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考古发现与先秦易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考古发现的一些才料,考证了先秦易学的若干问题.认为,古贞与鼎同字,贞亦训“定”,鼎是“定命”的象征.殷墟卜辞“卜王”与《周易》卦辞中的“安贞”同义。卜辞中有“由王事”,即“从王事”。《周易》爻辞中有“从王事”.《周易》卦爻辞中屡言“我”,取象与“从王事”全同.卜辞中有神名“(虫虫)”,指太一神。包山楚简中有神名“二天子”,应是伏牺、神农。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的“大帝”即为“易”.张家山汉简《盖庐》出现了“太极”的概念,是研究古代思想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2.
论六经并称的时代兼及疑古说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论语》、《庄子》、《礼记》、《史记》和帛书易传、郭店楚简的记载,证明六经的形成,源于孔子;早在先秦时期,《周易》就已与《诗》、《书》、《礼》、《乐》、《春秋》并列,进入儒家群经之中,说孔子乃至先秦儒家与《周易》无关,否定先秦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并列的事实,是完全错误的。指出执著于这些错误观点的疑古学者,应该反省、检讨自己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郭店楚墓竹简》中的儒家人性言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荆门市的郭店发现一批战国中期偏晚时代的竹简,其中包括《老子》与一些属于儒家的著作。这些竹简最近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定名为《郭店楚墓竹简》。①这批儒、道典籍的发现与出版为我们研究先秦思想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其中有一些关于人性的言论颇具特色,不但为我们揭示了当时儒家人性论的一些内容,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孟子性善论的思想背景。本文将讨论这些特点及其与孟子论点的异同。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疏解有关章节的文字,第二部分做综合的分析。一、《郭店》有关章节文义的初步解释郭店儒书中,…  相似文献   

4.
二、郭店楚墓竹简的出土解决或初步解决了长期困扰学界的一系列疑问  思想史上存在的许多争议 ,不光是因为学者们对问题理解的不同 ,还与有关资料的不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在郭店楚墓竹简出土之前 ,关于《老子》的成书年代 ,关于《老子》书中“有”、“无”等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 ,关于先秦是否存在“六经”之说 ,关于禅让是否是一种历史事实 ,关于思孟“五行”的内涵等等 ,都曾经是学界长期争论而又无法最终达成一致的问题。现在 ,随着楚墓竹简的出土 ,上述许多争论都将有望成为过去。1 关于《老子》的成书年代长期以来 ,关于《老子》…  相似文献   

5.
武占江 《管子学刊》2014,(3):126-12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秦思想史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成果层出不穷,许多方面都成绩斐然,甚至在研究范式方面也有很大突破,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对世纪之初过分疑古倾向的纠正,一些重要著作的年代开始被重新考虑,一些长期被判定为不可信、或者认定为产生于汉代的资料也被重新确定身份,开始逐步回到先秦史资料序列之中。这种研究范式的转变固然有整个时代思想转变的原因,更为根本的是大批长期埋藏于地下的文字材料为此提供了坚实的证据。这些材料对先秦史的推进可以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有的学者甚至提出重写学术史的主张。郭店楚简就是这些出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郭店简下葬时间被判定为前300年左右,其材料极富价值,对解决许多学术悬案有着直接的意义,公布时间也比较及时,学界一时掀起了研究热潮,各种观点异彩纷呈,大有重新拼接先秦思想史地图之势。李友广博士的新作《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演变--以郭店儒简为考察重点》(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就是在这种学术背景下产生的。通读一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与感想。  相似文献   

6.
湖北荆门市郭店出土的“楚简”自 1 998年公布以来 ,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特别关注 ,《郭店楚简》研究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显学。为了推动《郭店楚简》研究在西北地区的深入开展 ,2 0 0 0年 1月 1 5日 ,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召开了研究《郭店楚简》的学术座谈会 ,赵吉惠教授主持了会议 ,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政法学院、西安联合大学、西安社会科学院等单位 30余位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学者们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就墓葬和竹简的断代、《唐虞之道》的历史理念、“性自命出”与儒家人性论、“楚简”与子思之学等 ,进行了广泛、…  相似文献   

