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41.
同一事件的视听成分即使同时发生, 由于两种信息的物理传播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 大脑知觉到它们的时刻仍会存在一定的延迟。时间再校准指大脑可以最小化并适应这段时间延迟的现象。本研究采用“适应—测验”范式, 在适应阶段连续给被试呈现视觉先于听觉或听觉先于视觉128ms的刺激对, 在测验阶段以时序判断任务来测量被试此时主观同时点的变化。通过操纵适应及新异视听刺激对(即适应客体与新异客体)在测验阶段出现的空间位置, 探索空间与客体因素对视听时间再校准的影响。结果发现, 当适应客体出现于适应空间时, 主观同时点显著偏向了时间延迟的方向; 同样显著或边缘显著的主观同时点偏移还发生于适应客体出现于未适应空间时, 以及新异客体出现于适应空间时。研究表明, 视听时间再校准在不同空间中的表现取决于适应空间与适应客体的联合或独立作用。  相似文献   
42.
采用R/K判断任务,探讨来自母亲、好朋友、不熟悉同学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结果发现:33名12~14岁青少年在总再认率和"记得"指标上,母亲加工条件和好朋友加工条件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实验一);32名15~17岁青少年,在总再认率上,母亲加工条件和好朋友加工条件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但在"记得"指标上,好朋友、母亲、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呈显著递减趋势(实验二).两项实验表明来自亲疏关系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存在记忆优势效应;青少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优势效应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3.
毕翠华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1952-1961
非时间信息加工与时间加工的关系是复杂的, 存在双向干扰或单向干扰, 结果的不一致与任务所需的注意资源及工作记忆都有关。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在时间加工中起主要作用, 同时进行的非时间任务对中央执行功能的需求越多, 两种任务之间的干扰程度越大。语言环和视空间模板对时间加工的影响与非时间信息的类型有关。工作记忆作为一个整体以工作记忆容量为指标, 计时成绩也表现出与工作记忆容量有关的年龄、智力等方面的差异。时间加工和工作记忆在额叶、顶叶、基底神经节等皮质存在共同的神经机制。未来应该丰富工作记忆的研究内容, 结合时间加工的分段性探讨工作记忆影响时间加工的具体进程及神经机制, 并力求在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44.
关于安慰剂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莹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8,31(1):214-217,252
安慰剂效应是指由安慰剂所引起的可观察的行为.本文讨论了安慰剂效应的确切定义,安慰剂效应的强度差异,以及临床背景、患者的人格特质、安慰剂的特征和医患关系等因素对安慰剂效应的影响.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安慰剂效应通过期待和条件作用产生.近期的一个研究热点是疼痛和帕金森氏症背景下期待引起的安慰剂效应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45.
以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项目为基础,经由大学生、高中生和初中生自己的挑选,编制出了探索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结构的<大学生问卷>、<高中生问卷>、<初中生问卷>和<青少年学生问卷>.分别对大学生、高中生和初中生进行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发现:①<大学生问卷>、<初中生问卷>与<青少年学生问卷>显示的自立人格都为个人责任(坚韧严谨)、个人主动(追求卓越)、人际开放(宽容随和)和人际主动(积极活跃);②<高中生问卷>显示的自立人格包括个人主动(追求卓越)、人际主动(积极活跃)、人际开放(宽容随和)、人际责任(坦诚记恩)和个人责任(坚韧严谨).最后,对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特质的分领域聚焦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6.
面孔识别异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红升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8,31(6):1450-1453
异族效应是面孔识别过程中一种非常稳定的现象,表现为对本族面孔的识别与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异族面孔.脑成像研究也证实了这两类面孔在神经表征上的差异.关于该效应主要有知觉经验说与社会分类说两种理论解释,但围绕着其心理机制仍然存在着很多争议然,未来的研究需要考虑族群认同等社会-人格因素对于异族效应的影响,并注意考察本族面孔与异族面孔有提取阶段可能存在的神经活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7.
大学生的自立人格与现实问题解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自立人格能否影响其现实问题解决的质量,对个人/人际高低分组的共30名大学生进行了现实问题解决访谈,结果发现:个人/人际自立高分组被试在访谈中解决个人/人际问题的质量显著高于低分组。为了探索自立人格与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使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和《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调查问卷》对101名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自立人格的多个维度都与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维度有显著相关,自立人格的多个相关维度是日常问题解决相关能力的有效预测变量。两个研究的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自立人格利于个体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自立人格包含或涉及个体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素。此外,自立人格影响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的具体特点和机制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8.
时间加工与空间距离加工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在空距离–空时距以及动物的研究中, 时间加工影响空间距离加工, 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 两者相互影响, 存在对称的干扰, 这种关系与注意和记忆有关。另一种是在实距离–实时距中, 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 而时间加工不受空间距离加工的影响, 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之间具有不对称的干扰。时空关系的不对称与隐喻理论、人们的感知运动经验和时空信息的显著性有关。神经机制上, 右顶叶皮质、侧顶内区、左顶叶皮质、小脑、前额等参与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 但两种加工涉及到的神经机制也有部分差异。未来可以从时间加工的分段性、不同条件下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的心理机制以及脑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9.
身份凸显性:启动自我的开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意识到自己特定的身份时, 个人往往在这个身份的框架内来感知周围的世界。身份凸显性指特定身份在社会情境中启动的可能性。相关研究者分别从人格, 自我归类和社会建构的角度来认识身份凸显性, 它与自我概念整合存在紧密关系。身份凸显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身份承诺水平, 情绪, 群体规模和地位, 以及情境中相关线索的优势水平。另外, 阐述了几个抑制或干扰身份凸显性的策略:去类别化、再类别化和次类别化。未来研究需关注不同水平身份如何相互作用, 自我概念整合, 从社会构建的角度探索抑制或干扰身份凸显性的策略, 以及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50.
随着心理无意识研究在记忆、学习和思维等领域的兴起,内隐时间认知也逐步成为时间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探究内隐时间认知的四种方法:分离范式、序列学习范式、表征动量范式和计时分布相关范式,指出内隐时间认知实验范式在无意识时间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中的研究也是有相当前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