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田花  刘昌 《心理科学进展》2008,16(6):862-867
有关问题大小效应的加工机制存在两类不同的解释。初期的提取理论认为,问题大小效应是由算术知识的储存表征的各种特征所决定的。后期研究开始关注如计数、分解这样的非提取策略在问题大小效应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大问题任务中更低的提取效率和非提取加工效率以及更多采用非提取策略都会造成算术任务的问题大小效应。由于加法和减法中使用的各种加工策略的比重不同,所以表现为不同形式的问题大小效应。今后研究应该考虑采用不同的研究手段,并统一划分大问题和小问题的标准  相似文献   
72.
对一个目标的准确报告使得很难报告之后500ms内呈现的另一个目标,这种加工削弱被定义为注意瞬脱。注意瞬脱范式可以用来研究注意的时间进程。对于注意瞬脱现象已经有了多种理论解释,许多研究者利用功能核磁共振和事件相关电位等神经成像技术考察了注意瞬脱的神经机制。相关研究结果支持自上而下的控制过程与自下而上过程的交互作用导致了瞬脱现象的产生。最后对这些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做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73.
艺术创造力的脑神经生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汪兵  刘昌  王永娟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520-1528
艺术创造力(Artistic Creativity)是创造力领域特异性研究的重要成果。它是个体产生新颖、独特而具有审美或艺术价值产品的能力, 和科学创造力一样也属于个体创造力的范畴。研究通过对已有脑损伤研究和神经影像研究梳理, 归纳和总结了艺术创造力的脑神经基础, 指出艺术创造力与科学创造力的神经基础存在一定差异, 认为艺术创造力主要和大脑的额叶、颞叶以及颞顶联合皮层密切相关。未来研究则需进一步借助巧妙的实验设计, 在严格控制个体差异和文化效应的基础上来对艺术创造力的脑结构和功能基础进行更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74.
数学学习困难与工作记忆关系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工作记忆缺陷是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数学学习困难儿童都存在视觉空间模板、语音回路以及中央执行器功能等方面的缺陷,工作记忆的各成分对数学困难者的影响不同。今后研究将以整体的、发展的视角,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将行为研究和神经加工机制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75.
“成功的老年”是近30年来老年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的科学概念和模型.“成功的老年”是相对于“普通的老年”而言的,它不仅仅是寿命的延长,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理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年老过程的生命质量。“成功的老年”可通过身心健康、认知功能、社会能力、生活满意度等多项指标来衡量。“成功的老年”在成为老年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6.
信任博弈范式测量信任的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 社会偏好与风险偏好可能在范式变动中对投资信任水平产生影响, 降低信任博弈的内部效度。另一方面, 信任博弈与量表信任的相关水平较低, 这可能和态度与行为差异、测量类型差异以及测量范式的不足有关。虽然存在争议, 但总体而言, 信任博弈范式仍然是较为适宜的信任测量手段。未来信任博弈范式可在:验证信任博弈范式变动的科学性; 进一步澄清信任博弈范式与量表信任的低相关问题; 拓展信任博弈范式的测量维度以及提升信任博弈范式的生态效度等方面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77.
顿悟体验研究是揭示顿悟本质的重要途径。先前研究从认知角度对顿悟问题解决中的"旧而无效解题思路如何抛弃"与"新而有效解题思路如何形成"过程进行了颇多探讨,但较少探讨顿悟体验本身。顿悟体验研究对理清创造性顿悟中关键过程间的关系及阐明顿悟的科学规律均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创造性顿悟的"新旧交替"的动态视角,本项目拟借助多元方法来对言语类和视图类问题解决过程中尝试解题阶段和答案闪现阶段的顿悟体验的心理实质与脑机制进行研究。本项目成果不仅可以丰富和优化顿悟问题研究的方法学体系,而且能从知情转化层面深化对创造性顿悟脑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78.
华莱士(Wallas)四阶段论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研究的重要模型, 该模型认为创造性思维包括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验证期。相关神经机制研究表明, 准备期主要包括题目呈现前大脑状态和静息状态的研究, 内侧额叶/ACC及颞叶构成准备期网络; 酝酿期主要包括酝酿期提示、延迟顿悟以及心智游移的相关研究, 这一阶段涉及左右脑的共同参与, 海马、腹内侧前额叶等脑区在酝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现有顿悟研究反映明朗期和验证期神经活动, 前额叶、扣带回、颞上回、海马、楔叶、楔前叶、舌回、小脑等在内的脑区构成其神经基础, 其中, 扣带回、前额叶在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中均有参与, 颞上回是负责远距离联想的关键脑区, 海马参与定势打破与新颖联系形成, 外侧额叶是定势转移的关键脑区, 楔前叶、左侧额下/额中回、舌回在原型激活中起关键作用, 左外侧前额叶参与对答案细节性的验证加工。未来研究可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手段三方面加以改进, 以对创造性思维过程作更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79.
外显和内隐的面孔审美加工的脑成像研究表明,美的面孔比不美的面孔导致眶额皮层、伏隔核、杏仁核等奖赏脑区更大的激活。脑电研究则发现了与面孔审美加工有关的早期负波和晚期正成分。面孔审美加工有关的脑区活动也受到性别、生理周期等个体因素的调节。未来的研究需要比较美的面孔与其它奖赏刺激加工的神经机制,探讨面孔审美加工的不同阶段及时间进程,在面孔知觉的框架下形成合理的面孔审美加工的神经模型。  相似文献   
80.
工作记忆、加工速度与流体智力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亚南  刘昌 《心理科学》2004,27(2):507-509
近几年有关认知发展心理机制的研究成为一个认知发展领域一个颇引人注目的内容.这些研究探讨了年龄、工作记忆、加工速度与流体智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流体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工作记忆可能比加工速度发挥着更直接、更一般的作用,而加工速度则对工作记忆的发展起直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