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实践概念上,李达把实践理解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冯契把实践理解为"要求自由"的活动。基于对实践观的理解,李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为"实践唯物论",而冯契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李达侧重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阐发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冯契侧重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来阐发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和冯契都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视域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2.
李达是中国现代史上少有的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突出重要的贡献。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其他重要代表人物相比较,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索具有鲜明的独特理论个性。考察、揭示、把握和品味李达哲学探索的独特理论个性,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及其内在规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存在,但又不能按照传统哲学的生产方式进行再生产,因而是一个"悖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原则是传统哲学不可兼并的"外部存在",因此绝不能通过改造"实践整体"并赋之以某种理论秩序的方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生产。更为复杂的是,哲学作为政治在理论领域的延续,发挥着统一诸种意识形态以保障统治阶级领导权的功能,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生产必然受到政治斗争的牵制。阿尔都塞深刻地揭示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错位关系,尤其是他以"哲学实践"来作为纾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再生产悖论"的方案更是极富原创性。  相似文献   

4.
正从一种重要的意义来讲,在李达最后的主要哲学任务中固有的模棱两可性是其整个哲学生涯中的一个特点。因为他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修订他于20世纪30年代早期写成的《社会学大纲》,以便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结合起来的努力,由于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和哲学生活中有着强大影响的毛泽东思想而被阻挠了。李达并不可以自由地去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围绕毛的个人崇拜中达到高潮的新的正统的上升趋势,妨碍了李不受限制地去评价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因此,《唯物辩证法大纲》包含着对毛的哲学思想的热烈评述,  相似文献   

5.
先驱者的印记:李达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达选择了"专做理论的研究与传播"的马克思主义者角色,在中国孜孜不倦且卓有成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一工作极大地影响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建构和学术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四、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的新探索1961年,毛泽东嘱咐李达编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1965年,毛泽东在阅读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内部讨论稿)①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法体系,否定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并列的形式,明确指出:旧哲学传下来的几个规律并列的方法不妥;同时,在其中的两种发展观互相对  相似文献   

7.
李达研究中的一大误解是认为李达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误解既没有直接的文本依据,又缺乏有力的推论,混淆了不同概念。实际上,从李达的自述、他的学术思想以及长期以来人们的评价来看,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深远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和学术思想。李达之所以在学术研究中很少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且从科学主义的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他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同时尽可能排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一李达先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这双重身份在李达先生身上是内在统一的。可以说,正因为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所以他才成其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那么,应该怎样理解李达先生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相似文献   

9.
徐俊忠 《现代哲学》2011,(1):121-123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大纲》是李达的代表作之一,1937年5月公开出版后,李达曾将此书寄给当时正在延安的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不仅十分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写了详细的眉批,而且还向延安哲学研究会和抗日军政大学推荐,指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高度赞扬了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贡献,热情  相似文献   

11.
李达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巴黎手稿》的研究者。在1935年和1937年版的《社会学大纲》中,他敏锐地觉察到当时刊行不久的《巴黎手稿》的理论价值,率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视域来引用、分析和评介它。可以说,正因为受到《巴黎手稿》相关思想的激发和影响,李达方得以在《社会学大纲》中用"实践唯物论"来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而相对完整而准确地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此外,他还在《社会学大纲》中开展了将《巴黎手稿》与《巴黎笔记》综合起来加以考察的最初尝试,这在《巴黎手稿》接受史上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晓升 《现代哲学》2011,(1):125-127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郭建宁 《现代哲学》2011,(1):127-128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早在3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就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在今天,随着我国改革的全面深化,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紧迫地摆在人们面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新认识也愈益重要。尤其近几年来兴起的中西文化大讨论,有力地推动了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就目前公开发表的论著来看,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包括它和中国哲学优良传统的自觉结合和不自觉地受到传统文化、传统哲学的消极影响两个方面。现将各种主要观点摘要介绍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背景 1、政治背景。本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成为我国新潮的主流,并为广大人们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不仅具有丰厚的国内理论资源,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国外理论资源。其中,国外理论资源既包括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往,受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我们对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资源关注得较多。如今,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持续深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葛兰西哲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典型。它启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要探寻本民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继承与更新,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6.
《哲学堂》2004,(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本质上和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初是以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为中介经由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模式来完成的。迄今为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共有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杰出代表,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非一帆风顺,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将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它要求我们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的关系,本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各流派的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更新其内容改变其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赵海燕 《孔子研究》2016,(5):146-153
"直觉"方法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色,并且其发展有"一条清晰的线索"。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如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贺麟和牟宗三都力图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深入开掘中国哲学传统中"直觉"之意义,以区别于以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特征的西方传统哲学,从而凸显中国哲学作为一种特殊形态哲学的价值与"自性"。与此同时,现代新儒家并非一味囿于中国哲学传统,而是在吸取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力图改造中国哲学传统,以使其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11 日至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国内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示和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动向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开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中国,探索和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第三,立足中国实际,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话语;第四,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着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研究。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根本前提。这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本质规定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以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的重要意义;其次,必须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恢复和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再次,必须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盟,并由此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思想遗产,对于当代中国哲学,尤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在此问题上,我们必须相对区分"实然"与"应然"两种不同的向度,前者侧重于"学术的对象",后者则侧重于"思想的事情"。从"应然"向度理解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意味着我们要自觉地反省黑格尔哲学中"死的东西"与"活的东西",尤其要对黑格尔哲学所包含的"历史理性主义"与"总体主义"思维定势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具备与之告别的敏锐和勇气,而黑格尔哲学对现代社会本性、困境的深刻反省,对一切把知性规定终极化和绝对化的知性形而上学的深刻反省以及由此所蕴含的批判力量,则是我们应吸取的、具有深刻当代意义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