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方广锠 《法音》2007,(10):17-18
今年国家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决定对全国古籍及其保护情况作全面普查、建立珍贵古籍名录、加强古籍书库标准化建设、加强古籍修复、培养高水平古籍工作人才,使我国古籍得到全面保护。这一计划的启动,令人兴奋。这些年,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成果越来越多,这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方广锠先生的“印度佛教讲座”已经在本刊连载了一年多。到上一期为止,方先生着眼于纵向地表述了印度佛教得以产生的文化土壤、历史背景、社会根源,至此,本讲座已经转到了佛教的思想内容上来。方先生的本期来稿,跳出了历史叙述的路子,他想向我们介绍佛教的世界观和宇宙论。当然,这是现代人对于佛教理论的一种解读。要以佛教自己的话说,她只是导人除生死惑的学问,戒定慧三学才是她的组织结构。但我们既然生当此世,透过一种西学的方法论眼镜来看待理性层面的佛教,也还是必要的吧。  相似文献   
13.
第三节 初期佛教的分期 为了对初期佛教作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有必要将它进一步划分为几个阶段。 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是日本学者中村元。他主张在初期佛教中划分出一个“最初期佛教”,称这是释迦牟尼及其直传弟子的时代。我们知道,在现存的佛教典籍中,究竟那些典籍才是初期佛教时产生的,这是佛教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金陵刻经处与方册本藏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陵刻经处与方册本藏经方广在1997年纪念金陵刻经处成立13O周年的学术讨论会上,我递交过一篇名为《杨文会的编藏思想》的论文,其中谈到金陵刻经处所刻经书的装帧。但限于篇幅,仅寥寥数语,称:“杨文会评论《嘉兴藏》说:‘明紫柏尊者以方册代梵荚①,阅者便之...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中国佛教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广錩 《法音》2001,(9):15-25
一 《中国佛教文化大观》这个选题是199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江溶、刘方等先生提出的。经该社上报后,被列为新闻出版署“八五”重点规划“中国文化大观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具体操作则由我与袁坚同志主持,并在1990年至1994年之间,组织了三十余位学者集体撰著而成。最近,江溶先生打来电话,通知说《中国佛教文化大观》将于2000年上半年内出版。并提出:虽在1994年撰著完成时我曾经为该书写过一篇《定位与坐标》,作为跋文,但距今已经六年。值此世纪之交,希望我再写一篇跋文,对中国佛教的将来作一番展望。 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  相似文献   
16.
佛教的产生固然离不开公元前六、五世纪印度的客观社会环境,但也离不开释迦牟尼个人的创教努力。释迦牟尼因创立了流传世界广大地区,影响后代亿万人民的佛教而不朽。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9年第9期刊登了杨曾文先生的《关于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所藏日本天平十二年一件写经文书的初步考察》一文。杨曾文先生在文中介绍了日本藤原氏光明皇后施写天平写经的产生背景,提到1998年5月曾在北京图书馆(现改名为国家图书馆)看到的一件日本天平写...  相似文献   
18.
迦毗罗卫何处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迦毗罗卫城是释迦牟尼的故乡。它座落在喜玛托雅山南麓,是释迦族聚居的古迦毗罗卫国的首都。释迦牟尼是该国净饭王的太子,本名乔答摩。他出家成佛后,别人尊敬他,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准备降世前,从兜牢天下视大地,发现了迦毗罗卫这一美丽、富饶、庄严、神圣的地方,于是化身为六牙白象,使净饭王的摩耶夫人感梦成孕。临产前,摩  相似文献   
19.
方广锠 《法音》2006,(10):11-15
玄奘法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佛教理论家、翻译家。他对中国佛教、中国文化乃至亚洲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鲁迅曾称玄奘这样的优秀人物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本文拟仅就玄奘提出的“五种不翻”略述己见。一、“五种不翻”的出处根据目前所得资料,近代以来,我国最早对玄奘“五种不翻”进行研究的是梁启超。他在《佛典之翻译》一文中指出:“翻译之事,遣词既不易,定名尤最难。全采原音,则几同不译。易以汉语,则内容所含之义,差之毫厘,即谬以千里。折衷两者,最费苦心。”[1]然后举鸠摩罗什、玄奘为例说明之。其中关于玄奘的文字如下:而奘公亦谓:“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汉文大藏经从古到今的编藏理路作了简单梳理,指出古代编藏主要出于宗教目的。日本《大正藏》的编纂,体现了大藏经从宗教性向学术性的演变。而大陆《中华藏》的编纂,则进一步将大文化理念引进大藏经的编藏实践。文章最后对目前编藏工作的开展提出个人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