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理论也如同物质过程一样有它的历史。苏维埃时期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历史,就是确定它作为辩证法理论规律的历史,研究它的内容、揭示它的方法论作用的历史。虽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有它自身的遭遇,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它排除在哲学发展的整个列宁阶段的范围之外。苏维埃时期最先研究辩证法理论的是列宁。列宁的《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成了决定辩证法的发展和拟定研究它的各种问题的基本方针的纲领。广泛开展研究唯物辩证法运动的成果之一是,  相似文献   

2.
作为最抽象的规定,可以辩证法理论归结为“关于矛盾的学说”。然而,由此却引发一个问题:世界就是矛盾,那末,人类在其前进的发展中所创建的关于世界的全部科学理论,在最抽象的意义上,是否都应归结为辩证法理论?对这个问题,通常是从“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来回答:辩证法作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是研究具体的矛盾即矛盾运动的特殊形式和特殊规律,而是研究抽象的矛盾即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3.
由于现代性意识形态的遮蔽,辩证法几乎完全被当作"形式方法"来理解了,但辩证法本身恰恰要求超出并克服这种抽象普遍性的外在反思。黑格尔的辩证法在本体论上意味着:事物自身的活动。这个自我活动者乃是作为实体-主体的绝对者。而当绝对观念论的思辨辩证法陷于瓦解之际,马克思经由一个本体论革命而拯救了辩证法,使之重新建基于"实在主体"之上,而这个自我活动的实在主体乃是"既定社会"。因此,马克思的辩证法实际地生存于探究既定社会的"历史科学"中。这种辩证法也把如下的思想任务托付给当今的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地开展出对既定社会的研究,深入地探索既定社会之自我活动的实体性内容,从而把握其实存中的本质和展开过程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思维层面上阐述辩证法,这是恩格斯对辩证法的理论贡献。恩格斯变革了哲学的思想内涵和理论功能,作为绝对真理体系的思辨哲学终结了,哲学以“通晓思维历史及其成就的理论思维形式”作为其合法存在方式。辩证法是哲学“终结”之际开启的真正实证科学,这门科学不同于对事物进行经验描述的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它是现实生活本身的感性存在论证明,是澄清社会科学之理论前提,洞察时代脉搏、历史走势和人类自身命运的科学世界观。辩证法立足“自然-生命-劳动-人类”有机整体的大历史观和人类史观,揭示人与世界的本源性关系,展现社会现实的矛盾运动机制,把握事情本身和彰显生命意义。恩格斯将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将辩证法作为批判资本主义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锐器,克服黑格尔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市民社会的理论直观,澄清被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遮蔽的感性生活本身,实现了人类认识史、思想史和社会科学研究史的革命性变革。现代社会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和复杂性特征,这需要能够把握和审视复杂多变形势的哲学理论思维引导,需要作为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的辩证法思想引领。  相似文献   

5.
庞元正,男,1947年9月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党校,获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科学方法论、辩证法问题、社会发展理论、邓小平哲学思想等.出版专著<决定论的历史命运--现代科学与辩证决定论的建构>、<邓小平理论精髓>、<在自由王国的入口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反思>等,主编<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经典文献选编>、<中国改革全书>、<发展理论论纲>、<以持续全面创新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新词典>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动态>、<理论动态>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全国首届社会科学基金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相似文献   

6.
1971—1975年辩证唯物主义问题研究的特点是:根据现代科学和实践的发展揭示新的焦点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个最重要部分的基本范畴具体化,并作出详尽的规定。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中心依然是唯物辩证法的理论问题,它的原理、规律和范畴的內容问题,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职能问题。这里需要指出,试图提出一个比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纲要的工作得到加强,这是近五年来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的一个特点。在一系列著作中,这项工作正随着从逻辑上综合分析哲学史、分析马克思主义之前和马克  相似文献   

7.
韩庆祥 《哲学研究》2022,(2):15-25+128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研究关于事物、知识之“总联系”,使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以终天年,呼唤新哲学的诞生。这种新哲学首要指唯物主义辩证法,即区别于思辨哲学的辩证哲学,它具有总体性,即批判性、现实性、实践生成性、历史性;唯物主义辩证法也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只有确立唯物主义辩证法,才会确立现代唯物主义世界观,进而确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三者相对不同,但在把握事物发展一般规律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上,都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存在形式。就回答思维和存在关系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也具有哲学性质,但就思维和存在区别而言,他们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既不是只满足于“抽象的思维”“感性的直观”的旧哲学,也不是辩证哲学本身,而是辩证哲学的存在形式。他们的新哲学介于“超验”和“经验”之间。需要重新理解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体性,它贯穿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个学说中,关乎他们学说的整体性质。  相似文献   

8.
国际关系辩证法基本观点探讨韩卫东(贵州省委党校)彭泽农(四川省委党校)国际关系辩证法是关于国际关系领域内各种矛盾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国际关系学、国际战略理论以及国际斗争实践的方法论基础,它作为历史辩证法的一个分支,是唯物辩证法一般原理在国际关系领...  相似文献   

