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佛教文化》期刊(1992.1—2)中,载有张中行先生写的《禅的禅外说》一文,他举出禅外说禅的四点理由:一、有怎样想就怎样说的自由,没有在禅堂参禅的麻烦。(不求参究但要弄清开悟所得是怎么回事?)。二、禅,作为文化史的一种现象,记述事实,分析因果,评定是非,只能站在禅外。三、禅境迷离恍惚,难于理解,必须使常人清晰易解,容易接受。四、有关史料问题,去伪存真,应站在禅外。其中心思想,如他说:“说禅,我站在禅外,以科学常识为依据,解释、衡量看似难解的种种。”他如何以科学常识解释禅。  相似文献   

2.
《法音》1989,(11)
《禅苑蒙求瑶林》,又称《禅苑蒙求》、《禅苑瑶林》,三卷。金正大乙酉岁(1225),嵩山少林寺志明撰,元宪宗乙卯岁(1255),燕京大万寿德谏(无诤)注。收入《续藏经》第一四八册。《禅苑蒙求》书首有佚名所作“志明小  相似文献   

3.
元音老人对禅宗向上宗旨参悟犹深,有《略论明心见性》一文,在河北《禅》刊1990年1~4期连载(有单行本流通),使各界读者倍受法益。本文是元音老人辨析念佛法门的力作,由《禅》编辑部推荐给本刊发表,以广法施。  相似文献   

4.
孙司邈 《美与时代》2023,(5):124-126
魏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门类。魏碑书法是书法历史中隶书转为楷书阶段的一种特殊过渡字体,为书法字体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从魏碑创作的发展现状、魏碑《李璧墓志》的艺术特色及创作原因、魏碑《画禅室随笔》(节选)的创作想法及笔法分析、魏碑书写的情感表达与创作的总结与反思四个方面入手,着重介绍运用魏碑中《李璧墓志》的笔墨技法,创作书法作品《画禅室随笔》(节选)的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5.
说到禅净双修的问题,必须从宋代永明禅师写的禅净四料简谈起。我国汉地佛教到了宋代,禅净两宗最为盛行。永明延寿(904—975)禅师于公元961年,应吴越王钱俶之请,住持杭州永明寺(即今净慈寺),参学的大众近二干人。因此尊称为永明禅师。他原来是禅宗法眼宗的巨匠,著有《宗镜录》一百卷,《万善同归集》三卷,《神栖安养赋》一篇,回向极乐净土。当时他写有禅净四料简,意在接  相似文献   

6.
编余旁注《茶禅同一味》是日本茶道鼻祖千宗旦关于茶禅的重要著作,书为后人刊行干文政十一年(1828)。宗旦淡泊名利,亦淡泊茶事。尝言:“茶本从禅故,更无其他路。吾平生所言古人茶话,以为指月,当亲自领悟茶事方可。”宗旦传有茶歌曰:茶道无字,以口相传,以目相传,以心相传。伊藤古鉴,日本当代高僧,茶禅泰斗,有《茶和禅》等名著传世  相似文献   

7.
<正>《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以下简称“《传心法要》”)因晚唐名相裴休于钟陵(江西进贤)、宛陵(安徽宣城)任上礼请黄檗希运安居龙兴、开元二寺,旦夕受法,退而记之而作。黄檗希运作为洪州禅思想的总结者,是最终形成临济一脉禅风思想的重要桥梁,其弟子临济义玄在“即心是佛、机锋棒喝”的引领下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济禅法。《传法心要》作为希运思想的集大成载体,是中国禅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8.
正一、《林间录》的成书及其佛教史料价值在"文字禅"史上,惠洪(1071-128)是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其于文字禅可谓理论与实践[1]并重。大观元年(1107)由其师弟本明编定成书、友人谢逸作序的《林间录》,既是他诸多著作中较早行世的一部,又是已知最早的一种禅林笔记,所录者"莫非尊宿之高行、丛林之遗训、诸佛菩萨之微旨、贤士大夫  相似文献   

9.
禅宗教引方法析论——评铃木大拙的分类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享有“世界禅者”美誉的铃木大拙 (D.T.Suzuki) ,毕生致力于禅学思想的发扬。他的著作丰富 ,译述俱备。他把《大乘起信论》、《楞伽经》、《六祖坛经》等重要的佛教典籍翻译成英语 ,又撰写了一系列介绍禅佛教的英、日文著作。在禅宗研究的学者之间 ,特别是不少西方学者 ,往往视  相似文献   

10.
雪窦重显(980—1052)对禅学的贡献有二:一是推动禅风的改变,二是中兴云门,尤其是前者,使雪窦重显名垂禅史。 推动禅风的改变 这里所指的禅风之改变,是由不立文字到争立文字的改变,由直指人心到绕路说禅的改变,由祖师禅、越祖分灯禅向诗化禅学的改变。这种改变,虽非始自重显,也非一人之  相似文献   

