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9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通过元分析评估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考察疗效影响因素,并评价证据质量。元分析共纳入35篇文献,研究发现:(1)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结束时对睡眠效率、入睡潜伏期、入睡后醒来时长、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抑郁和焦虑的效果量分别为0.66、-0.52、-0.47、0.20、0.34、-0.32和-0.33。(2)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与面对面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疗效同等;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疗效显著优于最小化治疗和药物治疗。(3)共病情况与支持形式对疗效有显著影响。证据质量评价表明睡眠效率、入睡后醒来时长、睡眠总时间、抑郁和焦虑5项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等,真实值可能接近于估计值;入睡潜伏期与睡眠质量为低,真实值与估计值可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对1993年至2013年间83项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测量中国大学生自尊的研究进行横断历史元分析,考察我国大学生(被试为48384人)的自尊水平在这20年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20年,我国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呈下降趋势,相比于1993年,在2013年我国大学生的自尊下降0.89个标准差;(2)男、女大学生的自尊均呈下降趋势,且自尊的变化趋势性别差异不显著;(3)我国大学生自尊的变迁不存在生源差异,城镇与乡村大学生的自尊均随年代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3.
自我效能感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如何,目前研究存在较大分歧。为明确二者关系,探究分歧原因,对检索后获得的44项研究(46个独立效应值)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存在中等显著正相关(r=0.27, 95%CI=[0.21, 0.33]);二者的相关强度受文化背景和被试健康状况的调节,但不受性别、自我效能感测量指标和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测量指标的影响。结果初步澄清了健康信念模型、信息搜寻综合模型和风险感知态度框架的争论,表明个体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其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往往也会越频繁。研究启示政府和健康医疗从业者可以通过开展网络使用技能培训等干预方式提升公众自我效能感水平,间接促进公众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  相似文献   
64.
大学生人际信任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剧烈的社会变迁背景下, 人们的信任水平可能会发生改变。本文采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 对采用Rotter “人际信任量表”调查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53篇研究报告进行了元分析, 这些文献涉及24233名大学生, 调查的时间跨度为1998年至2009年。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这11年间显著降低, 相比1998年, 2009年时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下降了1.19个标准差; (2)无论男生还是女生, 人际信任水平在11年间均显著下降, 其变化趋势和人际信任水平本身均不存在性别差异; (3)农村生源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下降趋势呈边缘显著, 而城市生源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但人际信任得分本身不存在生源地差异。  相似文献   
65.
阶层刻板印象是以阶层为分类依据,形成的关于不同阶层的固定心理图式,其内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阶层刻板印象在阶层互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广泛地影响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偏差地图理论强调阶层刻板印象对阶层互动的直接影响,同时解释了阶层刻板印象的积极和消极后效。制度正当化理论强调阶层刻板印象作为维持现实合法性的心理工具,对阶层互动的间接影响,主要解释阶层刻板印象的积极后效。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阶层刻板印象的研究取向与操纵性定义,拓展阶层刻板印象的后效及其干预策略,并整合阶层刻板印象后效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6.
句法优先理论假设词类加工功能上优先于语义、动词论元结构和话语信息加工。来自德语和法语的证据显示, 词类违反阻断语义整合和动词论元结构加工, 因而词类优先于语义和动词论元结构。关于词类加工在功能上是否优先于话语信息加工, 尚无来自任何语言的证据。汉语证据尽管显示词类并不优先于语义, 但未充分讨论任务因素的影响。将来研究有必要使用ERP技术和违反范式, 从语义整合、动词论元结构加工和话语水平加工等多个层面, 同时操纵词类的正确性和非句法因素, 考察句法特性上与德语和法语不同的语言, 如汉语和韩语。这方面研究将有助于洞察一个语言的语言学特性如何制约或调整词类加工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67.
应聘者印象管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聘者的印象管理行为在求职面试情境中是一种普遍现象,其目的旨在赢得面试考官的良好评价。应聘者印象管理行为包括有3类策略:获得性策略、保护性策略及非言语策略;同时,对应聘者印象管理行为的测量也要从印象管理策略的测量和印象管理风格的测量两个方面入手。另外,在整合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还从面试情境与应聘者印象管理行为、应聘者个性特质与印象管理策略使用、应聘者印象管理行为与面试结果及招聘者对应聘者印象管理识别等4个方面综述了应聘者印象管理研究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8.
智能设备的普及增加了学习者注意分散的机率,但有关注意分散影响认知加工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为探讨注意分散对记忆效果的影响,考察注意分散的边界条件,对检索到的45篇文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在再认、线索和自由回忆的成绩上,分别生成了17个(1816人)、 12个(1642人)和29个(3802人)独立效应量。结果发现,注意分散显著降低了再认(g=-0.52)、线索回忆(g=-0.50)和自由回忆成绩(g=-0.87)。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线索回忆上,文本材料和内隐记忆的注意分散分别低于图片材料和外显记忆的影响;自由回忆上,编码阶段、内隐记忆的注意分散分别低于提取阶段和外显记忆的影响。研究表明,注意分散降低记忆效果,但受注意分散阶段、材料类型和记忆类型等因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69.
已有研究从不同理论视角考察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和老年人孤独感的内在联系,但结果不尽一致。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二者关系进行探讨,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检索后获得的39项研究(49个效应值)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老年人孤独感、情绪孤独感和社交孤独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老年人孤独感的关系受到网络社交媒体测量指标和孤独感测量工具的调节作用,但不受性别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本研究为老年人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孤独感的关系提供了较为精确的估计,也澄清了二者相关性大小和方向不一致的分歧,对于引导老年人合理使用网络社交媒体进而缓解孤独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在社会知觉中,人们会较多的根据个体的行为表现推论其所具有的人格特质(归纳推论),较少根据人格特质来推论个体的行为表现(演绎推论),Maass将这一现象命名为归纳推论-演绎推论的不对称性,并在西方文化下验证了这一现象。刻板印象在这一不对称性现象中起着调节作用,行为信息与刻板印象是否一致影响了归纳推论,对与刻板印象一致的信息更易做出归纳推论,而对演绎推论没有影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归纳推论-演绎推论的不对称性表现存在差异,东方文化下的个体对两种推论过程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本文介绍了这一现象的表现,并总结了产生这一社会现象的内在原因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