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陈丽君  郑雪 《心理学报》2014,46(3):367-384
在潜藏式与矛盾式两类问题发现情境中, 以眼动仪为研究工具, 问题发现能力高与低的大学生各20名为被试, 探讨大学生在问题发现总体和4个兴趣区中的眼动特征及其与发现问题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不同能力大学生在不同情境及其兴趣区中的问题发现差异, 能够体现在眼动指标上。回视是反映问题发现能力的敏感指标。回视次数和发现问题数量与质量之间的正相关, 以及在高能力组学生上的优势, 体现了信息的联系和整合性加工在问题发现中具有积极意义。(2)潜藏式问题发现中, 个体平均注视时间更长, 反映其认知加工难度更大。在提供重要信息的区域, 被试会投入更多精力, 表现为在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瞳孔直径大小等指标的上升。(3)眼睛注视区域与发现问题区域间存在对应关系, 显示出“眼随心动”现象。在问题发现的最初和最终阶段, 被试都会出现跨区信息搜寻行为, 分别代表了对问题线索的寻找和最后的检查评估。高能力被试在每个稳定注视阶段的注视时间更短, 这种信息转换的灵活性体现出其信息加工上的优势。动态眼动轨迹分析揭示了单个静态指标难以反映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72.
文化常模和目标调节模型:两种幸福感文化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生活质量这一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期,主观幸福感(SWB)的研究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近年来,幸福感属性中的文化差异引起了跨文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文章通过比较SWB跨文化研究中新近出现的两个理论模型——文化常模模型和目标调节模型,探讨了文化在SWB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情绪性幸福感和生活意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与应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24名大学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总的来说,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更多地权变于道德原则,在应对方式的使用频度上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合理化、退避、自责。在人际接纳权变性以及解决问题和退避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在控制了自我价值感的情况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人际接纳权变性能够负向预测解决问题,正向预测求助、自责、退避、幻想;而个人目标权变性能负向预测解决问题、求助,正向预测自责;道德原则权变性正向预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4.
采用中国人人格形容词评定量表(简式)对985名成年汉族和207名纳西族被试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汉族的人格结构模型符合“大七人格结构模型”,而纳西族则不符合。纳西族在“外向活跃”、“严谨自制”、“温顺随和”、“淡泊诚信”等四个人格结构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汉族。  相似文献   
75.
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量表法以30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包括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关系.(1)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自尊和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两两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自尊和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2)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社会支持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自尊在社会支持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起到了中介作用.(3)EQS5.7b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自尊是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影响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76.
李艳华  郑雪 《心理学动态》2001,9(3):232-236
章主要介绍德国心理学家Jutta Heckhausen和Richard Schulz的摔制能力终生发展论。该理论的基础是:将控制能力看作由初级控制(PrimaryContr01)、次级控制(Secondary Control)构成的双进程结构;并且根据3个维度(初级-次级,功能-功能失调,真实-虚幻)把与控制力有关的行为进行分类;控制能力的发展是初级、次级控制不断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77.
运用故事情境的临床访谈方法,本研究考察了4岁和6岁儿童在亲社会情境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在亲社会道德情境中,年幼儿童倾向于判断行为者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年长儿童则作出积极的情绪判断;(2)在归因定向中,4岁儿童以结果定向为主,6岁儿童出现了由结果定向到道德定向的过渡;(3)亲社会情境的类型不影响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4)在观点采择任务中,甚至4岁儿童也能对自己的情绪体验作出合乎道德准则的判断和归因。  相似文献   
78.
在潜藏式与矛盾式情境两类问题发现任务中,采用出声思维的方法研究问题发现能力高与低两类各10名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内部认知活动。利用问题行为图技术进行个案分析,着重考察大学生在知识状态、思维操作及问题行为图等方面的表现。基于加工性质把知识编码为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基于信息来源编码为情境、内部和推断信息;基于思维关联与转换,把思维操作编码为独立、横向、纵向与元认知思维。研究表明:(1)问题发现中,在内部信息、纵向思维以及纵横交错型行为图的使用频次上,潜藏情境高于矛盾情境;在情境信息、横向思维以及横向平行和横向归纳型行为图的使用频次上,矛盾情境高于潜藏情境。(2)高低能力组被试在知识状态、思维操作与问题行为图的使用上差异均不显著,可能是由于上述方面涉及问题发现的基本认知过程和思维规律,具有普遍性特征。  相似文献   
79.
熊红星  郑雪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8):1214-1223
优柔寡断是跨领域地长期体验到决策困难的一般倾向, 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决策和发展的很多方面产生影响, 近年来成为职业生涯心理学中的研究热点。与优柔寡断相关的概念较多, 有必要探讨它们的中文翻译及其在生涯决策领域相关概念体系中的位置。在整理分析了优柔寡断的特点、理论解释、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后, 提出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是:优柔寡断的结构, 其在动态情境下对决策的影响, 其前因变量研究和纵向研究。  相似文献   
80.
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的修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林  郑雪  王雁飞 《应用心理学》2008,14(3):249-254,268
以情感二维结构理论为基础,对Watson等(1988)编制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进行了修订。收集了几种主要的情感环丛模型中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项目后,用专家评定法剔除了不属于情绪描述词的项目,并用问卷法考察了这些情感体验的典型性,试测后确定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项目各9项构成最终量表。最后用自评、同伴评价和认知测量法对量表的心理测量学属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修订后的PANAS中各项目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是情感幸福感有效和可靠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