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2004年6月,我国一些著名的伦理学学者在北京集会。就申请第八次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在中国召开作了磋商。会议首先由邱仁宗教授就有关问题作了说明,经过充分讨论,一致同意向国际生命伦理学联合会提出申请,并成立了以彭瑞骢、何庆澧教授为名誉主席,邱仁宗为主席,李本富、杜治政、翟晓梅、倪慧芳教授为副主席的申办委员会。  相似文献   
52.
人类基因工程和对未来时代的责任(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邱仁宗基因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基因工程(或基因治疗)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行动影响未来世代的一个例证。在我们讨论基因工程的伦理问题以前,应该首先讨论我们为什么和怎样利用遗传学知识,...  相似文献   
53.
人类基因组研究与遗传学的历史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18届国际遗传学大会达成的八点共识对于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也指明了在遗传学及其应用问题上不同文化之间如何解决它们之间分歧的最佳途径。纳粹德国的优生实践和前苏联李森科学派的兴衰都给我们留下了不可忘记的教训。围绕中国母婴保健法的争论反映了科学、伦理和政策的交叉。我们的基因组研究和遗传服务是为了增进个人的健康和促进家庭的幸福,而不能也不应以减少残疾人口为目标。在基因组研究和遗传服务中  相似文献   
54.
二十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愈来愈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对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因此陆续产生了一批以自然科学的各个侧面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如:科学学、科学逻辑学、科学创造的心理学、科学方法论,等等。其中的科学方法论,因为它在攻  相似文献   
55.
利用死刑犯处决后的器官供移植在伦理学上能否得到辩护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一种做法推行以后,也许由于惯性的缘故,人们往往不再对它进行反思,即使有人对它进行质疑,第一反应也往往倾向于对它进行辩护,而不想另辟蹊径。尽管有可能另辟的蹊径比现行的惯例更好,当然“范式”的转换未免会带来一些不便或麻烦。这种心理状态也许是“人性”使然吧...  相似文献   
56.
这次出国访问时间较长,共计1年8个半月,访问了美国、英国、德国三个国家。先后在乔治城大学肯尼迪伦理学研究所及哲学系、威斯康辛大学医学伦理学中心及哲学系和牛津王后学院进行了学术访问。还去德国参加了两次学术会议。另外还应邀在英美十一所学校作了有关生命伦理学和科学哲学的讲演,参加了六次国际双边的会议,与近百名学者进行了交谈。现将一些学术活动中涉及到库恩、波普、维特根斯坦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库恩  相似文献   
57.
脆弱性:科学技术伦理学的一项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保护脆弱者是儒家大同社会的一个特点.孔子说:在"大同"社会中,"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子路问孔子:"愿问子之志",孔子回答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孟武伯问孝,孔子说:"父母惟其疾之忧."[3]儒家对于脆弱者义务的承诺蕴含在儒家关于"仁"的概念之中.  相似文献   
58.
医患关系严重恶化的症结在哪里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论证了医患关系的信托性质,讨论了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批驳了对医患关系恶化原因的错误意见,探讨了解释医患关系恶化的“烂苹果”和“烂筐”理论,认为缓和医患关系必须对将医院医生收入与病人交费挂钩的一系列政策进行调整,并对目前的律法主义倾向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59.
哈贝马斯关于基因技术应用的人性论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对自身生命过程的干预和控制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也对人的尊严和价值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在新的情势下,怎样利用技术才能避免伤害,体现尊重人的精神?哈贝马斯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每个人只有将自己看作是人类当中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人种当中的一个份子,才能避免对其他生命控制和操纵,才能避免对待他人的工具化态度。只有从人类学的广阔视野出发,变人与人之间的主客体关系为主体间性关系,才能深刻理解生命伦理学尊重原则的哲学基础和人文内涵,从而为技术的道德化使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 ,人类研究的伦理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美国 ,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发生了在基因治疗和其他人类研究中致人死亡的不良事件。我国有关人员对人类研究的关注也在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人类研究的方法论和伦理学加以探讨。一、人类研究的历史和教训人类研究 (humanresearch)过去曾称为“人体实验”或“人体研究”。术语的改变是为了使研究者不仅仅去关注参与研究人的身体 ,而是将他们看作一个生物—心理—社会实体 ,具有信念、价值、理想的个体。研究是在广义上理解的 ,它可包括观察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