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0 毫秒
61.
(1)显通寺:在五台山台怀镇的中心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年间。内有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七处九会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其规模宏大,建筑庄严华丽是五台山  相似文献   
62.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比较TACE术+CIK组(治疗组)和TACE组(对照组)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表明,TACE术+CIK与TACE术比较安全有效.因此,TACE术联合自体CIK细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3.
上清派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魏晋时期,创始人相传为西晋女道士魏华存。该派以《上清经》、《黄庭经》、《真诰》等道书为主要经典,以存思、守神、行气、服食为主要修炼手段,对道学及中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魏晋时  相似文献   
64.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读者在记叙文阅读中是否对人物第一印象进行即时更新。实验1探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是否会根据第一印象建构人物特征情境模型。实验2探讨已经形成的人物特征情境模型是否会受最近印象的影响得以更新。实验3探讨在明确描述人物特征的情况下,读者是否仍然会更新人物特征情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记叙文阅读中,读者会对人物第一印象进行即时更新,表现出首因效应向近因效应的转化。  相似文献   
65.
全国首届“西方宗教哲学研讨会”于1999年7月27日至31日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举行。这次研讨会是山东大学哲学系会同全国外国哲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山东省哲学学会、山东师范大学政法系联合发起并举办的。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40多位学者,围绕“西方宗教哲学”的主题展开了坦诚而认真的讨论。在大会发言中,讨论热烈并形成争鸣之势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宗教哲学的涵义问题,二是宗教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三是哲学反思与宗教体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见于《论语·泰伯》篇,它与上下文都没什么内在的联系,所以蔡尚思先生在《孔子思想体系》一书中说:“乍看起来,这三句话有点没头没脑,因而注家有种种不同解释。”(见该书第132页)这很符合实际。一般认为,孔子在这里是说的人完成道德修养,成为仁人君子的完善过程。如是,诗、礼、乐当然也就是完成这个过程的手段。这种解释应该是有根据、有道理的,符合孔子以仁为核心的积极用世思想。不过我总觉得还有深层的东西未予批明,故而令人觉得“有点没头没脑”。我们为什么不能摆脱先儒的成见而另辟胜径呢?…  相似文献   
67.
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幽州作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重镇,佛教亦得到空前的发展,较为明显的标志如:房山石经的大规模开凿,佛寺的大量兴建,佛教宗派纷纷传入与流行,与各地佛教广泛交流等等,但是,从佛教思想的传播与发展的角度看,尤为突出的当推禅宗的传入及传播。禅宗约于唐朝安史之乱后传入幽州,在其后的发展中日渐壮大,禅德辈出,寺庙口众,并形成以今蓟县盘山为中心的传播基地,对当时幽州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笔者试就幽州禅宗的传入、发展及其影响略作考述,聊作引玉之砖,企盼方家指正!一、传播禅宗的两位…  相似文献   
68.
黄雪城 《天风》2006,(20):16-17
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启7:17)。经文:启7:9-17;21:3-4从古至今,从小到大,从平民百姓到伟大领袖等等,有谁没流过眼泪呢?然而一个人流泪并不完全代表他(她)就是正在哭,通常我们在大笑或者激愤时都有可能会流泪。但是落泪常常令人联想起的却是悲痛和忧伤。对于一  相似文献   
69.
藏传佛教造像题材分类及其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和 《法音》2001,(8):35-44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此后一直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而发展。千百年来,它在继承印度密教艺术的基础上,不断融入西藏本土的传统信仰和民族审美情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造像种类繁多、形象复杂多变是其最为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  藏传佛教以密教为主要特色,密教在宗教实践中主张“即事而真”,提倡以佛陀、菩萨和祖师等为本尊作相应修行而达到与佛教真理的契合,这一旨趣正是影响藏传佛教造像艺术题材众多、造型各异的根本原因。因为按照密教的观点,若要修行,必先造像,所以大量造像相应出现;而修行者根机不同,…  相似文献   
70.
一他人不是作为客体或对象向我显现 ,这个说法 ,并不只意味着我不把另一人作为我支配的一个东西、一个“某物” ,而且还主张 ,在我自身与他者们 (theothers)、我与某人之间建立的原初关系不能被不恰当地说成是占有、把握和受制于客体的认知行为。这个被假定是外在的客体实际上已经被我包含了 :因此内在和超越的含糊身份也已经被我包含了。与他者们的关系正是这种含糊性和唯心主义哲学的老传统的终结。在这种唯心主义老传统中 ,语言的出现只是一个辅助因素、一种手段 ,通过它使严格说来是发生在我们内部的事情让外人知晓 ,或者是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