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主持人手记     
<正>石田梅岩(1685—1744)是德川时代(1603—1867)杰出的庶民思想家,他创建的町人哲学———石门心学,成为日本近世哲学史上独具特色的篇章。德川时代历时200多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从哲学思想史上看,此间创造出独自的思想体系的思想家辈出。  相似文献   

2.
石田梅岩(1685~1744)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庶民思想家。石田梅岩以广泛的庶民为教育对象,提倡神、儒、佛三教一致,提出“形即心”思想理论,主张以“正直”与“俭约”的实践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求得“知心”,并以此为商人构筑了独特的“商人道”思想。石田梅岩开创的这一庶民化学术思想被称作“石门心学”。江户时代中后期,石门心学的影响波及町人阶层、农民阶层与武士阶层,对日本近世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日本国内外研究者对于石田梅岩及石门心学的学术与历史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研究者认为,石门心学无论从思想史角度、还是从教育史角度…  相似文献   

3.
日本哲学     
主持人手记:石田梅岩(1685--1744)是德川时代(1603--1867)杰出的庶民思想家,他创建的町人哲学——石门心学,成为日本近世哲学史上独具特色的篇章。德川时代历时200多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从哲学思想史上看,此间创造出独自的思想体系的思想家辈出。儒学内部分化出朱子学、阳明学、古学等学派并开始本土化建构;神道在吸取儒佛思想基础上也着手其理论化论证,佛教则通过吸取世俗伦理道德而更加世俗化,国学、洋学等在理论上也都各具特色。在纷繁的德川思想谱系中,在野思想家的出现及其提出的具有活力的思想理论,给德川思想增添了奇光异彩。石田梅岩建构的町人哲学是其典型之一。  相似文献   

4.
石田梅岩的经济思想与儒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德川时代“盯人的哲学”或“道德性实践之实学”,石田梅岩创立的“石门心学”在日本思想史和经济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心学与儒学有关,从而具有中日思想比较研究的价值;心学阐释职业伦理与商人赢利的合理性等,与中国经济思想史有联系,成为两国经济思想比较以及东亚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心学赋予经济伦理以宗教意义,被称为类似于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新教伦理”,具有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特殊意义,从而又有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价值。世界范围内有关石田梅岩心学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是,迄今为止似尚无对其经济思…  相似文献   

5.
心学是儒学的重要流派,明代心学由陈白沙拉开序幕,湛甘泉完善与发展,王阳明集陆九渊心学与陈湛心学之大成。其发展的基本进程是白沙心学—甘泉心学—阳明心学三阶段,形成陈湛心学与阳明心学两流派,二者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6.
发掘阳明心学资源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中国贵州王阳明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王路平中国贵州王阳明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20至25日在贵阳市召开。这次盛会,由贵州省政协牵头,与中国孔子基金会、余姚市人民政府、贵阳市人民政府等20余家单位共同举办。...  相似文献   

7.
<正> 阳明学是宋明理学内部朱子学的异军,由于它开始于南宋的陆九渊,明代的王阳明(守仁)为其集大成者,又由于它讲求心性,因此后世学者一般称它为“陆王心学”,或“王学”,近代以后,人们又依据日本的习惯,称它为“阳明学”。要探讨梁漱溟与阳明学,首先必须从晚清阳明学的复兴谈起。在整个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上半叶,作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王学或阳明学占据了中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心学是以主体精神为核心,以平民精神、启蒙精神、淑世精神等为基本元素的有机的精神整体。平民精神、启蒙精神、淑世精神乃是主体精神(良知、道心、本心)的具体展开,因而阳明心学的精神是充满实践意义的人文关怀。但阳明心学的精神在实践过程中不能不为时空所限,也不能不为主体所限,所以阳明心学精神的价值必须在不断突破有限中成长,这样才能继续生发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有明一代,心学特盛。学界对于白沙、甘泉心学与阳明心学的契合上颇有佳作,但对于康斋、敬斋二人的心学与阳明学的相似处似乎未引起重视。事实上,康斋、敬斋的心学与阳明学存在不少相似处。康斋的理在心中、心具此理思想为白沙、阳明心学的大明提供了思想资源。吴康斋"理在心中"思想通过门人娄一斋、胡敬斋与陈白沙等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一种崭新的心学思潮。吴康斋门人弟子的"本心即理"说与"理心本一"论为王阳明"心即理"说的兴起提供了知识上的可能。吴康斋心性学诸多范畴也与阳明心学概念一致。吴康斋由工夫而证本体的理契于心的感悟与王阳明"心即理"功夫进路有相似性。所以,吴康斋等人的理心合一观已入精微。吴康斋确实开启明代心学,是明代理学的开山人物。阳明心学风行天下,崇仁心学的知识论背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先生逝世470周年。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和绍兴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纪念王阳明逝世4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最近在阳明故乡绍兴市召开。海内外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来自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代表有30余人。会议上学者们全方位地研讨了阳明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不少新颖、深刻的见解。一、阳明学的历史地位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张岱年先生在贺信中指出: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宗师,他提出“知行言一”,具有肯定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阳明心学、石门心学、霞谷心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日本、韩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通过对中国的阳明心学、日本的石门心学、韩国的霞谷心学三种心学的“心”、“性”、“良知”、“俭约”、“生理”哲学范畴及其社会价值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中国、日本、韩国三种不同心学的本质特征,并从中研讨了东亚意识的基本内容即主体意识、人文意识和多元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阳明心学的成就离不开对佛道思想的吸收与融合,王阳明早年对道家道教更是甚为痴迷,然而王阳明后来却对道家道教明确采取了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而这种巨大的思想转向与王阳明多年习练养生术的切身体会关系密切.自身的需要促使王阳明早年长期热衷于养生术的修炼,可得到的却是彻底的失望,遂而领会长生之虚妄.打破迷悟的王阳明进而转向对德性自我的真己的养护,养生必得有益于养心,这种对德性之心的修持也成为阳明心学形成的关键.从养生到养德的态度转变,也是了解道家道教思想对阳明心学形成所起影响不可缺少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3.
<正> 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谈心学自然联想到中国文化的前途。但这个题目很大,限于篇幅,只讲述一个提要。一、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大陆流行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专书,均把陆(象山)王(阳明)哲学称为“心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辞海、辞源也都把“心学”等同于“陆王哲学”。这虽只是一种称名,但也是一种理解和概括,原来颇为不妥。因为心学本不专属于陆王,正像气学不专属于王充、张载一样。陆象山说:“圣人之学,心学也。”(《象山全集·叙》)他这样说,决不是为了故意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是明代思想界的泰斗 ,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界影响至巨。关于阳明心学 ,国内外学界成果甚多 ,且至深至细。然而笔者以为 ,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深入探讨。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方法问题。作者提出以点燃智慧之火的方式表达阳明 ,以喻事因缘的方式体悟其良知 ,寻究其心学中的永恒价值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书写宣讲其思想。  相似文献   

