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精神分析学诞生以来,其发展进路经历了自我革命、客体关系革命、自体革命、关系革命和神经科学革命。英国独立学派是客体关系革命的主要发起者和中间力量,它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英国精神分析学会内部的“论战”,并在规模以及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方面都取得重大发展。独立学派的精神分析师以开放和折衷的态度批判性地汲取各种现存的精神分析观点,形成不同于克莱因学派的客体关系思想,并表现出独立性、开放性、关系性和真实性的内涵与特征。温尼科特、费尔贝恩和巴林特是独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各自建构出独特的客体关系理论,促使精神分析范式从一元驱力模式转向二元客体关系模式,推动了客体关系理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后续精神分析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投射性认同是客体关系学派中的一个核心主题,也是当代精神分析流传最广泛的理论概念之一。文章回顾了客体关系理论中的投射性认同的概念,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从投射性认同的角度来探讨原生家庭对个体亲密关系的影响,为人们觉察并改善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海因兹·科胡特,1913年生于维也纳,1938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学位。之后他到美国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在那里接受传统精神分析训练并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师。1964年到1965年他担任美国精神分析学会的会长。科胡特在对来访者的分析过程中,发展了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结合康德的认识论以及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先后创立了狭义和广义的自体心理学。  相似文献   

4.
李某,女,36岁,近期不满女儿学习,焦虑,身体焦虑紧张近4个月,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资料,应来访者要求,进行精神分析心理咨询,以自由联想的方法为主,通过分析移情和阻抗及日常中的失误,最终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当前的症状与幼年期心理发展过程中未满足的愿望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够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看问题,从而改变其心理症状。通过来访者自己的反馈,基本达到了咨询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王琳  卢照忠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1):37-38,82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括心理过程理论、心理变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为,心理治疗中各种流派方法应用的整合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齐泽克是斯洛文尼亚的拉康学派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特征之一就是坚持不懈地把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社会政治领域的意识形态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非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传人。他努力“缝合”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这种努力对于我们认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有一定的启发。一症状和商品形式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症状(symptom)[1]。症状是一种潜在的可以观察到的疾病表现形式,通过对于症状的分析,寻找疾病的原因,然后进行治疗。比如梦就是一个典型的精神分析所指称的症状。这个概念是基于表面与深层的分别,基…  相似文献   

7.
试析对象关系学派的精神分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象关系学派是在英国发展起来的精神分析学的分支,它把对象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置于理论和临床的视野中心,形成独特的对象关系理论。这一理论代表与传统驱力结构模式相对应的关系结构模式,是精神分析的一种新范式。Klein发展起来的游戏疗法是这一理论的重要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8.
温尼科特是英国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独特的精神分析治疗观,以提供抱持性的分析情境为核心,强调退行至依赖的治疗过程,重视精神分析师的反移情中的恨的情绪体验,珍视病人的主动不交流等,在很多方面颠覆了经典的精神分析治疗观.  相似文献   

9.
温尼科特是英国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独特的精神分析治疗观,以提供抱持性的分析情境为核心,强调退行至依赖的治疗过程,重视精神分析师的反移情中的恨的情绪体验,珍视病人的主动不交流等,在很多方面颠覆了经典的精神分析治疗观。  相似文献   

10.
身心关系问题是人类长期探究的重要议题。精神分析学家对身心关系具有诸多独特见解,具体表现为:身体是心理的基础,身体是心理的象征,身体与心理的交织。此三种观点不仅反映出不同精神分析学家在方法论、认识论以及本体论上的差异,也蕴含着精神分析不同流派的理论脉络。厘清精神分析视域下的身心观,既有助于自然科学心理学与人文科学心理学在精神分析中寻求一种主客交织的研究视角,也可为心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研究身心关系问题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亚伯拉罕和费伦茨都是弗洛伊德的早期弟子,他们在精神分析早期理论以及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贡献。亚伯拉罕重新划分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并探讨了前俄狄浦斯期的母子关系,这都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客体关系学派;费伦茨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性诱惑理论并在治疗技术上做出了许多革新,这为精神分析后来的发展开辟出了更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作为探索人类灵魂的两个重要领域——道教与精神分析,前者在身体与精神的关系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理论和经验,而后者则深入地揭示了人类语言与精神的关系。本文立足于精神分析的语言观,对道教的语言观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并对道教与精神分析语言观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指出这种差异性的根源来源于它们对人的不同假设。  相似文献   

13.
100多年来,精神分析理论所阐述的观念已渗透到心理学、文学、艺术和文化等广泛领域。尽管精神分析享有广泛声誉,但直到最近,它才得到经验实证的支持。通过对支持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驱力、防御机制、客体关系、恋母情结)和心理动力治疗(移情、反移情、解释、阻抗)几个主要概念的信度和效度的经验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也探讨了这些实证研究对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学未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丛中 《心理学通讯》2019,(4):291-294
自从弗洛伊德发现"潜意识"心理现象、首创精神分析理论与疗法以来,"潜意识"已经成为了精神分析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一百多年来,精神分析学派的众多学者在弗洛伊德学说基础上,不断扩充和发展精神分析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精神分析"潜意识"概念。本文对"潜意识"概念的历史变迁、精神动力学特征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其含义,探讨"潜...  相似文献   

15.
在精神分析经由古典精神分析到自我心理学再到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分别以弗洛伊德、雅可布森和温尼科特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家,对于抑郁症的病理与治疗提出了各自独到的理论。弗洛伊德提出的抑郁者"愤怒转向自身"导致的自毁倾向,雅可布森提出的抑郁症治疗的四阶段论,温尼科特提出的虚假自体障碍与抑郁症的关联等理论,对于深入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临床案例介绍了当代精神分析技术和精神分析的态度。并进一步讨论了精神分析态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介绍了佛家,儒家,道家思想中包含的精神分析方法。发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可以与心理动力学思想产生共鸣,发展出一种“中国精神分析”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7.
王小英  车文博 《心理科学》2007,30(5):1261-1264,1271
综述了精神分析在日本的传入与发展。包括:(1)精神传入日本的历史轨迹,如心理学、精神医学、文化学视角的传播;(2)精神分析在日本的发展,如精神分析疗法的推广,精神分析理论的运用;(3)日本对精神分析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主体间理论是精神分析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较为具有当代性的一种新理论,至今方兴未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Robert D.Stolorow、Aron、Benjamin、Mitchen、Ogden和波士顿小组的Stern等。主体间理论发展的三阶段主体间理论并非如自然科学家发现或创造某一新颖理论那样只凭灵感或意外偶然出现的,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分析理论渊源和时代诉求。精神分析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就其理论主体来说,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每一阶段都会呈现出一个核心的人性假设和治疗假设。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动态》编辑部与河南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精神分析与现代意识形态理论小型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0月23-24日在北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着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主体间理论是当代精神分析领域最重要的取向之一。与更传统的精神分析相比,其理论特征表现为从区分“内/外”空间到强调“之间”的空间、从“主体—客体”关系到“主体—主体”关系、从顿悟到行动、从基础主义和实证主义到诠释学和建构主义。尽管存在术语的混乱和观点的分歧,但精神分析的主体间转向几乎遍及各个流派,广泛影响了北美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诸多分析师。未来的主体间理论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持续与先前的理论、临床资料和其他学科领域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