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宋代佛教通常是指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到卫王祥兴二年(1279年)这320年间的佛教。而宋代五台山的佛教则是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平定北汉到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的148年间的佛教。这是由于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丙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之一的日僧圆仁,在唐文宗时以“请益僧”的身份来华参学,曾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四月来到五台山,他在五台山巡礼朝拜文殊菩萨圣迹,参观瞻仰五台山佛教寺院,前后逗留将近两个月。在他所作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不仅大量记叙了唐代中国佛教的状况,也对五台山佛教作了翔实具体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6—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创立了佛教。从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开始,佛教向古印度境外不断传播,成为世界性的宗教。约在公元前2年(即西汉哀帝元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至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形成了天台宗、律宗、禅宗、净土宗等蔚为壮观的中国佛教宗派。在佛教发展史上,有两个现象往往会引起世人的关注:一是佛教兴起于古印度,却又于13世纪在其发祥地衰落和消失了;二是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无数的公案和争论,这些公案和争论不但表现了佛教的博大精深与宽容精神,同时也在最大程度…  相似文献   

4.
公元一六六二年(清·康熙元年)五、六月间,五十六岁的傅山登北岳恒山,路过五台山时游览了佛教圣地,并写下了《五台八首》诗。从他给平定白居实的信“六月仓皇一登北岳”,和他咏的诗“中台五六月,积雪在经厨”句,证实他游五台的时间确实是五、六月间。傅山在五台山游览了中台,登上了最高的北台,题咏了“斗柄那  相似文献   

5.
房山十字寺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近房山十字寺遗址,古老的银杏树荫下精美的汉白玉雕刻,给人一种神秘感。十字寺初建为佛教寺院,初建名已无可考,最早见于碑文的名称为崇圣院,姑且以崇圣院称之。佛教在西汉末年的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经与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相结合,形成了更易为广大民众接受的中国佛教。在三国、两晋以及南北朝这四五百年间,佛教寺院广为建造。现北京地区在两晋时期建造的寺院便有潭柘寺(西晋,公元265—317)、红螺寺(资福寺,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及崇圣院(东晋建武元年,公元317)。正当佛教在东方中国传播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明史·太祖本纪二》卷二载,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丁卯,徐达克太原,扩廓帖木儿走甘肃,山西平”。《清史稿·世祖本纪一》卷四载,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壬辰,石廷拄、巴哈纳、席特库等,败贼于平阳,山西悉平”。因此说,明代五台山佛教史是从公元1368年至1644年这276年间的佛教历史。其间,由于帝、后的崇佛建寺,诸王大臣的护法敬僧,高僧大德  相似文献   

7.
自公元420年宋朝建立,至公元589年陈亡于隋,中国南方先后经历了宋(420—478)、齐(479—501)、梁(502—556)、陈(557—589)四个朝代,史称南朝。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北方先后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五代政权,统称为北朝。北周大定元年(581)隋灭北周,隋开皇九年(589)隋灭南朝陈,结束了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局面。由于南北政权的长期对峙,加之自  相似文献   

8.
文化革命以前,在五台山楼观谷的左侧,有座蜚声中外的寺庙,名叫太平兴国寺。太平兴国寺原为宋沙门睿谏结庐之处。后因睿谏得到北朝宁王与夫人及北汉主刘继元的资助而募工修建,以寺侧有泉名曰鹿泉,故名鹿泉寺。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五日,“宋太宗讨平晋地,师乃躬诣行宫(即太原平晋寺——引者)请见,上问台山兴建之由,师奏对称旨,又蒙恩赐甚厚,寻赐额太平兴国之寺”(《广清凉传·释睿谏》卷下)。太平兴国寺内有正殿三间,内供“  相似文献   

9.
寄钱郎中 2闭门深树里 ,  闲足鸟来过。 3    驷马不复贵 ,4 一僧谁奈何 ? 稻苗家自有。 5 香饭乞时多。 6    寄语婵娟客 ,7 将心向薜萝。 8注释 :1法照 (?— 82 1 ) ,唐南梁州 (今四川省阆中县西 )人。永泰元年 (765)游东吴 ,以慕慧远高风 ,入庐山结西方道场 ,修念佛三昧。既而至衡山 ,师事承远 ,慈忍戒定 ,为时所尊。大历元年 (766)夏四月 ,于南岳弥陀台依《无量寿经》创五会念佛。二年 (767) ,栖止衡州云峰寺 ,勤修不懈。一日 ,于定中见大圣竹林寺和五台诸寺的净土圣相。四年 (769)夏 ,入东湖寺 (一说东湘寺 ) ,修五会念…  相似文献   

