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铜镜是我国古代玻璃传入以前比较常用的一种生活用具,主要用于照面和佩饰以及道教术士的法器等。透光镜和其它古镜一样都是用铜、锡、铅合铸而成,本无透光之理,只是根据有的铜镜承日照之,镜背花纹透影在壁的现象而定名,国外有人还称之为“魔镜”,民间俗称为“照妖镜”。这种镜经过探索和研究,目前已基本上掌握了铸造技术,上海、西安、河南等地已复制出绚丽多彩的透光宝镜。但是,在我国古代,最先研究和掌握而且始终秘而不传的这种铸造工艺则是当时的道教术士。  相似文献   
42.
人类是一种追求仪式的物种,日常生活中处处可寻仪式的踪迹。仪式是指一系列正式的、具有可重复模式、表达价值和意义的行为活动,这些行为动作通常不具备直接的工具性目的。仪式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回忆法和情境任务法两类。情绪路径和认知路径是仪式形成的心理机制。基于五类理论视角——进化理论、具身认知理论、互动仪式链理论、学习理论和社会控制理论,仪式既给个体带来情绪抚慰、认知恢复与人际关系和谐,还给群体传递规范和文化。仪式的未来研究应澄清操作性定义、关注本土研究、明确双刃影响效应、丰富研究范式、探讨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43.
严胜英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72-73
近现代人间佛教运动始于太虚法师。在他所处的时代,政局动荡、战乱频仍,加上此时佛教义学式微、教理不清,佛教发展出现隐忧。太虚法师在敏锐地观察后,主动顺应现代大潮,提出人间佛教的主张,开佛教改革之先河,尤其是数次出访国外后视野大开,成为改写中国近现代佛教史的佛教领袖之一。  相似文献   
44.
逻辑经验主义的社会科学哲学常常受到忽略,但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早期逻辑经验主义者中,其核心成员纽拉特致力于社会科学元理论研究,并提出了物理主义的社会科学思想。像逻辑经验主义一样,纽拉特也主张科学统一,但他提出的百科全书式的统一思想,其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一元论框架的统一科学观,反对把社会科学规律还原为物理学规律,也反对方法论个人主义,并从说明原则的类型上论证了社会科学律则的不可还原性。纽拉特的非还原物理主义思想并不要求社会科学能像自然科学那样来运作,社会科学实践中存有大量不可预见的现象。当然这既没有导致经验社会科学终结,也没有导致科学统一理想终结,而是表明正统逻辑经验主义的形式主义科学说明以及科学统一的复杂等级观念并无多大意义。门格尔、考夫曼和齐塞尔这些逻辑经验主义的边缘成员,与纽拉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深刻分歧,他们之间在对社会科学本质理解上存在的争议推动了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J.洛克英  李季璇 《世界哲学》2012,(1):120-136,161
这里,洛克讨论了两个主题:是否有自然法?如何认识自然法?经验向人类表明,如果没有自然法,则无良心、善恶之分,甚至不会有人类社会的存在。但是,如果的确有自然法,又何以并非人人受其约束?这表明自然法绝非人人知晓的天赋观念。显然也不可能经由传统、教育和普遍同意来获得自然法的知识,因为传统、权威学说千差万别。所以,在洛克看来,人唯有依凭其本性,即感觉经验与理性这两种天赋能力的共同指引获得自然法的知识,它之普遍性寓于共同的人性中,即寓于洛克所认为的人之共有的感觉经验与理性领悟中。而对如何认识自然法的论述也初步表达了其经验知识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46.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基础指的是引领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它是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观体系的内核和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观基础的构建,从理论上说就是要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什么"这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它的构建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对立。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基础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幸福和环境正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7.
编写哲学教科书自然要考虑、说明和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和功能。为此,当前考虑和研究以下几个问题,我认为很有必要。一、哲学和社会主义恩格斯曾经指出:现代的唯物主义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其理论终结的。大家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系列著作中直接论述了唯物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学说产生、发展的关系,论述了现代唯物主义的发展怎样导致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编写教科书不能不论证和体现这一“理论终结”。这也是说,作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发挥自己的政治的意识形态功能。不仅如此。现在社会主义已经不仅是一种理论学说,而是有几十年历史实践的现实。现实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经验。为了向前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就要正确地总结这两方面的经验,而最根本的总结必然是从哲学理论上的总结。也只有从哲  相似文献   
48.
一 《李达文集》第一卷就要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部文集是由李其驹、陶德麟等同志编辑的,将由人民出版社分为四卷,陆续出版。 出版《李达文集》是很有意义的。李达同志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他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工作的时间很长,留下的著作很多。李达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在  相似文献   
49.
“科学认识的逻辑”,或者简单地说“科学的逻辑”,乃是研究运用逻辑手段和方法去进行科学认识的哲学学科。在研究科学认识逻辑的许多问题的时候,除辩证逻辑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顺利地运用形式逻辑的手段。本文就是专门研究这些问题的。现代的形式逻辑就其广义而言,包括两种研究:第一,研究形式逻辑本身的工具及在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各种演算;第二,研究如何运用“纯粹的”形式逻辑中所制定的逻辑工具去分析科学知识。这种研究,即所谓的“应用”逻辑,构成“科学的逻辑”。必须强调指出,“科学的逻辑”在这个意义上与科学的方法论密切联系着,并且在科学认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众所周知,病毒感染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均有严重影响,如AIDS,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药物和疗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出反义技术抗病毒基因治疗———一种很有希望的治疗技术。这一技术是以病毒基因结构及其产物功能的辩证关系为基石,将随着病毒基因结构及其产物功能的辩证关系的深入研究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