7.
郭店简《鲁穆公问子思》的文体普遍存在于先秦诸子文献当中,通过与《论语》《荀子》《晏子春秋》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文体的发展脉络和先秦诸子对这种文体的有意取舍。而学界所普遍关注的"恒称其君之恶"的忠臣观,不仅与《孟子》的记载有近似的时代呼应,还可在《晏子春秋》的相关记述中得到践行的例证。换言之,《鲁穆公问子思》的出现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是先秦诸子之间学术交往和影响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8.
魏文侯作《孝经传》,说明《孝经》至迟于战国初年魏文侯时已成书,在魏文侯时及以前,对孔子称“仲尼”者仅为《孝经》和《中庸》,《缁衣》《坊记》《表记》《中庸》取自《子思子》,为子思所作,已由郭店楚简的出土得到证明,四篇中对孝的论述与《孝经》相近似,而且此四篇与《孝经》在“子曰”之后引《诗》《书》,体例相同。郭店楚简《缁衣》的出土为这一体例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因此,《孝经》是战国初期魏文侯时子思将其祖孔子、其师曾子论孝的对话编撰整理而成的。  相似文献   

9.
子思作《孝经》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缁衣》、《中庸》、《坊记》、《表记》出自《子思子》,已由郭店楚简的发现得到证明。 《李经》与《缁衣》等四篇好在“子曰”之后引《诗》《书》,风格相同,当属同一时代,同一作者的作品。 《论语》中孔子多言《诗》《礼》而罕言《书》,与《子思子》判然有别。用《诗》《书》发挥孔子思想,应是 子思的创造。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退而与万幸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继承了子思学 派的传统。《孟子》原有《说孝经》等“外书四篇”,《史记》等都曾引用。《说孝经》当是《孝经》成书于 孟子之前、孟子论述其师门所传《孝经》的证据。郭店楚简内多处论孝,与《孝经》相表里,表明孝是 子思学派论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陈继红教授新作《治世的至理——先秦儒家“分”之伦理研究》一书,以先秦儒家“分”为视野,透析了“分”如何拓展社会关系,“分”之后的社会关系为何需要伦理维系;“分”以后的社会关系,通过伦理维系,何以能够被整合、被凝聚、达到“群”与“和”的社会功效.在深度分析和回答上述问题时,全书彰显了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书讯     
书讯:《先秦伪书辨正》,刘建国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621千字。 该书系作者积20年之功,遍阅史籍数百种,精心撰著而成的一部反疑古巨著。作者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教学和研究,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所撰写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概要》(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一书,凡70余万言,以其资料之丰富、考辨之精良,至今仍被国内外许多大学哲学系列为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的必备参考书。在《概要》书中,作者曾对不少史料的真伪问题,提出与前人、特别是与疑古派不同的看法。现在出版的这本新著,就是以《概要》一书的成就为基础,结合近年来陆续出土的简帛材料,并吸收国内外同行新近的研究成果,而对从西汉至近现代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形  相似文献   

12.
乐制是我国先秦时期极为重要且独具特色的政教制度之一,但因缺乏相关资料,先秦乐制之全貌已难以再现。本文结合郭店楚简、上博简等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从乐制的产生源头、建立机制、实现途径等方面揭示了其所具有的情本主义特征,并指出先秦乐制的建立反映了古人对于人情及由人情生发出的诗、乐、舞等艺术之特性与功用的深刻认知,显示出我国古人深邃的思想与高度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关于《唐虞之道》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筒中,被整理者题名为(唐虞之道)的一篇共包括29只简,竹简的形制和书体都与题为《忠信之道》的另一篇相同,所以可以肯定二篇之间应该有较密切的关系,以下,拟就精虞之道冲的几个小问题提出来讨论。一、《唐虞之道》与《尚书·尧典》郭店竹简与“六经”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六德》与《语丛一》中都曾提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表明“六经”作为一个整体至少在此时已经存在。除了象(五行)、(消衣)。《成之闻之》等篇直接称引《诗》、(书》以外,有些篇章虽未提及经典的名字,但其讨论的内…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间以来,受救亡运动、疑古风潮和极端阶级分析法的影响,先秦儒家的“法先王”思想屡遭抨击和批判,其实质被保守、虚妄、反动的表象所遮蔽,其价值被“厚古薄今”的思维定式所消解。从伦理向度看,“法先王”是先秦儒家以“立德”“弘道”为基本价值取向对先王之德、先王之道的形塑与倡扬,是阐旧邦以开新命的政治智慧。先秦儒家以“可施于礼义”的伦理标准,萃取和凝练了“五经”中的王道思想;从伦理维度进行理论开新,奠定了王道政治的坚实根基;用中庸之道为王道政治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方法论。先秦儒家“法先王”思想既具有强烈的批判功能,又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它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王道政治范式,是中国传统政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等篇中的“情”义内涵的分析,本文认为其中的“情”仍然是“真实”,而不是“情感”之义。“情”在不同语境中虽有多种分析的涵义,但它们之间是统一的,皆根源于性情论之“情”。这为我们重构性情论的真实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未发”和“已发”而言,“性”与“情”二者在郭店楚简中并不具备相互对应的特性,这与宋儒的性情论并不相同。从先秦到宋明的性情论,朱熹等人利用先秦儒家的相关文献作了创造性的转化;而Chad Hansen和A.C.Graham对中国早期文献中的“情”字义的某些观点,是值得批评的。  相似文献   

