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3~5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观察和问卷法考察3~5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3~5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不同活动性儿童的父母在溺爱性和放任性上有显著差异。(2)父母对3~5岁不同活动性儿童的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3~5岁不同活动性的男孩其父母的教养方式没有差异。而3~5岁不同活动性女孩其父母教养方式在溺爱性和放任性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六城市的228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及人格类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可分为民主型、权威型、专制型和忽视型四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5.2%、16.9%、20.8%、27.1%,不同父母教养类型的青少年在社会适应、人格五因素各维度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除撤回爱护与行事效率之间相关不显著外,父母教养行为与青少年社会适应各维度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3)人格类型可以调节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表现在支持陪伴、自主准予及知晓度对积极适应的影响以及规则引导、自主准予及知晓度对消极适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婚姻调适问卷、教养方式问卷及儿童行为量表对全国四大地理区域9个城市的2396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测查。婚姻质量由青少年的父母自评,父母的教养方式由青少年报告,青少年的外化问题由父母分别报告,考察了父母婚姻质量与青少年外化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包含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父母婚姻质量与积极教养呈显著正相关,与严厉教养呈显著负相关。父母的婚姻质量、积极教养及严厉教养与青少年的外化问题之间呈现跨轮的显著相关。(2)父母婚姻质量能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教养方式在父母婚姻质量和青少年外化问题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代际传递的角度,考察父母坚毅力和子女坚毅力的关系,同时检验教养方式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三所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共302名青少年及其父母的数据进行调查,研究工具采用坚毅力问卷(Grit-Scales)、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结果:(1)父亲和母亲的坚毅力总分及两个维度兴趣一致性、坚持努力均可正向预测青少年坚毅力总分及各维度;(2)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爱维度在父亲坚毅力与孩子坚毅力之间起中介作用,母亲教养方式的关爱维度在母亲坚毅力与孩子坚毅力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坚毅力存在代际之间的传递,并且教养方式的关爱维度在代际传递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描述问卷和学业倦怠问卷对120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了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及其三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学业、非学业自我概念呈显著正相关;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学业、非学业自我概念显著负相关;学业、非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倦怠及其三维度都具有显著负相关;(2)学业自我概念与非学业自我概念在积极、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631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自我控制的调节。结果发现:(1)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越轨同伴交往、攻击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越轨同伴交往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可以调节越轨同伴交往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作用,对于低自我控制个体,越轨同伴交往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于高自我控制个体,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攻击行为仅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追踪设计对439名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及可能的中介机制。在第一年时,父母分别报告了自己的教养方式和儿童的社会适应;在第二年时,父母分别报告了儿童的自我控制和社会适应。研究结果表明:(1)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得分越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越好,而父母专制型和放任型教养方式得分越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越差;(2)自我控制能力高的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更多,问题行为更少;(3)自我控制在母亲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儿童违纪攻击和敏感合作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控制在父亲放任型教养方式与儿童违纪攻击和害羞焦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情绪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情绪创造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其途径。研究1对150名高中生施测父母教养觉知量表、简式人格问卷、情绪创造性问卷;研究2对152名高中生施测情绪创造性问卷、成就动机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结果表明,大五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均可显著预测情绪创造性;情绪创造性通过成就动机间接影响应对方式,其中有效性通过追求成功动机而促进问题中心应对,准备性通过避免失败动机而促进情绪中心应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48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究父母情感温暖、父母拒绝以及父母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心理特权以及观点采择对青少年感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父母情感温暖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感恩,父母拒绝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感恩;(2)观点采择在三种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感恩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特权只在父母拒绝和父母过度保护与青少年感恩之间起中介作用。这表明父母教养方式通过观点采择和心理特权的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感恩,但是不同的教养方式作用路径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以2150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学生知觉教师期望与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正向预测小学生人格外倾性、亲社会性的发展;(2)同伴接纳分别在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与小学生人格外倾性、亲社会性之间起中介作用;(3)学生知觉教师期望消极反馈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因此,同伴接纳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感觉寻求问卷,对4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及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与手机依赖正相关,而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手机依赖负相关;(2)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密切联系,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该联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洋  方平 《心理学探新》2005,25(3):40-45
