。但同时这颗心作为易受世尘遮蔽之心,又产生了贪欲及其它,这就是迷心,它遮蔽了佛心,所以"自心"还表现为由迷心到佛心的"悟"的过程。这样理解的"自心是佛"是对佛的真相的完整揭示,并因此而超越了禅宗里其他禅师对"谁是佛"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