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本刊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浙江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台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天台山暨浙江区域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5月21日-23日在浙江省天台县举行。80余位中国内地学者和十多位香港、台湾学者,与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比利时、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7个国家的20多位海外学者一起参加了这次中国近年来规模少见的道教研究国际盛会,并围绕浙江区域道教历史、浙江道教与文化、中国道教修炼与经典研究以及其他一些专题发表92篇论文,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21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天台县委书记、天台山文化…  相似文献   

2.
为期两天的"宗教与法治--宗教组织的管理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8日、9日在西南大学桂园宾馆学术报告厅举行,研讨会由重庆市民族宗教委员会和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联合主办,作为协办单位的普世科学研究所、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和重庆华岩寺提供了大力支持.与会者包括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宗教管理部门、宗教团体等70余位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30多篇与宗教管理相关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浙江金华赤松黄大仙宫承办的"道教的经典与义理"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4月23-26日在浙江金华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浙江、江苏、吉林、广东、台北等地道教协会的道长,共计50余位学术界和道教界人士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和道教界人士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9~12日,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理论研究室、香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在四川大学联合主办了<灾难与宗教--"5·12汶川地震"周年祭>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其美国的4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与会者围绕会议议题,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和探讨.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及其代表性观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7年12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加拿火维真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以及德国汉堡NMZ等赞助合办的"基督宗教与公共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江西大酒店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海外的近180位专家学者参加或旁听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共收到学者们提交的学术论文60余篇,50多位学者作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4日至6日,中国哲学史学会2005年会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主办、西北政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协办.来自全国各地中国哲学界的一百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五十余篇,四十多位学者作了专题发言.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这一大会主题展开了深人的讨论.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纪 《中国道教》2002,(6):13-13
研讨会于 11月 5日至 7日在上海明珠大饭店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上海道教协会联合主办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协办 ,上海城隍庙承办。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福建、江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辽宁等省市的道教界学者和统战、宗教部门的分管领导近百人参加了研讨会。在“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开幕式上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词 ,上海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陈莲笙致欢迎词 ,国家宗教局副局长杨同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  相似文献   

8.
2008年2月18~19日,中日"东亚生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日本东京大学COE"死生学"研究基地、中华日本哲学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浙江树人大学东亚研究所协办.与会的中日两围60多位学者围绕生死学的基本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2004年4月27至28日,第二届中华文昌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华道教文昌帝君祖庭所在地--四川梓潼七曲山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四川省社科院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绵阳市文昌文化学会联合举办.出席学术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的学者共50余位,共收到学术论文46篇.  相似文献   

10.
由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香港青松观全真道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湖北省道教协会、武当山道教协会协办的"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4月19至23日在江城武汉如期举行.  相似文献   

11.
The paper presents an argument against a metaphysical conception of logic according to which logic spells out a specific kind of mathematical structure that is somehow inherently related to our factual reasoning. In contrast, it is argued that it is always an empirical question as to whether a given mathematical structure really does captures a principle of reasoning. (More generally, it is argued that it is not meaningful to repla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a thing by an investigation of its a priori analyzable structure without paying due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it really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thing in question.) It is proposed to elucidate the situation by distinguishing two essentially different realms with which our reason must deal: the realm of the natural, constituted by the things of our empirical world, and the realm of the formal, constituted by the structures that we use as prisms to view, to make sense of, and to reconstruct the worl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vantage point may throw light on many foundational problems of logic.  相似文献   

