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前扣带回在多种任务中的普遍激活使它成为当前认知控制研究的一个热点。一般认为它是执行控制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针对它的功能尚缺乏一个综合的可以普遍接受的理论,前扣带回功能的冲突监测理论是一个影响十分广泛的理论。它认为前扣带回通过监测冲突提供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达给具体负责控制的脑区。该文对冲突监测理论的观点及其实验支持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对该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22.
人类工作记忆的某些神经影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昌 《心理学报》2002,34(6):82-90
采用神经影像技术研究人类工作记忆的脑机理是目前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表明存在负责不同信息加工的工作记忆系统 ,如词语工作记忆、空间工作记忆等 ,其中词语工作记忆主要由大脑左半球参与 ,空间工作记忆主要由大脑右半球参与。前额叶在工作记忆中的作用相当复杂 ,包括对记忆信息的注意和抑制、管理、整合等功能。合理巧妙的实验设计、多种研究手段的综合应用必将使人类工作记忆的脑机理得到充分阐明。  相似文献   
23.
大脑慢电活动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对脑电活动的研究大多局限于频率在0.5-40Hz的活动范围内,其研究方法无明显改进,对大脑慢电活动的研究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对脑慢电活动的记录有两大类方法:复杂直流放大技术和脑涨落图技术.脑涨落图技术能对大脑慢电活动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巳找出其在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时空精细结构,并初步揭示出慢电活动与神经化学振荡的关系,因而为在无损条件下从宏观整合角度研究大脑的复杂功能状态及其生理生化基础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与年龄及认知功能相关的成人脑波功率涨落图特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德明  梅磊  刘昌  李贵芸 《心理学报》1996,29(4):405-413
对120名20-79岁正常受试者完成了与年龄及认知功能相关的脑涨落图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1)脑波优势涨落功率空间构型额低枕高梯度的随龄减小过程,在认知测验差组较好组明显;(2)脑波优势涨落功率受年龄与认知因素的交互影响集中于左前右后脑轴上;(3)脑波优势涨落功率前后梯度和左右不对称性变化表明,脑波活动的前后和左右调控可能在不同层次上发挥作用,并且,前后脑和左右脑的协调活动与认知功能有密切关系。上述结果说明,脑波功率涨落与认知功能及其老化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5.
认知老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李德明  刘昌  李贵芸 《心理学报》1999,32(1):98-103
以232名20-79岁成人为被试和5项认知能力测验为指标,应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建立了认知老化模型。  相似文献   
26.
心算活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昌  李德明 《心理学报》1999,32(1):111-117
心算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之一,心算活动具有明显的问题大小效应,其加工过程与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存在密切关第。此外,对心算的加工机制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是今后心算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7.
成人脑波涨落图功率空间构型的年龄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研究了120名20-79岁正常成人的脑波涨落功率空间构型的年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脑波超慢涨落系统平均功率及主要谱线功率前脑与后脑(包括额区与枕区)比值明显增大,表明额低枕高的梯度减小以至逆转,左脑与右脑(包括左颞与右颞)比值趋近于1,表明左右不对称性程度减弱,但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8.
汉诺塔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67名大学生为被试,对汉诺塔问题(Tower of Hanoi)解决的认知过程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相对于汉诺塔问题解决较差者(有多余移动步骤的被试)而言,以最少步数解决汉诺塔问题的被试其第一步计划时间较长,但平均计划时间却明显要短。汉诺塔问题解决较差者多在关键步骤上出错,从而导致多余的移动步数以及总体完成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分析表明,汉诺塔问题解决的这种认知活动主要反映的是与计划和抑制有关的总体计划协调能力以及空间短时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9.
大脑前扣带回皮层与执行功能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回顾了近期有关大脑前扣带回皮层(ACC)参与执行功能的研究资料。结果显示,ACC可以对正在进行的目标定向行为实施在线监控,在出现反应冲突或错误时提供信号,以便能及时调整与分配注意资源,因此可能是一个行为规划与执行的高级调控结构。这两年来的新发现提示,ACC的执行监控作用可能是基于动机与奖赏期待做出的对“意志行动”的整合性控制,并可能具有对行动结果的情绪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30.
数字的空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要求被试对数字进行奇偶判断时,左手对小数的反应较快,而右手对大数的反应较快,该现象被称为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NARC效应)。大量研究证实了SNARC效应的存在,该效应表明人类对数字的加工受空间表征和空间注意的影响。该文系统地回顾了SNARC效应存在及其发生阶段的证据,对比了Simon效应与SNARC效应,最后尝试着从空间注意的角度挖掘数字和空间的本质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