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叶蓬 《现代哲学》2007,(6):123-127
文章从"性无善恶可分"的人性观、"以天地为心胸"的修养观、揭示专制愚民政策的政治哲学观三个方面,揭示廖燕卓尔不群的哲学体悟,指出廖燕在岭南学术史有其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2.
孟子认为,仁义价值等是人的本性。价值是人的标志。它具有首先性、主体性。诚是善良的人性本体的现实化。可是性善说显然无法自圆其说。这便是人性悖论。义内说表明,陈述同样具有主体性。主体对对象的把握方式是推恩。推恩是一种感应方式。被感应的对象,有时候被称为神。  相似文献   
83.
介绍了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人性无善无恶论,以及扬雄的人性善恶相混论。希望通过对儒家文化的分析来为传统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魏娜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24-124
认真研读和思考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擐究作者怎样从女性形象入手,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文化环境中的人性,通过塑造性情各异的女性形象表明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从而关怀人生。  相似文献   
85.
甲乙两个和尚一起值更时.甲和尚感到脚上有东西爬,用手一抚,被蝎子蛰了,疼痛难忍之际,他马上端来蜡烛.捉住了那只蝎子。乙和尚就连声阿弥陀佛,非常冷静地说:’出家人慈悲为怀,放它一条生路吧。再说了,它也是误会了,以为你要伤害它才出于自卫而为之。’  相似文献   
86.
森田疗法与心理分析是目前我国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两种东西方心理疗法。它们都是为治疗神经症而创立的。仔细考察两种疗法 ,我的发现并不像高良武久所说的 ,森田疗法是对心理分析疗法的彻底否定[1] 。两种疗法有相似的人性观 ,因而在病因的诠释、治疗原则上同大于异 ,只是各俱其文化特色的治疗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迥然不同。1 人性的假说有关人的科学探索离不开关于人类本性的基本假说。森田和弗洛伊德的治疗模式也反映了他们对人性的理解。从决定论和自由选择这一人性维度看 ,可以说他们都是决定论者。森田认为 ,我们的身心活动是受因果法则…  相似文献   
87.
人性的软弱     
王雷 《天风》2008,(24):32-33
虽然抽烟有害于身体健康并浪费钱财,但我们的社会为什么拥有大批的吸烟者呢?为什么人人都知道杀人是一件十恶不赦,是要受到法律严惩的犯罪行为,却有许多人明知故犯呢?为什么人人都恨恶自私自利,却又人人都自私自利呢……这一连串的疑问,使得  相似文献   
88.
活动     
《天风》2009,(3):33-34
太原市基督教两会举办“关爱生命预防艾滋”活动,马鞍山市花雨路教堂举办快乐饺子餐,太原市基督教两会益民活动新年新举措  相似文献   
89.
现代管理是一门艺术。面对企业的管理,作为管理科学中基本理论问题的人性假设理论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对企业进行人文化管理,其理论和实践,都必然地要建立对此理论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对于人性的正确、深刻认识和理解之于管理效果好坏、管理成败的意义就十分重要。人性是以人为本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人性假设作为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已经成为各种管理研究的出发点。人性假设理论一般将人分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四种。  相似文献   
90.
傅斯年是被忽视的近代中国心理学人, 他与心理学渊源极深, 不仅是近代科学心理学思想的学习者、传播者, 也是科学心理学思想的践行者。傅斯年学习心理学前后共12年, 写有《心理分析导引》专著一部, 最早翻译麦独孤的《群体心理学》, 另有《性命古训辩证》等哲学著作和多篇文章阐述其心理学观点。傅斯年认为中国近代学术包括心理学研究必然走向科学化, 做出“科学化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的基本判断, 将“有群众无社会的无秩序取向” “心中无主义的心气薄弱性” “万恶之源的家庭教育”作为当时民众心理发展的三大障碍, 并倡导民众确定一个健康的、即物穷理的、积极努力和纪律约束并存的人性观。傅斯年参与了“中研院”心理研究所、中山大学和台湾大学心理系的创建, 与蔡元培、汪敬熙、唐钺、苏芗雨等心理学人关系密切, 共同推动了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早期中国心理学学科建设, 其一生中存在一条选择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离开心理学又助推心理学和运用心理学的心灵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