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等待     
曾有这样一些人,在孤独的岁月中等待,直到自己两鬓苍白,才得到他人的认可;曾有这样一些人,在孤独的岁月中企盼,直到自己的死神来临,才得到世界的肯定;曾有这样一些人,在孤独的岁月中渴求,直到自己的肉体消失,才得到后人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机遇面前,不必太矜持,要勇敢地显示自己、推销自己、这样才有可能被人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3.
做这样的人     
清气若兰 这样的人有一种清爽之气,如同兰花一样。没有污染,没有浅俗,只有高雅,只有文质。这样的人,给予别人的甚多,留给自己的甚少。对朋友,以君子之交;对同志,以宽仁之心;对家庭,以奉献之诚。这样的人品行极高,严于律己,脚踏实地地工作,孜孜不倦地读书,以书养清气,以书育德性,以书导人生。和这  相似文献   

4.
等待     
曾有这样一些人,在孤独的岁月中等待,直到自己两鬓苍白,才得到他人的认可;曾有这样一些人,在孤独的岁月中企盼,直到自己的死神来临,才得到世界的肯定;曾有这样一些人,在孤独的岁月中渴求,直到自己的肉体消失,才得到后人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黎巴嫩作家阿明·雷哈尼对于财富有极为精彩的论述:真正的财富是这样一些东西,一个人如果没有它们,可以认为自己是富有的。  相似文献   

6.
经常有有应届毕业生会提出这样的困惑:自己在所就职的企业里尽心竭力,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而某些人仅仅精于口舌,却能得到领导的亲睐,于是乎自己的心里有诸多的不平衡。作为一个从“应届”走过的人,从心理的角度,我认为有必要给应届毕业生如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佛教文化》1996,(2):44-44
我们学佛念佛的人,常常做早晚功课。早晚功课是干什么用的呢?我常说,早课是我们提醒自己,晚课就是我们自我反省。今天一天,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做法,我的言语,有没有过失,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晚课。念佛,必须要把自己的贪瞑痴慢念掉,早晚课,也要把自己的五欲六尘来念掉,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念掉。这样的念佛,这样的做早晚课,才真正有效啊。我们现在的念伟人,很多时候是有口无心啊。我们的早晚课,我们的伟号,是念给谁听的呢?说我们是念给佛菩萨听的,这是大错特错的。真正的念佛人,佛号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是念给自己受用…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批评     
春秋时代,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待回鲁国后到官府去报销。官府用国库的钱支付赎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相似文献   

9.
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贝幸铭是一位最善于把握自己、最善于抓住机遇的大师,他从中国赴美留学是这样,从宾夕法尼亚大学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是这样,从哈佛大学到韦伯纳普公司是这样,从泽肯铎夫的阴影下走出来更是这样。一个人的一生可能有很多次机遇,有的人不善于把握,终其一生也难成器,而有的人则善于把握,抓住一次又一次机遇,从而获得了成功。 征服老板 5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泽肯铎夫经常带着贝聿铭飞往各国考察,这对贝聿铭来说确实是一次难得的“深造”机会,他有幸实地见识了世界名城的著名建筑,又从老板与各国房地产商人的接触…  相似文献   

10.
生活哲思     
我从来不否认自己的懦弱与卑琐。 我觉得,有些东西不用去装,也不值得去装。人类的身上,包裹了多重的画皮,已经够累,够沉重。一个人,活得越虚荣,就会越疲惫。所以,我脱掉它,这样,好在裸露的灵魂中,看清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是一位最善于把握自己、最善于抓住机遇的大师,他从中国赴美留学是这样,从宾夕法尼亚大学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是这样,从哈佛大学到韦伯纳普公司是这样,从泽肯铎夫的阴影下走出来更是这样。一个人的一生可能有很多次机遇,有的人不善于把握,终其一生也难成器,而有的人则善于把握,抓住一次又一次机遇,从而获得了成功。 贝聿铭祖籍苏州,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1935年贝聿铭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留校当了两年助教,毅然弃教从商。他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奋斗,成功地登上了世界建筑领…  相似文献   

12.
1844年1月,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英国社会》一组论文的第一篇——《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与现在〉》。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历来总是指出这样的问题:神是什么?德国哲学这样回答问题:神就是人。人只需要了解自己本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3,(11):59-59
[随感]将自己的孩子明码标价卖钱,如此父母令人心寒。可是,若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网上类似的新闻并不少见。现在,有越来越多有形的、无形的商品、服务都可以用来交易,会赚钱当然无可厚非,但金钱不能大过一些基本的底线——人不能被当作商品买卖。归根到底,这样的行为是缺乏对生命基本的尊重。“有灵的活人”与万物都不同,神按自己的形象造人,使人的生命何等尊贵,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该尊重,即使父母也没有权利买卖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人生气韵     
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这里要争的这个气字,指的是人活在世上要有骨气,在生活当中,凡事不能无原则地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因为一个人一旦没有了骨气,也就没有了原则,没有了刚性,多了奴性,更没有尊严了。但是,如果缺乏一定的修养,对自己没有公正的认识,骨气很容易变成傲气,身上会滋生出盛气凌人、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等危险的品质,这样的结果就使自己变成了一个人人避而远之的自大狂。  相似文献   

15.
亮丑     
对于不良行为甚至可耻行为的自我曝光,即亮丑,是为了以后少犯或者不犯。但是,这样是否会使自己的名声扫地呢?18世纪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在他的自传性著作《忏悔录》中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过错,甚至把自己说过谎、行过骗、偷过东西等等行为,都毫不留情地抖落出来,接受人们的批评与监督。卢梭这样一个很有名望的人,敢于公开亮丑,非但没有名声扫地,反而更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死后,遗体被安葬在巴黎的伟人公墓,受到人们的敬仰。  相似文献   

16.
难忘的经历     
王月兰 《天风》2003,(4):57-57
在一次讲道中,由于内容的需要,我提出了自己是在尼姑庵里受洗归主的,此时全场一片惊讶,我马上意识到生活在今天这样美好环境里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17.
今天来信主要想和您探讨一下关于美的问题,坦率地说,我是一个非常爱美的姑娘,但留心一下周围的女大学生中比我美的人比比皆是。她们有的相貌出众,有的身材苗条,有的气度非凡……与她们相比,自己就相形见绌了。小的时候,家里的人也经常夸我长得好看,自己颇为得意,现在想起来他们是因为喜欢我才这样说,其实我并不算出众,进入青年期以后,  相似文献   

18.
先照亮自己     
李栋 《天风》2006,(13):4-5
一个想要照亮别人的人,首先自己得照亮自己;如果自己不能照亮自己,要想照亮别人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讲,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呢?担负着传讲耶稣基督的真理的人,自己就应该很好地实践耶稣基督的真理。  相似文献   

19.
上帝的困惑     
上帝造就了少数天之骄子,像屈原、林肯等,上帝认为这是自己造就的最满意的人了。可结果呢,他们生前与死后,都曾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指责、谩骂和攻击。上帝很不理解,于是便到人间去私访。  相似文献   

20.
高考的时候,时常有这样的怪现象:本来成绩挺好的学生,各式各样的小考、预考都能过关斩将,但偏偏到了最关键的高考,却考得一塌糊涂。几乎每个考生都在心理默默祈祷自己千万不要成为那样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