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颜氏家训》是一部流传广、影响深的家训名著。此书通过血脉传承和扬名显亲两个基点,把传统的家族意识转化为保持家族存续与繁荣的具体规范,为世俗社会确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准则。《颜氏家训》的齐家之道,无论是对治家原则的把握,还是对家庭人伦关系的关注,其思想宗旨皆在于通过确保家庭的和谐与秩序达到家道的长远;而有关修身立名、传业扬名的训诫,则集中体现了家族意识中更为积极的价值取向。这种思想宗旨和价值取向在后世的家训及蒙学读物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其基本精神在世俗民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理解儒家世俗伦理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2.
索引     
《中国哲学史》1995,(6):1-3
总论凡需本索引原文者,请与编辑部咨询室联系。 (北京1122信箱)中印古代部分哲学思想的思考、比较和成因分析/萨支中国哲学史上的“三分法,,/坚毅∥广西社会科学(南 辉∥世界历史(京),1995·2·7l~77天人关系两题/李英华∥云南学术探索(昆明),1995.2.43~47 中国哲学史专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唯生主义思想/张再林//祁连学刊(兰州),1995.1.79~85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直觉思维/马涛//思维与智慧(石家 第六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略述/本刊记者∥历史哲学:研究历史进程的横断学科/于沛∥百科知识殷都学刊(安阳),1995.1.22~23先秦哲学先秦儒家…  相似文献   
93.
现代新儒学思潮肇始于“五四”时代,是对新文化运动全盘反传统所作的保守性回应。 新儒家学者自觉作为现代化实质内涵的科学和民主,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更是中国社会能否走出中世纪、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他们严厉批评腐儒冬烘们的顽固不化,指出科学和民主这两种精神“完全是对的”,应“无条件承认”。梁漱溟坦诚宣布:“我有一个最大的责任,即为替中国儒家作一个说明,开出一个与现代学术接头的机会”。可见,问题不在于要不要科学和民主,而在于如何要科学和民主,如何在保持民族文化自主性前提下消化、整合、涵育这些现代内容。  相似文献   
94.
严锡禹 《天风》2016,(9):26-27
汪维藩老师在《中国神学及其文化渊源》一书中,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刚健自强、生生不已的思想引入中国神学,提出了“生生神学”的主张。在论证这一观点时,汪老师引用了蒙古人的长生天信仰,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长生天“就其静态来说,是一位‘永存的上帝'(An Ever一lasting God);就其动态来说,是一位‘永远创生的上帝'(An Ever-generat ing God)”(汪维藩,《中国神学及其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95.
儒家思想与企业职业道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儒家主张的仁义之德、诚信不欺、敬业乐群、内省自强、内圣外王之道等等,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中旨在汲取儒家思想精粹,探讨企业职业道德的归宿。  相似文献   
96.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能够在人们的思想道德领域中确立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除了它本身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和一般民众的心理、习俗外,对它的着力宣扬传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隋书·经籍志》的编撰者说:“儒者,所以助人君明教化者也。圣人之教,非家至而户说,故有儒者宣而明之。”(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隋书》卷三四《经籍三》)这话说得很正确,说明了他对于这种宣传作用的高度重视。但所谓“儒者宣而明之”,主要指的是那些经学博士的解经之说以及儒学门徒们的论著之类。  相似文献   
97.
该著将儒家思想学说的演变,以及外来文化的挑战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回应,作为其考察的起点,采用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潮流的研究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理学发生的过程。作者突破了传统以朱熹《伊洛渊源录》为框架的单维理学发生说,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重建起理学发生、发展的轨迹,比较完整地揭示了北宋理学具有的内涵和特征。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重点讨论了儒学更新的必然性及途径,儒学更新的表现,理学思潮的形成及基本特征,对古文运动、孟子升格运动、佛道二教的挑战与时代问题均有详细分析。下篇讨论了范仲淹、欧阳修、胡瑗、孙复、石介的学术思想及其对理学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全球化在把人类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极富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人们普遍接受并用来指导思想和行为的西方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文化具有一种排他性和侵略性,儒家思想则追求世界的普遍和谐,这种和谐精神正好可以救治西方文化的弊端,为解决全球化中的各种问题和建设全球伦理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9.
王凤仪"性理疗病"学说为一百多年前宝贵的民间医学治疗理论,其与传统的儒家哲学思想、经典中医理论相吻合,又切合当今医学界对健康模式的认识。从该学说的理论基础、治则治法、预后调理及与儒家思想、中医思想的相关性上简述其学说内涵。  相似文献   
100.
李济马,字务平、子明,号东武,朝鲜咸镜道咸兴人,李朝末期的哲学家兼医学家,著有《东医寿世保元》、《格致藁》等著作。李济马学习了汉医及《东医宝鉴》等书之后,创造性地提出四象医学学说,该学说被认为是朝鲜民族医药学的代表。李氏”天、人、性、命”学说和四象医学的提出及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