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式三《论语后案》秉承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传统,对经典原义的追本溯源、对历史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礼制的终极肯定,使其成为一道别样的学术风景。《论语后案》在清代《论语》诠释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其对于礼制的回归,使得《论语》诠释重视制度层面的反思,对常州学派《论语》诠释宣扬变法改制有一定影响。《论语后案》为后世社会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规范,同时也值得当下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2.
《论语》之"学"历来有多种解释,这些解释有其内在的联系:从内容上讲,《论语》之"学"是以"孝"为基础的修身为其始,以处世、治国为其最终目的;从途径上讲,六经为其学习方法之一;从效果上论,则有自觉、觉他两重含义。《论语》之"学"对当今社会最有启示之处就在于应从孝悌入手,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只有如此,"学"才能够成为一件愉悦身心之事,而并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相似文献   

3.
孔子及《论语》传播学研究的实质是"传播学研究中国化"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孔子及《论语》传播学研究历经起步学习期、探索发展期和走向深化期三个阶段。综括三十多年来从传播学层面研究孔子及《论语》的著述活动,大致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研究方向:一是孔子及《论语》传播史实研究;二是孔子及《论语》传播思想研究;三是当代新闻传播事业语境下孔子及《论语》的价值转换研究。准此,由改革开放以来孔子及《论语》传播学研究的进程看,成绩和不足并存,学界应纠弊趋新,开创孔子及《论语》传播学研究之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汉唐典籍如《说文》《初学记》等征引《逸论语》五则,自王应麟、朱彝尊以来,皆以其为《齐论语》之《问玉》篇,"问王"为"问玉"之误,已成定论。因其内容、体制与二十篇不同,为张禹所删。《齐论》自班固之后未见典籍称引;现有文献皆无其进入东汉以后传承情况之记录;郑玄校定《张侯论》,参考《古文论语》,并未参考《齐论》,学术史上"考之《齐》《古》"之说有误。考虑到著录《齐论》的《汉书·艺文志》实出于刘歆《七略》,而许慎引《齐论·问玉》时已称之为《逸论语》,可以判断《齐论》的亡佚时间当在刘歆之后、许慎之前。许慎编纂《说文》,采用《逸论语》,并未全部注明出处,这有助于我们对《说文》编纂与内容来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汉魏之际,经学开始酝酿一场变革。《论语集解》把汉代四家大儒的《论语》注汇集到一起,又采入魏初三家注释,并加上编者自己的注解,以此来改革汉代经学,缔创魏晋新学。此后,晋代李充、江熙等人相继仿效何晏《集解》体制,不断集结当代各家《论语》注释,使《论语》融入到玄学的大潮中。南梁皇侃的《论语义疏》则充分利用前人集解成果,集六朝《论语》注疏之大成,书中的主体思想反映了魏晋六朝儒道会通的主题,是玄学背景下《论语》研究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6.
定县竹简《论语》与《论语》的成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涛 《管子学刊》2005,(1):98-102
根据定县竹简《论语》,崔述等人依据文体、称谓所作关于《论语》成书的种种判断难以成立。《论语》是由孔子弟子统一组织,集体编纂。《论语》的编纂经历从孔子弟子到再传弟子的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从现代性与理性的视角出发,认为孔子没有思辨哲学,只有道德哲学;保罗.博维则从后现代与非理性的视角出发,认为孔子只是复制了他自称要终结的结构。对于黑格尔而言,思辨哲学的重要假想敌之一就是中世纪神学以及与之相关的非理性话语,但是这一假想敌并未在孔子与《论语》中出现。对于保罗.博维而言,关注边缘群体是其批判孔子的主要立足点,但是这一群体本身却并未在《论语》之中出场。事实上,《论语》的话语展开是一种关于生命的独白,全部内容都蕴含在个体生命的历程之中,一方面与黑格尔、保罗.博维等西方学人立足于理性与非理性所进行的思考与论述有着极大的不同,另一方面也限定了《论语》话语解释力的三重自我限度。  相似文献   

8.
冯晓斌 《孔子研究》2016,(5):97-103
焦循是扬州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论语补疏》是其晚年《论语》诠释研究的重要成果。他选择何晏《论语集解》的部分条目逐条诠释,以互文旁通为依据,以纠谬补新为途径,以精实兼具为追求,或训诂文字,或考究名物,或阐发义理,以己意明经为宗旨,时有新意灼见,显示了独特的《论语》诠释特点,为《论语》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论语补疏》从稿本到定本的修订也足见焦循审慎的治学态度与精湛的治学追求。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于《论语》首章的解读,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笔者采用"集译"的体例,对有代表性的中、英、日多个译本进行辨析和商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论语》首章应视为孔子"君子学"的开篇,体现出君子学习的三种境界:一是学习实践,二是相互切磋,三是求之于己。这就从学习方法、学习形式和学习态度入手,揭开了孔子"君子学"的恢宏篇章。就此而言,《论语》首章开的是"君子学"之宗,明的是"学习三境界"之义。  相似文献   

