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去河北师范大学参加一个考试,住在同学的公寓里。同学住六楼,后来我发现每层楼道口上有一句话,感受颇深,便记了下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42.
工具理性极度扩张,政治的价值理性被忽略,政治生活被非生活化,人们在政治生活中也失去了最初所寻求的自身价值和意义,对政治本真的理解也出现了“空心化”、“曲解化”.“政者,正也”将“正”作为“政”的本质特征和存在的合法性依据,寻求政治的本真;“正己”和“正名”则成为实现正政的前提和基本的方式.  相似文献   
43.
论知识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由知识经济而带来的知识管理同样面临种种风险 ,道德风险就是其中之一。道德风险是一种本质性风险而非过程性风险 ,不但缘于道德自身的不确定性 ,也缘于知识价值本身的不确定性。要消解知识管理中的道德风险 ,必须对知识进行道德规制 ,使知识内容、知识主体、知识传播都符合德性要求  相似文献   
44.
唐凯麟教授 5 4万字的大作《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细细读来 ,生出许多感受。客观而言 ,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 ,但如何形成有中国特点的现代伦理学却还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唐凯麟教授在这方面进入了深入的探索。伦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其根基在于生活 ,也只有源于生活的伦理学 ,才是有生命力的伦理学 ,中国现代伦理学的源泉也只能是中国现代的社会生活。唐教授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较早研究伦理学的学者之一 ,《伦理大思路》可说是他对自己近二十年来伦…  相似文献   
4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土壤,集中表达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原则和人类普遍的道德观念,是构建道德规范体系的根本导向。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是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的具体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道德合理性。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为核心价值观认同铺筑了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历史条件,道德规范体系也必定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应以"人道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根本原则,以"发展、公正、共享、和谐"为核心理念,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规范,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特殊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46.
政治文明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明不是一种孤立的明,它与道德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有着共同的契合机制和互补机制;从西方政治明的发展来看,始终没有离开理性主义、制度主义、个体主义等伦理精神;政治要真正实现明,必须使政治意识要宽容、政治制度的制衡、政治行为要有序。  相似文献   
47.
宗教伦理对日常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影响,是韦伯宗教社会学的研究主题。这一研究主题体现在类型学研究和个案研究等两个方面。个案研究以往在国内受到较多重视,而对其类型学则较少涉及。  相似文献   
48.
最近,参加了一次上级领导部门组织的一次经济理论考试。其中有几道试题,使我很伤脑筋,不知如何作答才好。1.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经济规律有哪些?这道题究竟是要受试者回答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的特有经济规律还是回答在社会主义社会起作用的主要经济规律呢?面对试题,受试者无法判断清楚出题者的用意,只好靠碰运气来作回答。2.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以——为主,以——为辅。这道填空题可以有各种答案。例如:可回答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以个体经济为辅;可回答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等等。出题者认为,这道题的标准答案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以  相似文献   
49.
所论道德的预测功能,是指通过未来道德价值目标的理性确证、指明社会道德发展的美好前景、促使人们的道德行为方式从“现有”向“应有”转化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视道德为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的规范性、约束性被视为道德的唯一本质特征,而忽视甚至否定了具有预测性质的道德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0.
揭示人性有哲学、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等多重维度,但从道德上考究人性即关于人性善恶问题的讨论是主流;道德与人性的关系集中表现为人性决定道德还是道德决定人性的问题,决定道德的利益不过是人性的体现,而人性的善恶又以利益的取舍为标准,如果我们认同由伦理入道德的分析进路,那么人性就构成道德的"第二土壤";但人性又是欲望与情感的总和,利益只不过是人的欲望的现实化,就此而言,人性又构成道德的"第一土壤";因此,基于真实人性的道德学应该破除人性要素的二元对立思维,从人性的完整性、客观性出发,为正当与善提供坚实的人性基础,为"完整的人"和"自由的人"的实现提供道义支撑,真正使道德成为人的道德,而不是道德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