10.
黄夏年 《法音》2008,(7):39-43
民国时期佛教文化复兴活动,是近现代佛教振兴运动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一时期,佛教界先后办刊出报近三百种,现在已经能见到的达256种,未见有名的尚有30余种。太虚大师曾经专门回顾了民国早年办报刊的经历。他说:"吾国佛教之有月刊,始于民国元年濮君一乘、狄君楚青之《佛学丛报》。然光、宣以来,予于是盖筹之久矣,特以时机未熟,未能有成。至民二,予于上海佛教总会遂创办《佛教月报》,《佛教月报》仅出四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6,(7)
正佛教由印度在向中国的传播及其发展史上,汉地有许多忘身求法的先行者,东晋时期的法显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者之一。他以其西行求法经历自撰的《佛国记》以及携经律而归并亲自参加翻译经律,无论是在外来佛教经律传播汉地,还是在中外海陆交通史和文化交流史上,其殊胜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佛国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留学天竺的僧人、旅行家和翻译家法显撰写的游历专著。全书记述了作者从晋隆安三年(399)至晋义熙七年(411)经西域至  相似文献   

12.
敦煌文献中散藏有《辞娘赞文》写卷9份、《五台山赞(文)》写卷16份。敦煌写卷《辞娘赞文》有单写本和连写本两种形式,其连写本则与《五台山赞文》抄录在一起,是研究五台山佛教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辞娘赞文》敦煌连写本的文献梳理、内容述要和隐喻诠释,可以管窥以文殊菩萨信仰为核心的五台山佛教信仰在9世纪至12世纪之剪影。  相似文献   

13.
佛教传入中国后,自隋唐进入黄金时期,从武则天执政走向鼎盛阶段。这一盛况的出现显然是与武则天分不开的。所以,研究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不仅是揭示武周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可从中深入了解五台山佛教发展的原因和背景。一、武则天对佛教的发展武则天从光宅元年(684)执政到长安四年(704年)让位唐(?)宗李显,二十年中对佛教给予了大力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的这句话,一语道破历史真相。唐末,黄巢起义失败后,藩镇割据的形势更加严重。唐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其实质是藩镇割据的再延续和再发展,只是换了个"称呼"。五代十国的实际情况是:在中原地区,以开封为都城(曾一度在洛阳)先后出现了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史称"五代"  相似文献   

15.
(9) 10 33页:“武康令,吴分乌程、余杭立永安县,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按:《宋书·自序》:“晋武帝平吴后,太康二年,改永安为武康县。”与此所云“太康元年更名”相差一年。(10 ) 10 34页:“繁昌令,汉旧名,本属颍川。”按:检《汉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汉志》)、《续汉书·郡  相似文献   

16.
清代佛教是从清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共268年间清朝一代的佛教。清朝的佛教政策基本上延续明代,佛教宗派继承着明末的遗绪,净土成为各宗共修,念佛净土在社会上更加普及,间或有禅宗的显发。清代后期,国势衰落,在内忧外患之下,传统佛教日渐衰微。居士佛教的兴起则为积弊已久的  相似文献   

17.
《悉昙字记》,又名《南天竺般若菩提悉昙》(据书名下的小注),一卷。唐山阴沙门智广撰,撰地五台山。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四卷。《悉昙字记》未署撰时。书序云此书出自南天竺(印度)沙门般若菩提在五台山时对作者的传授。而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七记载,般若菩提是在“(贞元)十年三月发趋清凉。巡礼五台,至于秋首。十一年四月还至上都(长安)”的。以此推断,《悉昙字记》约撰于贞元十年(795)。又由于此书见载于日本入唐求法沙门空海于大同元年(相当于唐元和元年,即公元806年)十月编的《御请来目录》,为空海住长安时所获的写本,因而日本学者也有根据著录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普陀山志》一曰:“佛经称地藏、普贤、文殊、观音诸道场曰地、水、火、风为四大结聚。九华,地也;峨眉,火也;五台,风也;普陀,水也。”九华山为地藏菩萨住处,峨眉山为普贤菩萨住处,五台山为文殊菩萨住处,普陀山为观音菩萨住处。《普陀山志》为明候继高始撰,万历(1573一1620年)年间,周应宾予以重修。此后,遂称五台、峨眉、普陀、九华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称文殊、普贤、观音、地藏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或“四大士”。  相似文献   

19.
(2 0 ) 10 4 1页:“义兴太守,晋惠帝永兴元年,分吴兴之阳羡、丹阳之永世立。”按:义兴郡始置年代有二说,一说晋惠帝永兴元年(30 4年) ,一说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 ,而又都与周 有关。按周 ,阳羡人,惠帝永兴元年讨石冰,怀帝永嘉元年讨陈敏,永嘉四年诛钱 ,此号称“三定江南”。据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7,(4)
<正>唐开成三年(838),日本圆仁和尚随最后一批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开成四年(839)六月八日住进了山东半岛的赤山法华院,开成五年(840)二月十九日离开赤山法华院去五台山修行,期间在赤山法华院住了半年多。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详细记载了在赤山法华院的所见所闻,留下了唐代中韩日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