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成人心理理论领域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受到关注。成人心理理论在发展模式和水平上与儿童存在差异,高级的心理理论任务被广泛使用,但各种研究范式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正常成人心理理论能力伴随个体老化而下降的趋势已得到多数研究证实,而更多的研究者关注特殊成人的心理理论发展。成人的心理理论亦与执行功能、语言、社会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未来研究应注意在提高成人心理理论任务效度的基础上,拓展研究的年龄范围,重视特殊成人心理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从干预和治疗角度出发,拓宽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2.
6岁儿童面子谎及其熟悉度与权威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 85名大班 6岁儿童为被试 ,其中实验组 45人 ,采用 2× 2设计 (即熟悉度 (熟悉 ,陌生 )×权威性 (老师 ,同伴 ) ) ,以 7点量表评画为任务 ,考察了儿童在当事人是否在场情况下的评分改变问题。研究发现 :(1 ) 6岁儿童在 4位不同身份的人士面前均出现较高的说面子谎率。 (2 ) 6岁儿童在说面子谎上无性别差异。 (3) 6岁儿童在说面子谎上更倾向于给熟悉的人面子 ,而权威性则对儿童的说面子谎行为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考察对他人可信程度的感知是否会影响对该人物面孔长相的表征及其潜在的机制。实验1让被试形成目标人物可信或不可信的印象。随后利用反相关图像分类技术将被试对目标人物面孔的心理表征可视化。结果发现无论目标人物是男性还是女性,高可信度的目标人物与更具吸引力和积极特质的面孔表征相关。实验2从一批新的被试中可视化了可信和不可信群体的面孔表征的特征,并与实验1中获得的目标人物的面孔表征的特征做相似性分析,发现被描述为可信(或不可信)的目标人物的面孔表征特征与可信(或不可信)群体的面孔表征特征有更多的相似性,说明当人们得知他人是可信(或不可信)时,会把脑海中的对应图式特征叠加到该人物的面孔物理特征上,从而重塑面孔表征。本研究说明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在面孔表征形成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心理理论研究已持续四十年,并取得诸多成果。心理理论毕生发展观提出之后,对于心理理论的关注已从幼儿阶段扩展至成人阶段和老年阶段。文章从年龄维度进行梳理,介绍了在10岁之前阶段、大学生阶段、成年期阶段、老年期阶段心理理论的发展及研究现况;发现在10~18岁年龄段少有研究,成人和老年人研究也相对较少,研究结果多有争论,且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