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5篇
  免费   527篇
  国内免费   119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焦虑与注意偏向的研究是近年来情绪与认知领域的热点。为探讨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返回抑制能力是否受不同线索的调节, 采用特质焦虑量表筛选高特质焦虑大学生29名, 低特质焦虑大学生28名完成线索-靶子任务。要求被试在提示线索消失后, 对位置进行快而准地辨别反应, 分别探索中性和情绪性提示线索下被试的返回抑制。结果发现:(1)在中性线索条件下, 高焦虑个体平均反应时慢于低焦虑个体。(2) 在情绪线索条件下, 高焦虑个体在负性线索下的反应时小于在正性线索下的反应时; 高、低焦虑个体在各种SOA条件下均出现了返回抑制, 但各组返回抑制量受到情绪线索的调节:在正性情绪线索条件下, 两组返回抑制量没有显著差异; 在负性情绪线索下, 高焦虑个体返回抑制量显著小于低焦虑个体。这表明, (1)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受到刺激信息的影响:只对负性情绪线索出现注意警觉; (2)只有在涉及负性情绪信息时高、低焦虑个体返回抑制能力才有差异, 高焦虑个体存在对负性情绪线索的抑制困难。  相似文献   
112.
双酚A (bisphenol, BP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它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干扰内源性雌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将10周龄小鼠灌胃染毒BPA (0.4、4、40 mg/kg/day)3个月,研究长期BPA暴露对成年小鼠记忆行为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开场行为测试结果表明, BPA (0.4、4、40 mg/kg/day)增加雄性的站立次数和理毛频率, BPA (4 mg/kg/day)却显著减少雌鼠的站立次数。水迷宫和被动回避行为模型检测显示, BPA主要损伤雄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和被动回避记忆。通过制备海马CA1区超薄切片后,电镜观测发现, BPA (0.4、40 mg/kg/day)暴露降低雄鼠海马CA1区突触数密度,缩短雄鼠突触前活性带长度,减小雄鼠突触后致密体(PSD)厚度,增加雄鼠突触间隙宽度。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突触前、后的标志性蛋白Synapsin I和PSD95以及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NR1亚基和AMPA受体GluR1亚基蛋白的表达,发现BPA暴露致雄鼠Synapsin I、PSD95、NR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而BPA对雌鼠的记忆行为、突触形态、突触蛋白和受体蛋白均没有明显作用。以上结果提示长期B PA暴露性别特异性地影响成年小鼠的活动性和探究行为,损伤雄鼠的学习记忆,这些作用可能通过下调突触蛋白和NMDA受体的表达而负性影响突触结构可塑性,最终影响雄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13.
胡艳梅  张明  徐展  李毕琴 《心理学报》2013,45(2):127-138
通过两个实验验证了客体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的导向过程是灵活可控的; 与客体工作记忆内容匹配的刺激既可以捕获注意, 也可以被抑制。实验1通过操作匹配试验概率来诱发不同水平的抑制动机, 考察在客体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的导向作用中抑制动机的影响。匹配试验中有分心物与客体工作记忆内容相同。控制试验中所有搜索项目均与客体工作记忆内容不同。实验2保持实际匹配试验概率恒定, 仅通过改变指导语来调节抑制动机水平, 以排除练习的干扰。两实验结果均表明, 当抑制动机水平较低时, 匹配分心物会捕获注意; 而当抑制动机水平足够高时, 匹配分心物会被抑制。并且, 抑制动机水平的高低还会影响认知控制的效应量和时程。  相似文献   
114.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探讨欺骗机制和开发测谎技术中的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前者使用多种范式来考察假装失忆、故意错误及人际交互中的欺骗行为的认知和神经机制,而后者主要沿用传统的GKT和CQT范式检测欺骗行为。已有研究突显了前额叶和顶叶这些参与执行控制过程的脑区在欺骗中的核心作用,但基于这些脑区信号进行测谎时,得到的准确率不容乐观。未来研究应探索除执行控制过程外的欺骗的其它认知成分,尝试从"记忆痕迹"和"欺骗结果"等方面寻找测谎的新线索。并应揭示"欺骗特质"的神经基础,以启发"忠诚度"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5.