11.
释慧林 《佛教文化》2013,(1):118-120
有人来问我:什么是禅?这不难回答。禅就是真如妙心,禅就是诸法实相.禅就是清净心、平等心、平常心,就是看破放下,就是自在解脱。但是,我又轻声地问自己,你真的懂禅吗?究竟什么是禅?说到中国佛教的禅,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六祖坛经》。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佛教当中,只有这样一部中国人自己记述的佛教典籍,被称之为“经”。作为这样一部珍贵的佛教文献,《六祖坛经》为我们展现了公元七、八世纪,中国禅宗史上,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透过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北宗神秀、菏泽神会、青原行思等众多祖师的身影,我们或许可以从中领略到“禅”的身影,或许可以从这样一部《六祖坛经》中,找到我们谜题的答案——究竟什么是禅。  相似文献   

12.
黄檗禅学的道禅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以后 ,禅宗僧徒援教入禅、以禅解教而出现的佛教禅学化、禅教合一趋势 ,黄檗为总结者 ;士大夫官僚以庄释禅、庄禅合流而出现的禅学道学化、禅道合一趋势 ,裴休为典型代表。《传心法要》作为禅师与士大夫共同完成的思想体系 ,也就历史而逻辑地铸就了道禅的品格和特质。深入研究中晚唐社会重要历史转型时期黄檗禅学的道禅品格 ,对于理解有唐一代禅佛教尤其是由洪州禅向临济禅的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指禅》是清代乾、嘉年间湖南宝庆府(今湖南省邵阳市)名医周学霆所著的脉学专著。曾由湖南书局和澹雅书局刊行于世。周学霆(1771~1834)。字荆威,自号梦觉道人,人称周神仙。幼操举子业,饱读诗书。十三岁时应童子试,名列前茅,年未及冠,因病弃儒从医。以深厚的儒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铃木大拙(1870~1966),我想基于“人”的概念研究一下铃木对《临济录》①和《赵州录》②的评价及译解,他认为“人”的概念是这两部著作共同具有的。《临济录》和《赵州录》是两部分别记载临济义玄(?~866)和赵州从谂(778~897)语录的禅宗经典。传统上称它们为“禅宗语录之王”③,铃木曾说过《临济录》是“被许多人看作我们现有的最优秀的禅宗论著”④。不过,他评价最高的禅宗言行集则是《赵州录》,铃木认为它不仅具有与《临济录》同样生动的禅的知见,而且鲜明表现了禅宗慈悲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禅和日本人的自然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铃木大拙(1870—1966),宗教哲学家。因家贫,中学曾一度辍学。后来虽然进了东大,因缘时会,结识了佛门中人,竟热衷于参禅,饱读佛学典藉。1897年,渡美十年,半工半读,苦心研究宗教哲学,将《大乘起信论》译成英文,还用英文写了一本《大乘佛教概论》,引起欧美学界瞩目。回国后,在大学任教,仍致力于佛学与禅宗研究。禅讲空无,“不立文字”,可这位“世界第一禅者”,仅英文著作即有三十余种。《禅与日本文化》(1938)原是他在英美讲学的内容,而后成书,供西方人了解禅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以及日本文化的某些特质。为了了解自己,日本人又…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14日至5月16日,首届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以下简称三禅论坛)在石家庄市召开。本次论坛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河北省佛教协会主  相似文献   

17.
活得安祥     
编者按:一行禅师是当代世界著名的禅师,在法国创办了梅村坐禅中心,倡导正念禅、行禅和人间佛教。他对佛法有着独到的理解,先后出版了约八十种著作。最近在他率领法国梅村坐禅中心研修团来华访问之际,华侨出版社以及河北《禅》编辑部分别翻译出版了他的三部著作:《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智诜、净觉、慧忠三家有关《心经》的注疏为例,探究初期禅史中禅宗的解经思想,同时也以大颠的《心经》注与唯识宗学人窥基的《心经》疏为例,分别考察初期禅流变为"古典禅"时期,禅门解经学的变化,以及禅宗与义学在经典释义方面的区别。本文的研究旨在表明,中国中古禅宗与经教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和多变的,需要重新反省过去禅史研究中某些过于简单化与化约论的研究误区。  相似文献   

19.
《道藏》炼丹涉及的燃料问题,情形颇为复杂,并形成一套有别于古代冶铸业的燃料体系。时间越往前,炼丹中使用马通、糠火的情形就越多,至唐末宋初,道教炼丹燃料始渐渐集中于木炭,同时尝试使用其他燃料,如石炭(煤炭)、猬油、粟糠等。总的来说,《道藏》炼丹使用燃料的状况,西汉至东汉初以马通、谷糠为主,木炭次之;晋代至中唐以木炭为主,马通、谷糠次之(陶弘景专以谷糠炼丹则又不论);唐末以后几乎全用木炭。  相似文献   

20.
由陈兵、邓子美先生合著的《二十世纪中国佛教》一书,于2003年4月由(台湾)现代禅出版社出版。全书40余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