10.
日本杏雨书屋2009年刊布《敦煌秘笈》影片册,其中李盛铎旧藏《论语》之《雍也》、《子罕》、《卫灵公》残卷三纸,尚未经过整理。现对此残卷进行录文整理,并略作校勘。《雍也》残卷为《论语郑氏注》本,或为南朝梁代写本,保留了郑玄注本的原貌,可以补吐鲁番出土《论语》郑氏注相关篇目之阙字;《子罕》、《卫灵公》残卷为《论语集解》本。在抄录上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论语》作为从诘屈聱牙的《尚书》到平浅流畅的战国散体文学之间的一部代表作品,在散文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转折传承意义。诚然,《论语》编撰者的初衷并不是要把它作为文学作品来进行创作,其对后世的影响也主要不在文学方面,但不可否认,客观上《论语》具有比较高的文学价值。文章从孔子的文艺美学观念、思想学识修养、授课教育需要、《论语》成书特点以及受众阅读心态等五方面对《论语》文学性的生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逢禄的《论语述何篇》和康有为的《论语注》是清代以"公羊学"注解《论语》的首末。虽然同以"公羊学"注解《论语》,但两人在解释起点、策略和内容上都有差别:刘氏认为《春秋》与《论语》的关系是"表里"关系,强调两者间的互证互补,守"公羊"家法;康氏则认为两者是"辅助"关系,以《春秋》贯《论语》,运用糅合了《礼运》"大同"的"三统三世"说"别择而发明"《论语》的微言大义。两人的解释从注经的角度看均属于过度诠释,但在其背后隐含着时代背景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虽然没有专门的《论语》诠释著作,但他在《传习录》及《文录》中对《论语》诠释的方法及内容体现了其鲜明的心学特点。他在诠释的方法方面主张反之于心、向内求理、统合归一、诸经互释,在诠释的内容方面提出以理释礼、以理释知、以乐释学、以良知释无知、以去欲存心释克己。他在诠释的方法及内容上确立了以心解经的新典范,打破了朱子对《论语》乃至《四书》诠释的学术垄断,对明代中后期乃至清代初期的儒学经典诠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论语》注释史上,援引《易》之经传以注解《论语》,是汉晋时期《论语》注释的突出特色。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这一时期援《易》注经的必要性、可能性、分类及其各自特征,并通过考察援《易》解《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进一步加以补证。深人探讨汉晋《论语》注中的援《易》注经及其所彰显的时代风貌,并从中管窥孔子形象及其流变,既能显微出两汉经学与魏晋玄学的学术传承及其转向,更可对后者的中心问题——圣人观及其玄学家所发挥之玄学新义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任何翻译都是一种诠释行为。由于《论语》文本的开放性、概念的模糊性以及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论语》英译的诠释性更加突出。20世纪是《论语》翻译和研究的高潮期,出现了大量的英语译本。中外译者在《论语》英译中采用创造性翻译、现代性解读、哲学诠释、语言分析以及中西文化比较等多种诠释方法,既丰富了对《论语》和孔子的理解,也导致了对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的利用和曲解。  相似文献   

16.
《论语谶》与《论语》相涉的十数条佚文,多径取《论语》本文加以解读、发挥,而在径引本文的同时,也有对其旨意大要的解释、词语的训诂,以及对孔门事迹的再演绎。其文献意义在于:可资考证异文,审校《论语》早期版本;训解文本,间出新见,为后世《论语》注释所采信;补充文献,增益史料。因而我们有必要视《论语谶》为《论语》版本研究的参考文献和《论语》学史讨论的必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论语说》是苏轼一部重要的经学著作,惜已失传。今人卿三祥、马德富、舒大刚诸先生为之辑佚补苴,搜罗甚富,力求还原此书原貌,足以嘉惠学林。然其中辑自《四书朱子本义汇参》数条之可靠性存疑,有待商榷。本文一一加以辨析,并据此发现《历代名贤确论》一书可以为《论语说》辑佚提供新材料数则,均辑出并列于文后,以资补遗。  相似文献   

18.
"学"在孔子的思想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孔子之"学"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至今鲜有严格依托《论语》及相关经典文本的论证。通过文本证据考察孔子所志与所好,可以证知,孔子"学"的本质是"为己之学",主体是以"周学"为代表的"古学",目的是修习君子;孔子"学"之灵魂特色在于其方法,尤见于《学而》开篇三问,其中"学而时习之"指明"学必力行"的方法总纲,"有朋自远方来"提出以"友善士"作为外部手段,"人不知而不愠"则强调树立"为己"的根本修习目的。  相似文献   

19.
《论语》在汉代只是六艺的传记 ,但它对《史记》的学术影响却不在六艺之下。《论语》不仅给《史记》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而且深刻地影响到《史记》体例的设置 ,司马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多以《论语》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与《孔子诗论》的学术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诗论》的诗学思想与《论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孔子诗论》吸纳了《论语》诗乐教化和兴观群怨等学术观点。但在学《诗》目的上,它不像《论语》那样重视出使应对;在说《诗》方法上,它不像《论语》那样断章取义,而是直探诗旨本身;在对人性的看法上,它不像孔子不谈性,而是以子思学派的性情理论说《诗》。惟其学孔而不泥于孔,《孔子诗论》才能取得诗歌理论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