伤害回避是指个体对厌恶刺激信号做出强烈的反应,并学会被动地回避惩罚的一种倾向,这一倾向使得个体反复思考未来的结局,并谨慎小心地对待不确定情景中的事件,进而更有可能诱发情感障碍。伤害回避涉及的神经网络包括三个子网络,即额顶叶-前扣带皮层的连接、皮层-杏仁核的连接和白质通道的结构性连接,这三个子网络分别与羞怯感-易疲劳性、预期担心以及不确定环境中的害怕情绪有关。而其生物基础则包括单一基因多态性和基因多态间的交互作用。今后的研究应该集中在深化伤害回避神经网络与生物基础间的联合机制、研究三种及以上基因多态间的交互作用、考察其他因素对基因效应的调节作用、注重伤害回避四种亚型相关神经网络之间的连接、探讨5-HT4等其他几种5-羟色胺受体多态性与伤害回避的关系以及分析伤害回避内部机制在抗抑郁治疗中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6.
信念偏差效应是指人们已有的知识信念对逻辑推理的影响现象.对此,双加工理论认为这是由于信念偏向系统和逻辑分析系统之间的冲突所导致的.近年来,该理论得到来自认知神经科学证据的有力支持:一方面,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近红外光谱(NIRS)以及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等技术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右侧前额皮层与信念偏差抑制有关;另一方面,基于脑电(ERP)的研究表明,晚期正成分和晚期负成分可能参与了不同推理类型下信念偏差效应的认知加工.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工作记忆、不同加工阶段、推理前提本身可信度、实验分析、实验材料生态学效度以及思维训练等方面对信念偏差效应作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7.
协作抑制是指当人们在一个记忆小组中一起提取信息的时候,小组提取的信息总量比等量个体提取的信息总量要少.心理学研究者致力于从认知角度对该现象进行解释,主要的理论解释有提取策略破坏假说和提取抑制假说.前者认为小组成员的提取结果对组内其他成员的信息组织策略产生了干扰,导致小组的提取成绩低.而后者认为小组内成员的提取结果会抑制其他成员对非提取项目的表征,降低小组协作提取能力,出现协作抑制.本文对两种理论假说的提出背景,基本观点,证据支持及现有争论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于对两种机制的关键矛盾点进行区别性检验、对不同认知机制在不同条件下成立可靠性的检验以及通过对编码阶段进行操控来进一步考察协作抑制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18.
通货膨胀知觉是个体对通货膨胀的主观体验.通货膨胀知觉的认知机制主要体现在体验阶段和整合阶段.体验阶段主要涉及到个体对物价的感受性和记忆,整合阶段主要涉及到个体利用可得性启发式以及锚定和调整启发式完成对通货膨胀的最终估计.通货膨胀知觉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通货膨胀预期、框架效应、对价格公平性的认知、社会放大效应以及货币改革等.未来可以从通货膨胀知觉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神经机制、跨文化研究以及具有较高生态效度的测量指标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9.
相对稳定的负性认知特征会使个体容易发生抑郁,被称为抑郁认知易感性.文章总结并对比当前关于抑郁认知易感性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观点,提出从儿童发展早期开始研究认知易感性因素的必要性.接着回顾消极归因方式、功能失调态度和冗思这三种认知易感性因素在儿童期的表现及其前期心理特征,试图找到抑郁认知易感性在个体发展中的连续性.建议今后探讨认知易感性因素在不同年龄的发展特点,关注发展早期认知易感性因素的测量.  相似文献   
120.
厌腻感是指消费者对连续或过量消费同一产品或服务的效用感、享乐感或满意度下降, 负面感知逐步抑制正面感知的主观情绪体验。为缓解或防止厌腻感的产生, 消费者会采取品牌转换、多样化寻求、控制消费周期等行为, 因此厌腻感已成为企业或店铺培养顾客忠诚的主要障碍。国外文献分别从厌腻感的生成过程、功能反应、知觉状态和属性感知等方面, 划分厌腻类型; 剖析了厌腻感生成的享乐适应、边际效用递减、认知失调以及最佳刺激水平等理论原理及机理; 探讨了生理厌腻感和心理厌腻感生成的诱发因素及影响效应; 验证了外部因素和个体因素的调节作用; 同时探讨了消费者缓解或防止厌腻感的主要策略及行为反应。最后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思路、特点和不足进行了评述, 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