16.
论郭店楚简"情"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等篇中的“情”义内涵的分析,本文认为其中的“情”仍然是“真实”,而不是“情感”之义。“情”在不同语境中虽有多种分析的涵义,但它们之间是统一的,皆根源于性情论之“情”。这为我们重构性情论的真实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未发”和“已发”而言。“性”与“情”二者在郭店楚简中并不具备相互对应的特性,这与宋儒的性情论并不相同。从先秦到宋明的性情论,朱熹等人利用先秦儒家的相关文献作了创造性的转化;而Chad Hansen和A.C.Graham对中国早期文献中的“情”字义的某些观点,是值得批评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2月27日,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崔宜明教授新著《先秦儒家哲学知识论体系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及《东方早报》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先秦儒家哲学知识论体系研究》一书的写作风格、研究理路与哲学意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会  相似文献   

18.
试论先秦儒家中庸范畴的哲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首先将“中”庸”并用,作为“至德”的伦理范畴,体现为坚守中正的原则,不断调和与“礼”相异的矛盾,达到“和”。《中庸》在此基础上,要求“尽合乎中”,强调“固执”,忽视变通。孟子以“权”“义”为中心范畴,强调坚持圣人之道——“义”,但要有“权”——灵活性与合理性,却忽视了差异性,难以体现诸矛盾的和谐和平衡。《荀子》以“礼义”为中心范畴,基于“性恶”强调“分”“别”,追求“兼”“一”。他强调“以分求一”、“从别到兼”,礼义统摄下的差异性的“各得其宜”,从而达到“万举不过”。《易传》的中庸观是在《荀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他的基本内容是:一、贯穿于“穷变通久”的“位”;二、调和于“分阴分阳”的“中”;三、警惕于“否极泰来”的“时”。由孔子、《中庸》而孟子而《荀子》而《易传》,结束了先秦儒家中庸观哲理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先秦齐学考》是一部厚重的书。六百多个页码合订一册,不可谓不厚。析中有考,考中有析;独见俯拾,新意迭出,不可谓不重。是书共9章33节。第一章绪论,主要探讨了四个问题,即先秦齐学在学术上的地位、一般人对先秦齐学的认定、本书的研究动机与过程、本书对题目的界定。第二章从齐国地理、政治历史、民生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对先秦齐学赖以发生、发展的背景作了较为全面的立  相似文献   

20.
《性自命出》与《淮南子·缪称》论“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店楚墓所出儒书《性自命出》 ,据内容可划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这两部分中都有不少地方论及“情” ,下一部分对“情”的重视尤其引人注目。据考察 ,这种重视“情”的思想 ,亦见于《淮南子》的《缪称》篇。而《缪称》 ,据前人研究 ,乃是一篇保存了大量儒家子思学派学说的文献。本文通过征引《子思子》佚文与《缪称》及《性自命出》比较 ,认为《性自命出》对“情”的看法可能出自《子思子》 ,为研究《性自命出》等篇的学派性质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