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致使其提供的信息真假难辨,由此主体的道德选择难免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悖论境地,所谓人肉搜索就是典型例证。这种悖论现象的存在,干扰着人们对善与恶的认定,困惑着人们对网络道德行为的选择。把握网络社会的特点,认清网络道德价值演绎的特点,是排解网络社会道德悖论现象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02.
林其清  熊明 《世界哲学》2016,(4):152-159,161
真之修正理论主要在经典二值模式下展开修正过程,但这种过程同时也兼容非经典赋值模式。本文在克林强三值这一典型的非经典赋值模式下规定修正过程,并利用这种过程对带真谓词的语句尤其是悖论语句进行了分析。由此给出了这些语句的一个更多样化的分类。这表明克林强三值赋值下的修正理论不但是一个包容性更强的修正理论,而且还为古普塔提出的真谓词的描述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3.
伊斯兰银行和金融业是伊斯兰原则与世俗事物相结合的产物,伊斯兰教义提出的利息禁令、反对偶像崇拜、讲求伦理、提倡福利精神以及伊斯兰国家客观条件等因素所限使伊斯兰银行和金融业不能完全融入全球化之中,在理论、文化和实践中有许多因素与全球化相悖。在发展与宗教的两难之间,伊斯兰必须做到理论上有创新、文化上有交流、实践中有开放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04.
《美诺篇》是柏拉图写的一篇苏格拉底对话。最初讨论的问题从“德性是不是可传授的”开始,然后过渡到“德性是什么”。美诺关于德性的若干界定被驳斥之后,提出了关于探究之不可能性的“美诺悖论”。苏格拉底为了应对它而提出了“回忆说”。后续的论证看似陷入矛盾:一方面,如果德性是灵魂中起正确指引作用的东西,那么德性就是知识;另一方面,如果不存在德性的专业教师,那么德性是不可传授的,也就不是知识。不过苏格拉底随后认为行为的正确指引不仅有知识还有真信念,由此他试图论证通常被认为有德性的人可能没有知识而只有真信念,并且以某种方式解释了知识和真信念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5.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与龙树的“空”之间存在着不少深刻的一致性,本文拟从语言的性质、悖论问题、哲学的目的三方面来对此进行阐述,并试图说明他们的差异及互补的可能,及其对当代佛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6.
苏庆辉 《世界哲学》2016,(3):106-113
在处理可知性悖论时,学者们似乎口径一致地将"可知的"理解为一个模态词"可能"加上"知识"(为讨论方便,在此省略认知主体与时间),并且以类似的方式处理模态词"可能"。不同于大部分的学者,M.法拉(M.Fara)使用能力的概念来理解"可能",并发展自己的理论。本文延续法拉的想法,但不同于法拉,采取虚拟条件句来理解"可知的",亦即"p是可知的"会被分析成"若如此这般成立,p会被知道"这样的条件句。在这样的分析下,我们可以更清楚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究竟在哪,并且理解为什么反实在论会受到可知性悖论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7.
史傅德  熊颖哲 《学海》2015,(1):111-120
本文从政治语言学角度来研究托克维尔悖论。18世纪,法国的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完善和日益壮大的市民社会之间出现巨大的张力。传统政治体系无力创造出一种政治话语来吸纳第三等级中新兴社会阶层,这不仅无法赋予中央政府改革的合法性,也给新社会阶层带来了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政治语言与实际操作的背离大大削弱了旧有的意识形态,结果平等自由的新思想大行其道。本文指出尽管在政体研究上托克维尔极富洞见,但是他对于新生的社会阶层如无产阶级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所以会出现他强调自由,却担忧平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8.
张忠义  刘纯 《世界哲学》2009,(3):124-132
由具体的因明谱系即各人物关系为导线,厘清弥勒、无著、世亲到陈那的论式的发展,并由此从指引指号和非对称包涵等现代逻辑的角度来阐释十支、五支再到三支论式的必然性的发展脉络。最后对陈那的“一切言皆妄”与其弟子商羯罗主的“我母是石女”加以比较,并看因明思想传承的另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9.
对跨国公司管理者而言,理解诸多不同的东方商业市场的多面性质和发展潜力是至关重要的.现有文献大多以西方理论框架探讨东方现象,因此少有成效.本文所聚焦的阿拉伯中东地区已拥有一种日趋增强的金融和经济力量,并通过为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全世界提供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原料而保持重要影响.对于旨在从事跨文化企业管理和全球化管理的研究者以及世界范围的实践者来说,本文所揭示的阿拉伯中东文化所固有的一系列悖论特点,有助于理解这一地区的现今状况与未来趋势.通过运用部分来自儒家哲学的阴阳概念,本文试图以一种动态的、东方辩证法的视角考察阿拉伯中东悖论性文化价值观.如此考量,是为在研究并应对社会现象时,强调情境化作用将赋予观察与抽象以重要意义.本文强调指出,东方社会—文化背景需要如此或类似的环境方法.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