12.
燕继荣 《学海》2011,(3):85-96
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表明,"有限政府"作为"宪政"的核心概念,是善治良政的重要条件和原则。然而,行政主导下的全能政治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政府政治的主要特点。本文在梳理"有限政府"理论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中国宪政发展的历程,总结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指出了目前距离宪政目标的差距,从"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的关系出发,论证了"有限政府"作为中国政府改革目标的合理性,并从限制政府自由裁量权、确立针对政府政治的有效监督、建立公共财政制度三个方面,说明了这一改革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14.
方术作为中华神秘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既不同于宗教又与宗教有联系的企图借助于“鬼神”等神秘力量来消灾免祸、延年益寿、添财加福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如八卦术、算命术、风水术、占梦术、测字术、巫术等。 方术尽管是唯心的不可相信的东西,在历代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攻击和批判,然而为何屡不绝迹,有时甚至风靡一时、影响很大,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其市场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些人认为方术“灵验”。 方术“灵验”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哪些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向称儒、释、道三家(或称三教).自汉魏以来,史家多以"道家"一名混称老、庄之道家与张陵之道教.而"道学"一名既可指称"黄老之学",又为"宋明理学"之代名词.近世以来,学术界引入西学的概念,严格区分"哲学"(Philosophy)的道家与宗教(Reli-gion)的道教.而另外又有以"道学"之名涵盖"道家之学"者.而自19世纪以来,西方汉学界又以英文之Taoism或法文之taoisme统称中国的"道家"与"道教".于是,"道家"、"道教"与"道学"名称的内涵界定与使用范围遂成为学术界多年以来致力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宗教文化与历史学的角度,通过考察道家思想衍变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即先秦老子之学与庄子之学,秦汉黄老之学,魏晋玄学,隋唐道教重玄学与宋元道教内丹心性学,来探索"道家"、"道教"与"道学"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笔者主张,"道家"一词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狭义的"道家"概念,就是确指自先秦老、庄之学,秦汉黄老之学至魏晋玄学的道家学术流派;另一种是广义的"道家"概念,就是既包括原来先秦自魏晋的"道家"学术流派,也包括东汉以后创立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这样,既对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哲学的"道家"与宗教的"道教"作出了明确的区分,更为重要的是表明了我们尊重自身文化传统的学术立场.至于"道学"的名称,笔者认为无论从历史的层面还是现实的层面都易于与原有的文化现象"理学"发生混淆,为学术长远计虑,使用似宜慎之.  相似文献   

16.
价值判断的对象并不仅仅包括各种行为方式,[1]也包括各种语词。“合理性的”这个术语是这样一个语词:具有了合理性的就是善的。在刚刚过去的几十年间,作为对所谓的“西方的合理性”的某种反动,人们之所以开始谈论“多种合理性”———这是一种特别被后现代主义者提出的主张,很可能原因就在于此。在这里,我并不打算详细论述导致这样一种主张出现的各种历史发展。我只想使自己限于———在与这次学术讨论的主题有关的各种概念所具有的学术框架之内———详细考察这些概念:这种框架就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争论。作为与“古代”、“传统”、“…  相似文献   

17.
18.
中文语境下的“心理”和“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钟年 《心理学报》2008,40(6):748-756
“心”或“心理”等词语在汉语中有相当长的历史,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反映了中国人关于“心理”的认识。中文的“心”往往不是指一种身体器官而是指人的思想、意念、情感、性情等,故“心理学”这三个汉字有极大的包容性。任何学科都摆脱不了社会文化的作用,中国心理学亦曾受到意识形态、科学主义和大众常识等方面的影响。近年中国学者对心理学自身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对“心理”和“心理学”的理解或许有助于心理学的整合,并与其他国家的心理学一道发展出真正的人类心理学  相似文献   

19.
“外部的思想”与“横向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杰 《世界哲学》2009,(3):5-20
形而上学是一种以“再现”方式不断重复的同一性活动,它把瞬间的判断加以凝固,做出“必然性”的结论,并同时排斥精神的其他可能性。“外部的思想”是对形而上学精神传统的暴力,它认为“再现”最终会导致一种陌生事物之间关系的差异活动,这种关系遵循一种“横向的逻辑”。“横向的逻辑”放弃关于事物“起源”的假设,也就是不假定时间与空间中的“某一点”和“其他点”比照具有特权地位。事物不是按照某个中心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而是无数个彼此毫无关系“点”的陌生合作关系促成的,而这样的合作关系具有任意性。在“横向的逻辑”中,用很多“出发点”或者“精神的拐点”代替独一无二的“起源”。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irrelevant information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same"--"different" task. Subjects were instructed to compare two geometric figures with respect to certain attributes but to ignore other attributes in making the "same"--"different" decision. The irrelevant attributes were chosen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could not easily be ignored to see how the existence of irrelevant differences would affect the comparison process. As expected, the overall latencies were longer than is usually found in tasks with no irrelevant differences. However, the nature of the comparison process appeared unchanged. The usual finding of a "fast-same" phenomenon persisted even when irrelevant information was present. The similarity of the results in this task to results in the "same"--"different" task with no irrelevant features supports the idea that the same comparison mechanism is used whether or not irrelevant differences are present in the stimulus pairs. The results suggest a more general-purpose comparison mechanism than is usually included in models of this task. Two-process models of visual comparisons are thus ruled out entirely. A modified version of Krueger's noisy-operator theory does appear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