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小贝 《天风》2012,(9):65
传道人的身份,常引起周围人的好奇,被问及基督教的种种问题也就是家常便饭的事了。我自认为这是传福音的好契机,可以一展身手,然而此类对话却总是在对方无定向的侃谈中不了了之。每每经验此类事件,都让我怅然,如看到圣诞节熙攘的人群以及那些热衷于西式教堂婚礼的年轻人一他们与真正的福音失之交臂!今天有这片纸作为平台,我要跟你说些正经事:信仰非娱乐。在眼下娱乐至上的社会潮流中,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越发玩世不恭,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72.
尽管关于伦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很多,但伦理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处理自由与秩序的关系以及实践智慧的人文学,这一点是可以成为共识的。基于此,我们认为,伦理学研究可以从知识伦理、价值伦  相似文献   
73.
共享理论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适合现时代需要的共享理论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坚持全面性与重点论相结合,历史、现实、未来相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理论建构与实践促进相结合的原则,在价值观、制度安排、政策体系等层面全面构建共享理论体系,厘清共享的边界,并在推进共享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共享理论。  相似文献   
74.
期刊简介     
《心理学报》2011,43(9)
《心理学报》是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1956年创刊,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75.
<正>《美与时代》已创刊28年。在上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中与之同时创刊的几种美学杂志都早已停刊,使《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Beauty》成为了全国仅存的唯一公开发行的美学专业刊物,也是美学界、艺术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其作为"核心期刊"对待。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美与时代》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有几种更高端、专业的美学"集刊"不定期出版。这说明《美与时代》需要进  相似文献   
76.
《中国宗教》2022,(11):91-92
《中国宗教》杂志(CN11-3598/D)由中央统战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宗教杂志社编辑出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宗教类综合月刊,也是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定的双效期刊。杂志以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服务和推动宗教工作为宗旨,以报道宗教领域重点新闻。  相似文献   
77.
正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人以其独特的精神品质将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建设成了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当前,广东乃至全国处在新的历史转折的关键期。广东省委省政府为了配合和服务于加快、升级、稳定的成功转  相似文献   
78.
在儒道佛三教合流的思想影响下,唐代文人一方面固守着传统儒家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上在思想领域引领风尚的群体,又积极有意识地试图用佛道思想调和儒家价值观念。初唐文人积极探索儒家理想人物品格的建构。盛唐文人气势高扬,在积极仕进、锐意闻达的过程中,不违己意,从容于达善之间,儒家不通,则寻求道、佛作为补充,悠游潇洒。安史之乱后,文人们也开始重新审视社会,回归传统儒家的呼声随之而起。晚唐文人对科举取士的旁观更为冷静,批判更为深刻,在思索儒家传统出路方面更加矛盾和困惑,不得已在唐传奇中通过小说的形式,试图探索佛、道对儒家的超越。  相似文献   
79.
中国的德性传统始于殷商,到春秋战国时代由儒家基本完成。构成中国德性传统的核心价值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哲学家提出的“用中于民”思想,其构成因素是顺天、保民、修己三个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价值观念。殷商的“德”主旨是“顺天行事”,“天意”就是传达“天帝”的商王意旨;西周的“德”基本内容是“保民生息”,“民情”大致可以理解为普通人或下层人的基本生活要求;东周的“德”即儒家的德性观,完成了先秦德性传统也即中国德性传统的基本建构,使“修己执中”、“用中于民”一直成为影响后世的德性传统。  相似文献   
80.
张立文 《现代哲学》2001,(1):70-76,96
儒学称谓始于汉,“河间献王德……好儒学,被服造次必于儒者”。儒学,简言之是指儒家的学问、学说的总和,进而追问儒学的主旨是什么?是指以周孔之学的发生、发展、演变为对象,以求索自然、社会、人生的所当然和所以然为宗旨,以仁礼贯通天、地、人为核心,以天人、义利、心性的融突和合为目标,以成圣为终极关怀的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