15.
晚明时代佛教义理全面中国化,阳明心学与其在义理、修持、道德观等方面多有互鉴之处.但王阳明与晚明四大高僧之一蕅益智旭二人之佛教观代表了佛儒二家思想旨趣之根本互异.阳明心学的开创与佛教心性论的发扬有直接关系,阳明心学的发展在对佛学义理进行摄取的同时.也刺激了明代佛学思想的发展.阳明心学与晚明佛教思想的关系是互动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对程颐思想的借鉴主要表现在:程颐的圣人之志,成为引导王阳明一生为人为学的价值观;对程颐"格物致知"成圣之方的体验、困顿,促成了阳明心学的诞生;程颐的本体论思考,使王学从心学角度融合心、理,确立了心本体的学理主旨,认为承载天理的心(良知)才是即本体即主体,是万物的存在根据和人生的主宰;《伊川易传》的哲理,尤其是其固守正道、扶正抑邪和自昭明德的人生智慧,给王阳明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7.
试论王阳明心学的圣凡平等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明学针对程朱理学的流弊所兴起的道学革新运动,在明代中、后期的思想界曾掀起波澜,形成了主导明代学术思想的心学潮流。阳明心学的形成发展及演变不仅对明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和重建具有历史导向作用,而且波及到从明清之际的思想启蒙到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影响了后来儒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命运。可以说,阳明心学是中国儒学从巅峰走向衰落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我们对它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宋明理学内部的学派分歧和流变,而应放开视野,从时代转换、历史文化发展和学术潮流演变的实质关系来认识。本文即欲通过从陆九渊到王阳明“心…  相似文献   

18.
<正> 王阳明(1472—1529)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而对儒学的理论贡献尤其卓著。其学远承孟子,近继象山,而自成一家,影响超越明代而及于今后,风靡一时而传播中外。本文仅对阳明心学的来龙去脉及其思想主旨作一概论,以求教方家。一追本溯源,心学源出孟子。孟子生当“大国争霸,百家争鸣”的战国中期,怀着强烈的文化使命感,自觉继承孔子的“仁学”而充当“圣人之徒”,力行其“正人心,息邪说……以承三圣”(《孟子·滕文公下》)的文化传承理想,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忧患意识”的典型体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心学是对人类第一次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最高文明成果即齐文化心术智慧的原创性会通。文章从宇宙万物生命创生论、宇宙终极纯正能量论、宇宙生命精气神三元一体之周易智慧及宇宙九宫七阳大周天自然精神诸方面,对王阳明心学与齐文化心术智慧的契合关系做了初步而较为系统的考析。因此,对于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定位,超越了学术界仅滞于从儒佛老庄角度透视所带来的片面性,而更加贴近历史的本面。  相似文献   

20.
"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念。在阳明心学框架内,将其"良知"仅仅理解为知善知恶或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会使行为者的道德行为缺少合理动因。而以一种整体性的解读方式,将王阳明的"良知"理解为一个包含道德主体、道德规范和道德能力三个层面含义在内的整体观念,将使得"良知"观念能够为行为者的为善去恶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