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宋玲 《管子学刊》2004,(3):62-64
先秦法家推崇以法律统一思想,提出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法治教育主张。法家坚持“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进化观和“人性好利”的人性论,同时主张“道~君”同体说,有其先进性和片面性,其强调“以法为教”,忽视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提倡“以吏为师”,轻视学校教育的作用,给高校思想教育的启示是,高等教育必须以德育为本,德法并治。  相似文献   
22.
20 0 2年 6月 2 5日 ,卢阿光主持代表温州市瓯海区道协和太清宫 ,向温州市道协扶贫委员会捐赠人民币 30万元整。在捐赠仪式上 ,陈崇杰会长代表温州市道教协会 ,对瓯海太清宫热心公益、扶贫济困的义举 ,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卢阿光道长自任太清宫主持后 ,致力于学道、修道、行道、弘道。二十多年来 ,处处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无私奉献。制订了一整套规章制度 ,规范化管理宫观。因而太清宫多年来受到省、市、区等有关部门的表彰 ,被评为温州道教宫观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卢阿光道长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回报社会、造福…  相似文献   
23.
章从人性观、健康观、致病观和致病机制三个方面对艾利斯的心理病理观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指出心理疾病是由于人格结构的失衡导致的。  相似文献   
24.
弗洛伊德的ego和罗杰斯的self译成中都是“自我”。章对弗洛伊德和罗杰斯的有关“自我”的致病机制作了分析比较。作指出,两有相似之处:心理疾病都是由于自我不能使人格结构得以协调而导致的。不同之处:自我的作用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25.
想起圣人     
想起圣人,我们不由得心潮澎湃,敬佩他们的人格魅力,赞叹他们的信仰坚贞,歌颂他们的精神不屈,从心底发出对他们的朝拜之情。 圣人们的一生是生命实践的一生,他们用圣言作  相似文献   
26.
关于宗教世俗化的几点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经有种观点认为宗教世俗化是宗教衰落的表现,其实不然。宗教的世俗化有多重含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宗教世俗化的几点全新的阐释,说明宗教的世俗化不仅是宗教发展的新契机,而且还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充当了并继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即:宗教对道德控制功能的作用;宗教——尤其在特定宗教的内部,对于集体精神、团结精神的重新发现;宗教对于社会革命的作用力。通过论证,可以看出宗教世俗化对于社会的作用客观存在,并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被赋予许多全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27.
刘玉霞 《天风》2002,(1):24-25
去年9月份《天风》转载了香港苏颖睿牧师撰写的“牧师也是人”一文,文中说牧师也是人,也有人性的软弱,希望得到信徒的理解和谅解。而刘玉霞姊妹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苏牧师的文章,可看为未雨绸缪,善意而有益的补充吧。  相似文献   
28.
现代人由于科技的进步、理性的发达、劳动的分工、等级制度的划分,从而渐渐失去了人性的和谐完整。自然国家、政治革命都不能恢复和建构和谐完整的人性。通过抽象的哲学分析,席勒认为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是生活与形象、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的统一;通过审美的游戏,就能拯救人性的裂伤,恢复人性的完整,实现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相似文献   
29.
那一年,我在山沟里的一所中学教书。秋天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争取到了一个调入城里的名额。  相似文献   
30.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优秀的孝道文化.孝道观念,就是遵循人的本性,人本性所欲的仁爱敬让之心.孝的基本含义是养与敬.养偏重于物质和事功方面;敬则偏重于精神与心理方面.而它们的核心则是内心的爱.传统孝遒还有一个十分可贵的精华,是从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和基础出发,推而广之,广到博爱.今天我们要建设、发展、促进新时代的孝道文化,将家庭的孝道,推广到社会上,成为敬老博爱的民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