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在元旦刚过、春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举办一次心理科学与文化建设的论坛(或者称研讨会),请来各位专家,就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各抒己见.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研讨会,将来逐渐形成一个机制或者一个平台,以便使我国心理学界在面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时,能够相互交流、彼此沟通.  相似文献   
12.
儿童的检测时与智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正奎  施建农  程黎 《心理学报》2003,35(6):823-829
采用三种视觉检测时任务,考察了儿童的检测时的特点以及儿童的检测时与智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检测时有逐步减小的趋势;儿童的检测时依赖于加工任务的类型。儿童的检测时与智力测验分数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负相关,并且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受加工任务和年龄因素的影响;与检测时快的儿童组相比,检测时慢组的检测时能够更好预测其智力测验分数。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灾害多发的国家, 重大灾害事件不仅导致人民巨大的生命伤亡和经济财产的损失, 而且也给亲历灾害的幸存者带来了严重的个体、家庭和集体的心理创伤。本文重点回顾了5·12汶川大地震以来, 我国研究者在灾后心理创伤领域内的研究进展, 包括灾后心理创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灾后心理创伤的行为特征、认知功能变化、免疫功能变化以及灾后社会群体心理与行为表现与特征。同时, 分析了我国未来灾后心理与行为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研究旨在探讨失独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潜在类别及相关因素,分析不同类别失独父母心理韧性的差异。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CL-5)、心理韧性量表对385名失独父母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失独父母PTSD症状存在三种潜在类别:PTSD高症状组(30%)、PTSD中度症状组(38%)、PTSD低症状组(32%)。(2)相比PTSD低症状组而言,PTSD高或中度症状组有显著的年龄和失独年限效应,PTSD高症状组中年龄≤60岁、失独年限<10年的人群所占比例较高;PTSD中度症状组的年龄≤60岁的人群所占比例更高。(3)PTSD高症状组心理韧性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应及时关注和干预小于60岁、失独年限<10年和低心理韧性的失独群体。  相似文献   
15.
灾后心理援助的组织与实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根据汶川震后心理援助的工作实践和经验积累,提出灾后心理援助应当从警戒期、抵抗期和衰竭期(时间维度)和灾难中心、周边地区、非灾区(空间维度)构建工作框架,针对重灾区的应激阶段、灾难周边地区的应激阶段、非灾区的应激阶段、重灾区的冲击阶段、灾难周边地区的冲击阶段、灾区的重建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援助。总目标是通过在灾区建立心理援助工作的长期机制,降低受灾群众的心理创伤程度,激发内在潜能,增进面对灾难和挫折的能力,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帮助其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促进个体顺利完成心理重建。此外,对心理援助工作的原则、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心理援助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8—12岁超常与常态儿童的检测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者采用两种视觉检测时任务,比较了8至12岁超常和常态儿童的检测时发展变化特点。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超常组和常态组儿童的检测时都呈现出逐步减小的趋势,并且对于不同任务的检测时,两组儿童的发展速度不同,但均未表现出性别差异;在不同的年龄段和检测时任务中,超常组儿童的检测时均显著地快于常态组儿童。通过对两组儿童的检测时发展速率的比较还发现,儿童的检测时发展基本上不受学校知识或经验的影响。另外,两组儿童的检测时和智力测验分数之间都有中等程度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时间:2006年11月22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主办:中国心理学会承办:北京心理学会、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人员:张侃、杨玉芳、荆其城、林仲贤、陈永明、林崇德、乐国安、王登峰、傅小兰、许燕、周晓林、王二平、苏彦捷、崔耀、孙向红、高文斌、刘正奎、李扬杨玉芳(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促进心理和谐”。今天研讨会的主题就是“促进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下面请大家围绕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探讨中国心理学怎样更好地为…  相似文献   
18.
梁一鸣  郑昊  刘正奎 《心理学报》2020,52(11):1301-1312
本研究借助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演化规律。以经历汶川地震的19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在灾后4、29、40和52个月对其PTSD症状进行了历时4年的追踪测量。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闪回的中心性一直较高,而其他高中心性的症状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侵入性想法和创伤线索引发生理性反应的中心性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线索引发情感反应和未来无望的中心性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本研究拓宽了学界对儿童PTSD症状学的认识, 并为建立灾后阶段性干预模式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