该研究采用中文版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在Pintrich的动机学习策略量袁基础上自编的自我调节学习量表,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因素对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有显著的影响:情感温暖因素对认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因素有显著的影响;惩罚严厉因素对学习价值和学习期待因素有显著的影响。(2)母亲的教养方式较父亲的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幼儿时期是培养个体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关键期。以814名幼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系,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素质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良好行为习惯间起连续中介作用,且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高于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要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应注重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与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幼儿时期是培养个体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关键期。以814名幼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系,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素质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良好行为习惯间起连续中介作用,且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高于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要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应注重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与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两年后,采用小五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49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青少年创伤后成长与情绪性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年龄、性别差异不显著;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体验的改变分值最高,其次是自我觉知的改变,得分最低的为生命价值的改变;(2)积极应对方式在情绪性人格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则不发挥直接的中介作用;(3)情绪性人格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中介效应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低社会支持组的个体情绪性人格越高,越容易采取积极认知、寻求支持等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产生更高的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父母冲突、父母教养方式、情绪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表对北京市和河南省1322名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冲突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且存在三条路径: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通过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情绪不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因此减少和避免父母冲突,提高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同时给予中学生积极教养方式,减少和避免消极教养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贫困家庭儿童在青少年早期的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异质性及其性别效应,对815名贫困家庭儿童(M=11.75±1.55岁;男生351人)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评估,并对其亲社会行为进行了2年共4次的追踪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多组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贫困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在青少年早期呈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2)贫困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的异质性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初始水平和发展轨迹均有显著的效应,积极关爱型贫困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初始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其它类型,但在发展轨迹上却呈线性下降的趋势;消极控制型贫困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初始水平上显著低于其它类型,其发展轨迹无显著变化;(3)在性别效应上,适度关爱型组别中女生亲社会行为的初始水平显著的高于男生,且该组女生的亲社会行为下降速度比男生缓慢。结论:贫困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的异质性对青少年早期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存在显著效应,适度关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可以缓冲贫困家庭中女孩亲社会行为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18.
以0~7岁学前儿童为样本,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积极和消极)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26项研究,含136个独立效应量,被试总数达13565名。由于部分研究中存在多个效应量,当前研究针对两种教养方式分别构建了三级元分析模型。主效应检验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相关受到父亲受教育水平和幼儿生活质量的调节,但不受幼儿性别、母亲受教育水平和焦虑测量工具类型的影响。此外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相关受到焦虑测量工具类型的调节,但这一相关不受幼儿性别、生活质量和父母受教育水平的调节。上述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密切,也指出了将来的研究过程中要关注父亲受教育水平、幼儿生活质量和焦虑测量工具类型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752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父母教养方式与羞怯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应对方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母亲惩罚严厉和父亲过度保护对羞怯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父亲情感温暖对羞怯有显著的负向作用;(2)在母亲惩罚严厉和父亲情感温暖对羞怯的作用中,社会支持起着中介作用;(3)父亲过度保护对羞怯的正向作用受到幻想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487名幼儿为被试,探讨害羞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母亲教养方式在害羞与社会适应之间的调节作用。幼儿母亲完成儿童社会偏好量表和教养方式问卷,幼儿教师完成对幼儿社会适应的评价。结果表明:(1)害羞与不合群和同伴排斥显著正相关;(2)母亲教养方式在害羞与社会适应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具体来说,母亲温暖、说理和鼓励自主的教养方式可减弱害羞幼儿的消极适应,而体罚和指令型的教养方式会加剧害羞幼儿的消极适应。研究结果对于害羞幼儿的干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