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PCI技术越来越多地实践于左主干和多支冠脉病变,但与CABG相比,其疗效一直受到质疑.本文对近年来PCI和CABG的疗效比较做一总结,发现对于左主干和冠脉多支病变,CABG仍优于PCI.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需求越来越高的双重作用下,两项技术都必然会有新的发展,两者疗效的比较还会继续,我们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2.
对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血运重建的临床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无保护左主干(LMS)狭窄的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一直被认为是“标准治疗”,原因就是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具有远期生存率方面的益处。但是,目前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药物支架而不是CABG治疗左主干狭窄的趋势,尽管目前这方面的证据还不充分。在此,本文在汇总了经皮血运重建技术(PCI)干预无保护左主干、对比支架和外科手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的随机对照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认为,对于适合外科手术的无保护左主干狭窄患者,CABG仍旧是血运重建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观察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患者行个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因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CTO病变行PCI术的患者。共入选46例患者,每位患者平均置入支架数(2.3±1.3)个,支架平均长度(29.52±6.98)mm,支架平均直径(3.61±0.42)mm。其中左主干病变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右冠状动脉CTO病变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93.5%,总成功率95.7%,手术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急性血栓形成、无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心功能(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较前均有改善。随访期间[平均随访时间:(14.48±15.01)个月],发生7例靶血管血运重建(其中2例CABG),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5.2%。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动脉CTO病变采用个体化策略的冠脉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这提示对于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动脉CTO行PCI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首例成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完成于1960年,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成熟,CABG手术得以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0PCAB)为代表的微创冠脉搭桥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尽管冠脉介入技术(PCI)以其创伤小的优点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蓬勃发展,但是CABG在远期通畅性方面仍然占据优势地位,因此CABG仍然是冠心病治疗的效果确定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首例成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完成于1960年,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成熟,CABG手术得以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为代表的微创冠脉搭桥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尽管冠脉介入技术(PCI)以其创伤小的优点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蓬勃发展,但是CABG在远期通畅性方面仍然占据优势地位,因此CABG仍然是冠心病治疗的效果确定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术后长期的临床疗效,我们收集了2004年5月~2008年5月589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实施完全性血运重建(CRV)461例(7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IRV)128例(21.7%),对比分析两组病例PCI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结果。结果显示IRV组患者中完全闭塞病变、3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高于CRV组(P0.01);CRV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IRV组(94.8%vs87.5%,P0.05)。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临床疗效论。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术后长期的临床疗效,我们收集了2004年5月~2008年5月589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实施完全性血运重建(CRV)461例(7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IRV)128例(21.7%),对比分析两组病例PCI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结果.结果显示IRV组患者中完全闭塞病变、3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高于CRV组(P<0.01);CRV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IRV组(94.8%vs 87.5%,P<0.05).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临床疗效论.  相似文献   

8.
虽然越来越多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正在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其临床疗效是否能够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媲美,目前尚不能妄下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治疗中各有其最佳适应证,相互之间是不可替代、但可以互补的。而且联合治疗、杂交技术和微创治疗是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目前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成熟、定型的手术方法,但术后再狭窄影响了病人的远期疗效,其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研究者对CABG术后再狭窄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加注重整体性、动态化和系统最优化。试用系统论方法探讨CABG术后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运用CTA探讨左冠脉分支夹角与左冠脉斑块间的潜在关系.30例患者采用320层CT行CTA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测量左冠脉分支角并观察左冠脉斑块的特点及分布情况.22例左冠脉分支内有斑块,8例无斑块.左冠脉有斑块的左前降支-左旋支(LAD-LCX)夹角平均值89.10±13.10,左冠脉无斑块者夹角平均值75.50士19.80,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斑块累及左前降支21例(占95.5%),累及左旋支8例(占36.4%),同时受累左前降支和左旋支7例(占31.8%).分支角>900的患者占14例(占63.6%),均有LAD受累,LAD和LCX同时受累7例(占50%).左冠脉斑块集中分布在分支夹角较大的冠脉分支内,特别是钙化斑块,多层CTA可有效显示左冠脉的斑块特点及分布.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目前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成熟、定型的手术方法,但术后再狭窄影响了病人的远期疗效,其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研究者对CABG术后再狭窄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加注重整体性、动态化和系统最优化.试用系统论方法探讨CABG术后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心源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急诊再血管化治疗PCI或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CS的病死率有积极的意义。目前还没有哪个随机对照试验明确PCI或CABG哪种更好,但目前的治疗倾向于急诊PCI。合并CS的AMI患者直接多支血管PCI治疗获益增加。对于血压偏低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应该作为缩血管药物的一线选择。靶目标平均血压维持在65mmHg~70mmHg,因为更高的血压不增加临床获益。最佳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治疗是CS治疗的基石。经皮机械辅助装置临床应用逐渐广泛,可以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但也加剧炎症反应、出血等风险。  相似文献   

13.
探讨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的影响.入选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急诊PCI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即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口服,及对照组,即术前不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通过TIMI帧数法比较冠脉血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罪犯血管、疼痛到球囊扩张时间、多支病变比例、支架类型及大小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TIMI3级血流的比例虽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比对照组有增加趋势(93.5%比89.7%).PCI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校正TI-MI帧数明显减低(26.2±11.52比34.3士18.11),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急诊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于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有20多年的历史。我国开展此项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PCI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人们在肯定其对冠心病治疗的重要地位同时使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合理性问题。事实上,无论是专业人士、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其他社会人士都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着PCI的应用。作为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PCI应用合理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是这些患者表现出的焦虑抑郁情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影响却少有报道。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对心脏事件发生后的恢复有不利的影响,而接受 PCI 治疗的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主要心血管事件与这些负面影响是相关联的,研究表明密切监测这些患者的情感状态可以明显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由于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学得到阐明,心绞痛的治疗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治疗策略.一方面,随着新药物的发展,对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另一方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持续快速进步也使心绞痛患者治疗有了进一步发展.与非老年人相比,老年人患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策略有其共性,亦有其特殊性,如何根据老年人血管病变特点,在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诸多指南实施中,慎重地遵循个体化原则,以使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最大获益,保障其生存质量,是目前老年心血管病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前后窦性心律振荡(HRT)的变化及意义.选择伴室性早搏的AMI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42例,PCI前伴室早的观察组患者,用节律Ⅱ导联记录室早的心电图,PCI后2周时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记录24h动态心电图(AECG),计算其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LVEF分别为:(59.1±7.5)%和(61.3±8.4)%.观察组PCI前TO显著升高,T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TO较前降低,TS较前升高,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无差异.提示AMI患者HRT减弱,PCI后2周HRT改善但和观察组相比仍有统计学意义,提示AMI患者PCI后早期仍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下降,HRT可作为评价AMI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前稳定性冠心病通行的治疗策略是药物治疗的同时常规作冠脉造影,如果病变严重,则尽可能地作介入治疗。但最近COURAGE试验结果的公布,证实介入治疗仅可以缓解症状,但不能改善预后。因此,我们要对PCI在稳定性冠心病中的作用和定位重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冠心病介入治疗迅速发展,但有许多问题必须引起注意。本文讨论了我国目前冠脉介入治疗存在的问题;如何正确选择冠心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和药物治疗;重视冠脉介入手术病人的综合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冠心病介入治疗迅速发展,但有许多问题必须引起注意.本文讨论了我国目前冠脉介入治疗存在的问题;如何正确选择冠心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和药物治疗;重视冠脉介入手术病人的综合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