9.
"权不离经","行经必假之以权"的权变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动态地认识事物,注重相关事物的联系及相互作用,注重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多因素复杂性,及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权变方法论的核心内容.随着现代科学地发展,事物的"整体性"、"不确定性"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权变理论与方法有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而现代科学的发展也进一步充实了权变方法论的内容.中医学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其整体、宏观、动态的辨证思维特点,成为临证权变的重要基础."权变"是相对于人们的既有经验和思维定势而言,是对临床诊疗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方法是社会科学家研究和认识社会的工具和手段,在我国,这是近年来适应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受人注意的一个课题和学科。陈波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书,可以说是我国这方面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专著。它以哲学、自然科学和一般科学为广阔的学科背景,以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为结构主线,深入探讨和具体描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及其一般方法。 全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3章,和第7章)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难物主义为指导,探讨了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门独立的方法论学科存在的根据、意义及其与相近学科的关系,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结构及其总的方法论原则,同时,对西方社会科学方法流派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和批判,第二部分(第4—6章及附录)描述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般方法,并对《2000年的中国》这一大型研究作了案例分析。该书把探讨的重点放在前一部分,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殊困难和问题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1.
能够导致唯物主义哲学形式改变的自然科学划时代发现,必须具有在科学理论内容上有根本性突破、在科学基本理论思维方式上有根本改变这两个基本特征。现代科学发展显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有“划时代”意义。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如下两方面内容,即主体性原则的突出和现代系统整体观的产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形式的改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已从或正在从世界的普遍联系及其一般规律转向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一般规律,使它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这也是哲学逻辑发展之必然。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转变,因而其表现形式的改变,是在坚持其基本原则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为分析社会历史的科学指南,在观念层面以及现实层面触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对现实世界的统治权,"历史科学"作为对共产主义现实运动的理论表达,在对市民社会积极扬弃的基础上开展出对人类社会之重建。本文通过"否思"现代知性科学的哲学信念与方法论基础,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展开、形成与制序化为背景,澄清19世纪社会科学范式的形而上学性质与普遍主义取向;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科学观为视角,阐明马克思的历史科学与方法论的哲学变革。而"具体的历史原则"作为把握既定社会自我运动的科学方法,与黑格尔抽象的历史原则有着本质区别,它在思想基础与方法论层面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超越现代知性科学提出了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不是人类社会所独有,而是自然、社会皆有,历史就是事物在时间流中演变的行程。现代科学观测所及的“宙宇岛”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在时间流中进化着的、有统一规律的物质进化史,这个物质进化史,迄今已历时约200亿年,涉及的空间范围约200亿光年,假若  相似文献   

14.
辩证法长期以来被当作形式方法来理解,致使其基本性质、特征和意义陷入晦暗之中。摆脱这种境况,需要从根本上对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开展出本体论基础的研讨。本文试图就此阐明以下要点:(1)辩证法不是任何一种形式方法;形式方法只能滞留于"外部反思"的运用及其主观主义的实质之中,从而表明其自身乃是形式主义的和反辩证法的。(2)黑格尔哲学立足于绝对者主体的自我活动,这一本体论立场在复活希腊辩证法的同时,决定性地重构了方法概念,并使方法成为实体性内容的自我展开过程。(3)在彻底摧毁"思辨神学"的本体论立场时,马克思把辩证法重新建立在"实在主体"之自我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实在主体乃是既定的、具有实体性内容的社会,从而将其方法论揭示为"辩证法-唯物史观-历史科学"。只有通过本体论基础的阐明,辩证法的实质和意义才突出地显示出来,并由此形成对我们学术总体的积极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一、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规律中的几种观点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规律,特别是随着实践的发展提出的新规律,因为规律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认清了规律,就不仅知道事物的当前状况,而且了解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前途,明确方向,树立信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1878年,由恩格斯撰写、马克思赞同的《反杜林论》及其后的《自然辩证法》,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三大规律,这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发展规律,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以人类的思想史为基础建构了思想的内涵逻辑的辩证法,从而实现了对辩证法作为内涵逻辑的理论自觉。黑格尔辩证法留给《资本论》辩证法的直接理论资源在于,提供了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历史原则,启示马克思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追问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吸收了此一原则,通过经济范畴的辩证运动揭示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根基和内容,实现了《资本论》的历史的内涵逻辑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革命民主主义的辩证法。这个理论的特点是由它的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决定的。其历史背景集中表现在三点上:其一,波兰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其二,第二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危机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德国工人运动的危机;其三,俄国革命。这三点背景决定了她在社会主义的组织形式、社会主义民主等问题上的认识上带有明显的西欧特点,而不同于列宁。其哲学基础是由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构成的:理论基础即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方法论基础即是总体辩证法。由此决定,研究罗莎·卢森堡的革命民主主义的辩证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其一,坚持整体的历史运动的观点;其二,坚持历史辩证法的观点;其三,从危机的视角研究罗莎·卢森堡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要科学地把握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图式,就必须科学地理解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近年来,《哲学研究》杂志上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图式是“五阶段”还是“三阶段”的争论,为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发。然而,笔者以为,有些文章虽然是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论述来讨论问题的,但并没有能从完整的唯物史观方法论和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出发来阐述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图式。为此,首先应当完整地复述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理论的真谛,尔后才能科学地而不是教条主义地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图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明辩证法三大规律在伦理学研究中的重大作用,以便丰富伦理学的方法理论,从而促进伦理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在伦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作为最高层次的规律为我们通常使用的伦理学方法,即历史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人们的道德意识也正是如此,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7,(5):153-156
萨特用批判性的新人本学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首先批评苏联马克思主义实证方法论导致其理论存在"人学空场",质疑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合理性。然后萨特创立了个人辩证法,并将个人的实践经验作为辩证法的来源,将个人活动纳入到社会历史考察中,严格将辩证法限定在历史领域,否定自然辩证法存在的必要性。最后萨特用人学辩证法阐释先验性和必然性的统一,自由与历史必然的辩证统一,思维与实践的统一,个人与历史整体化的统一。萨特的人学辩证法对反对教条主义和实证主义思维方式有重要作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命题的内容,提供了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理论范式与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其理论的建构缺乏科学的学理基础,不失为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