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沈政  肖健  王立华  林庶芝 《心理学报》1982,15(2):129-134
迄今为止,激光在脑研究和临床应用上,主要是利用高功率激光做为手术刀、激光武器及其防护等方面。即使在这方面、由于激光辐照的穿透力很小,限制了它的应用。对于它们的基础研究多见为皮肤和血液肝脏细胞和神经细胞生理生化指标的改  相似文献   
22.
范照  沈政 《心理科学》1998,21(6):515-519
如果要走出人工智能在感知觉领域的困境.就必须认识到人类特有的受生物现实约束的认知特点。综合分析各种证据表明,知觉和客体识别的本质不是分析千差万别的局部特征,而是提取环境中的大范围不变量(早期为拓扑特性检测),形成并存贮一定原型表征;颞叶皮层在灵长类这种不变性知觉和原型表征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熟悉人嗓声识别的事件相关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8名被试在识别熟悉人嗓声和辨别陌生人嗓声过程中的事件相关电位,熟悉人和陌生人的发音方式有两种:Pa 和Ba,并且以三种不同的概率呈现:1:2、1:1和2:1。结果发现,熟悉嗓声诱发的N100和P200波的潜伏期较长,波幅较小,发音Ba 比Pa 能更有效地诱发事件相关电位,而且事件相关电位对熟悉人嗓声的反应更灵敏.  相似文献   
24.
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政   《心理科学进展》1991,9(2):7-10
本文分析了心理学、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势,认为当代人工神经网络研究虽然克服了传统人工智能研究中黑箱方法学的弱点,但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和Hebb神经元群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模拟研究不可能赋予机器以人类高级智能活动。本文概括了八十年代以来脑科学在各个层次研究中的新进展,并预言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结合在九十年代的新局面,希望从事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专家们打破脑研究中层次分野格局,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大协作,打破当前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框架,为智能化计算机发展别开局面。  相似文献   
25.
林庶芝  沈政 《心理学报》1991,24(4):78-83
该项工作研究了21名女大学生和研究生鉴别两个陌生人的噪声时,六个脑区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结果表明,双音节语义嗓声的鉴别更易引起明显的ERPs变化;两个陌生人嗓声不等概率呈现,较等概率呈现更易引起明显的ERPs变化。在单音节嗓声鉴别中,在左额区引起N200波波幅增高;而在右颞区引起P300波潜伏期的增长。在双音节语义嗓声鉴别中,除右顶叶外在其它五个脑区引起P300波波幅增高,在右额区引起P300波潜伏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6.
近年发展起来的正电子发射层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一种对人类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的新技术。虽然在理论上,它可能测定脑内很多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